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豆芽媽媽。
上周家里又發生了一場「家庭大戰」。
起因是這樣的:近期忙著備考,下班后沒有輾轉回市區老房子。
因為清明踏青節法定放假一天,老公要帶著大寶和妞妞來新房子住,可以抽空帶他們玩玩。
前一天晚上,我正好有個突擊課要聽,從晚上七點到九點。給老公打了招呼,讓他晚點過來。
大約晚上八點四十五的時候,大寶過來了,進屋就要我的手機。
并且非常炸毛、迫不及待。我先是把他吵了一頓。
一會老公和妞妞也上來了,大寶不僅大聲呵斥妹妹,還各種無理取鬧。我又把他吵了一頓。
最后他把自己鎖到了屋子里,不出來。
我知道他是想拿手機玩游戲,和小同學約好了,要聯機玩。
我看課已經到了尾聲,敲門要把手機給他,他陰陽怪氣地說:「你會這麼好心?」、「不可能!」
反正就是各種挑釁,不斷挑戰大人的忍耐極限。

大寶的話如火上澆油,又成功的激怒了我,我再次把他痛批了一頓,不再理會他,帶著妞妞到一邊玩去了。
後來我聽到老公對他好言勸說,他算是把門開開了。我借機走進屋子,偷瞄了一眼他的桌子,發現書寫紙上好像寫的有東西,看似還有大滴的淚侵染在上面。
我想再仔細看下,他趕緊收起來了。
第二天晚上,老公帶著兩個孩子回市區老房子去了,我因為第二天上班離公司近,沒有一起回去。
在整理書桌時,我看到大寶桌子上放在一邊倒扣著的草紙。
我翻開一看,是兩首詩。我還心想在哪抄誰的。

仔細一看,不對,這好像是他自己寫的吧。
「疼女不疼兒」這不是「暗指」我昨天的行為嗎?

「三月十四夜」,我趕緊查了一下日歷,那天晚上可不是「陰歷十四」嗎?
我越讀越心驚,什麼 「淚兩行」、「孤苦無依又相憐」「、今日吾便離去,去時不留金銀」……
想想他前段時間短暫的「離家出走」,還有越來越叛逆的性格和行為,以及偶爾表現出來的「抑郁」傾向。
我趕緊給大寶電話手表上發了信息,真誠給他道歉。

并且把截圖發給老公,說:真是不能再吵他了。
孩子叛逆、挑戰權威,不和父母親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點
其實每次吵他過后,我都很后悔,痛定思痛:不能再吵孩子了。
大寶今年已經十二周歲了,我還把他當個小孩子看。
其實他不知不覺已經長大了,已經進入了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幼稚又敏感。
看到他寫的「詩」,文采是有的,甚至超乎我的想象。
有些隱喻,我真不明白。
大家都說: 守著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守著一只老虎。此話真是不點不假。

尤其是男孩,體內的荷爾蒙激素快速分泌,外界大量的信息向他們奔涌而去, 理智腦還沒發育成熟,卻誤以為自己是一個大人,什麼都可以掌控。

他們 渴望獨立,內心深處 渴望肯定和尊重。但是,實際上,身邊有很多的 束縛和不認可。
這種矛盾交織,讓他們覺得自己 無所不能又無能為力。

有深深的 挫敗感,又想抗爭,于是表現 出叛逆如頂嘴、調整父母權威等行為。
這也許是孩子必經的階段和成長「陣痛期」吧。
也是對父母的考驗。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青春期的迷茫,表現出口不擇言、叛逆不羈的行徑。
只不過有些孩子早,有些孩子晚。
有些孩子得到父母的認可,老師的幫助,小朋友們的相攜,很榮幸平穩的渡過了。
有些孩子在父母的 情感冷漠或行為忽視中,自暴自棄,或延遲表現。
有位教育機構的老師就曾分享過,她的青春期所表現的「叛逆」、「抑郁」,在後來三十多歲的人生中爆發出來,自己幸好通過「身心靈」和「家排」的學習,及時了走出來。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面對「問題少年」父母可以這樣做
《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提到一個新的心理學現象,叫做 「情感忽視」。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童年的時候都或可能遭遇過「情感忽視」。
但是嚴重者,後來的人生中會 在沉默中不斷質疑自己,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會產生自盡行為。
尤其青春期的孩子,遭此心理危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救助」,很容易 厭學逃學、早戀叛逆、抽煙網游,成為一個「問題少年」,走上自暴自棄的道路。

究其原因,發現里面有幾個共同點:
第一,青少年,尤其是12—18歲的孩子,更易引發不良行為;
第二,這些孩子很大程度上遭受到「情感忽視」,成長環境差,受到關愛少,不是與父母關系僵持,就是因為父母長期吵架、離異而引發心情低落等心理疾病;
第三,因為內在心理能量不足,所以孩子外在會表現為無目標感、逃學厭學、離家出走、抽煙喝酒等叛逆的行為,家庭中親子關系差。
那麼,父母該怎麼做呢?
① 和孩子建立「情感連接」,及時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人是有情感的動物。
孩子雖然脆弱,但是能夠敏感察覺父母的情緒。
和孩子建立正常的情感連接,孩子才能敞開心扉和父母交談。

② 尊重孩子的個體生命,過他們自己的人生。
每個生命個體都是獨立的,向往自由。
父母,是監護人,但不是控制者,不能以愛為名,企圖操縱孩子的人生。

不做自戀型的父母,不和孩子置氣、記仇,不懲戒和虐待孩子。
給孩子以充分信任和尊重。
③ 用開放、接納的態度對待「問題少年」。
孩子 行為出現問題,是 心靈受了傷。
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治療。 父母的愛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救贖」。

永遠不能放棄孩子,即便看起來他表現的很差勁。其實是他們內在安全感不足,才會向外攻擊。
遇到「問題少年」,父母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一、反省自身不足,和孩子真誠溝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長做不到的,不要要求孩子做到。
家長不能時刻放下手機,就不要要求孩子不惦記游戲;
家長不能做到終身學習,就不要要求孩子要好好學習;
家長不能與人為善、忠厚純良,就不要指責孩子品德不端。
二、借助他人的力量,幫助孩子走上「正途」。
情感忽視的孩子,心理上很大的障礙就是逃避。
因為怕受到傷害,所以遠離,采取回避的態度。
父母搞不定的時候,可以尋求外在的力量給予幫助。
例如去相關機構進行「感恩教育」、心理輔導和咨詢等:

我們都希望給到孩子更好的家庭環境,更多的愛。孩子在成長中會經歷很多苦難和挫折,邁過去,就好了。
希望普天下的孩子都能夠活得積極健康,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今日話題:你和孩子親子關系如何?有什麼想要分享的,歡迎留言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