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講究?「請龍」到家,父母帶孩子必做的5件事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講究?「請龍」到家,父母帶孩子必做的5件事
2023/03/02
2023/03/02

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豆芽媽媽。

早春二月,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天地間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最是一年春好處。帶著希望和愛的春天來了,人們心間也萌發著暖暖的春意。

陰歷二月初二,更是這個時節中非常重要的日子。

這一天不僅是人們耳熟能詳的 「龍抬頭」,也被喚作 「青龍節」、「農耕節」、「青老節」、「春龍節」、「農事節」等等,是中國民間流傳已久的傳統節日之一。

因為這一天也是母親的生日,兒行千里,能夠時刻守候在父母雙親的身邊,時光非常有限,連生日的祝福也只能是「遙寄」。

基于對這個特殊日子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和個人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我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一個 小小的民俗節日,里面居然也有這麼多講究和文化底蘊

身為子女,我借此向媽媽送去特殊的生日祝福;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 借此機會,親自帶孩子做一些「民俗活動」,讓孩子不忘本的同時也能強烈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講究?這些風俗活動都和「龍」有關

農歷二月初二,為什麼被稱之為「龍抬頭」呢?

這是因為自古以來,龍就被賦予了 權利和地位的象征。

尤其在神話中,龍是一種神異的生物,作為一種吉祥的圖騰,被人們 崇拜和敬仰

龍,在二十八星宿中,指的是 東蒼龍七宿星象。每年仲春卯月(斗指正東)之初,觀星可以看到 「龍角星」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所以這一天被稱為 「龍抬頭」

那麼,「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有什麼講究呢?

從字面意思來看,龍抬頭意味著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凌于地表之上。 開始蘇醒、嶄露頭角,代表著春天真正來了,陽氣上升,有 萬物生發之勢

在中國農耕文化中,龍可以 施云布雨。意味著接下來 雨水會增多,萬物得以滋潤而快速生長、生機盎然,是 春耕的最佳時節

因此人們選擇在這一天, 在所在的不同地區舉辦不同的民俗活動,例如吃龍食、做「龍事」,所有這些活動都和「龍」聯系在一起,也代表著 人們美好的心愿:

希望新的一年可以 風調雨順、驅邪避災、納祥轉運,好運持續一整年。

不忘傳統、「請龍」到家,父母帶孩子做這5件事

① 采龍氣

二月二這一天,大概在5時到7時之間,家長可喚醒孩子早些起床,走出戶外,面朝東方深呼吸,可謂「采龍氣」。

據說這天吸入龍氣,可精神氣爽,暗示好運氣的到來。

其實,無論是早起還是采龍氣,都是告慰大家要告別懶惰、勤奮自勉。

畢竟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 ,朝氣蓬勃的生命就在于上下求索、只爭朝夕。

能夠讓孩子養成勤奮自勉的好習慣,將是他們一生受益無窮的東西。

② 吃龍食

凡是中國重大節日,都離不開吃喝二字,妥妥的「舌尖上的節日」。

二月二這一天的飲食也頗有講究,人們將這一天要吃的東西都進行改名,進行 形象可視化,這一天的 「吃龍食」主要種類繁多,可謂五花八門:

吃面條,叫做「吃龍須」;很多人會在這一天買一包又細又長的龍須面,早餐家人一人吃一碗,從心暖到胃。

吃餃子,叫做「吃龍角」;這一天吃餃子,餡料可選擇春天時令蔬菜,味美鮮香,也是教人記憶難忘。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心靈手巧的媽媽可以在這一天為孩子做春餅,烙好的春餅折疊成魚鱗狀,整整齊齊碼在盤子里;卷上自己喜歡吃的蔬菜,也不失為一種親子間共同迎接春天的方式。

中國的美食不勝繁多。 吃米飯,叫做「吃龍子」;吃餛飩,叫做「吃龍眼」;吃蔥餅,叫做「撕龍皮」;面條、餛飩一起煮著吃,叫做「龍拿珠」。

此外,最推薦吃的還有一道菜叫 「吃龍頭」,俗稱「扒豬臉」,也就是吃豬頭肉,將豬頭經過處理后,精心烹飪數個小時后待味道入肉后便可大快朵頤了。

③ 剃龍頭

老話說的好:「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小孩都剃頭。」

因為民間有正月里不能剪頭髮的說法,因此大家都把蓄了一段時日的頭髮,在二月初二這一天去理發店剪去,也有討個好彩頭的說法。

如果孩子在這一天理發,則稱之為 「剃喜頭」,希望孩子以后 能夠「出人頭地」,從頭到腳都能平平安安。

有需要的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理發店剪個頭髮從頭到腳清清爽爽,也寓意著正月已過完, 新學期已經開始,要開始 收心好好學習、投入到全新一年的學習和生活中。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從頭再來。

④ 祭社神

相傳二月二這天也是土地公的生日。

古人認為土生萬物,土地神掌管著五谷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與人們的 衣食住行有著密切的關系。

作為較為重要的神靈,中國 很多地方都會在這一天進行祭拜活動,燒香祭祀,慶祝土地公的誕辰,以此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

⑤ 喚耕牛

江西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據說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將耕牛牽出來,拉到地里去耕地。因此此時節濕潤,土地也松軟,家里的牛耕地十分輕松、不會受累。

人們也希望在這一天開個好兆頭,一年都不會辛苦受累還會有所收成。

其實現在農業機械化,農村很少有使用耕牛勞作了。但是中國人勤勞本分的傳統美德不能忘。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永遠不是詩詞中美妙的田園勞作圖,家長可以帶著孩子經常下下鄉、采采風,感受一下淳樸的鄉間氣息,也不失為一種田園樂趣。

教育寄語

二月二龍抬頭,「請龍」到家,一年風調雨順。

中國作為曾經的農耕大國,中國人的民俗風情中蘊含著最質樸的情感走向。

中國這些傳統文化活動,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之所以沿襲千年而源遠流長,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作為家長,我們更要兼容并蓄,尊重中華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盡可能的選擇性吸收所長,和孩子一起踐行這些「民俗民事」,這樣孩子的認知半徑才能進一步擴大。

這也不失為親子構建中的一大趣事,你們說呢?

今日話題:二月二你們那流傳什麼活動?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