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是國家非常提倡的一種喂養方式,吃母乳長大的孩子,身體更健康,腦子更聰明。
但是,母乳喂養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能夠一直喂下去的,要是孩子長大了還一直「母乳喂養」,那恐怕會害了孩子。

怪事年年有,之前就在網上看到了一件令我大吃一驚的事情, 一位寶媽竟然給初三的兒子喂母乳,并且還非常享受其中的過程。
據悉,這位媽媽是深知母乳喂養對孩子好處這件事的,于是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堅持母乳喂養,到了孩子吃輔食的時候,母乳仍舊沒有斷。
而到了孩子周歲的時候,這位媽媽也沒有像平常的那些寶媽一樣給孩子斷奶,而是繼續母乳。
孩子一歲之后繼續母乳,雖說是可以的,但是應該做好斷母乳的準備了,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已經能夠從食物中攝取營養了,并且給孩子沖奶粉或是喝牛奶更省時省力。

當然,繼續給孩子吃母乳也是可以的。但是,這個時間一定要把握好,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超過兩歲,就不再建議給孩子喂母乳了。
不過,這位寶媽并沒有停止母乳喂養,而是堅持給孩子喂母乳,結果孩子會自己的吃飯的時候,還在喂母乳,孩子上幼兒園之后,還在喂母乳,孩子上小學之后,仍舊喂母乳, 直到孩子上了初三,母乳仍舊沒有斷……
這位媽媽認為,母乳是最具營養的,因為嬰兒就是靠母乳長大的。并且,這位媽媽還聽聞「母乳保養」(很多成人喝人奶保養身體的新聞)的事情, 覺得母乳是天下最好的「保健品」,所以就堅持給孩子喂母乳,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事實上,這位寶媽的行為,無論是對于孩子,還是對于自己,都是不利的。
»對媽媽的不利因素:長達多年的母乳喂養,將會導致[乳.房]下垂,并且還會引起母體的氣血虛弱等情況,不利于寶媽的身體健康。
»對孩子的不利因素:引起孩子的飲食習慣問題、身體健康問題,以及心理發育問題等。
比如孩子可能會出現挑食、厭食的不良飲食習慣,由于母乳的營養無法達到孩子發育所需營養的需求,加上飲食習慣不佳,可能會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等情況。
另外,當孩子一直被媽媽喂母乳時,孩子的依賴性更強,并且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性別教育。

初三兒子仍未斷奶,步入社會會有什麼影響?這到底是愛還是害?
初三的年齡,大約在 十五六歲,這個年齡還在吃母乳,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如果不及時地采用一些方法來挽回該行為造成的后果,將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孩子今后將會很難步入社會。
因為喂養母乳會給孩子會帶來一些錯誤的認知,比如「16歲吃奶很正常」,這就可能會導致孩子對于「吃奶」這件事出現錯誤認識, 覺得「吃奶」是和「握手」一樣正常的行為。
而在日常的交際過程中,孩子就可能會因此而鬧出一些尷尬,甚至做出一些荒唐的行為。
尤其是16歲的孩子正處于 青春期,身體的想性格特征正在發育,加上本身的好奇心旺盛,很可能會犯下大錯。

這時候讓孩子步入社會,還不知道孩子會做出怎樣的事情。
另外,一直給孩子喂奶,也會讓孩子的 依賴性變得很強,無法自立,此時讓孩子步入社會,孩子會 產生極大的恐慌與不適應,無法接受來自社會的一些因素,從而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簡單的說,孩子就成了「大齡嬰孩」、「媽寶男」,自己根本做不出任何的決策,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所以,父母別覺得自己這樣的行為是對孩子好,是愛孩子的一種方式,事實上,這樣的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父母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就要科學正確的給孩子斷奶,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

正確的斷奶建議,爸媽快看看
現實生活中,其實長期喂孩子吃母乳的家長并不少,只不過喂到初三的確實不多,但并不是沒有。
而這些家長一般在很晚的時候才意識到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危害,但卻不知道如何處理才能挽回之前的錯誤。
◎切勿突然斷奶
有些家長知道其中的壞處之后,便立馬給孩子斷了奶,而斷奶之后的情況,卻是家長沒有料到的。
因為孩子將很可能出現 暴躁、恐慌等不良心態,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突然失去安全感而導致的。
所以,在給孩子斷奶的時候,千萬不要猛然間斷奶,避免孩子無法接受。

◎注意循序漸進
給孩子斷奶,要循序漸進,不斷的縮短喂奶的時間,不斷的減少喂奶的次數,從而逐漸的減輕孩子對于母乳的依賴性,也有利于孩子的身體順利接受飲食的變化。
循序漸進的斷奶方式,能夠讓孩子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慢慢達到斷奶的目的,不會讓孩子失去太多的安全感,從而避免了一些負面影響。
◎采用興趣轉移的方式
如果要完全斷奶,還需要借助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建立興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將更容易讓孩子斷奶。

比如引導孩子玩玩具,看繪本,畫畫,和小朋友玩耍等,這樣能夠有效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慢慢脫離吃奶的習慣。
寫在最后
每一位家長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但是有些東西在孩子小時候雖好,長大了就未必好了。
所以,教育、養育孩子一定要注意審時度勢,根據孩子的身心發育特點來客觀進行,這樣孩子才能夠健康成長。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