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娃一學習就渾身「沒勁」不肯動腦?這9個方法夠用了!

娃一學習就渾身「沒勁」不肯動腦?這9個方法夠用了!
2023/03/06
2023/03/06

有不少家長覺得孩子在學習時候表現出來的那個勁兒(比如唉聲嘆氣、長吁短嘆、困頓睡不醒的樣子、渾身懶散等等)是裝出來的,就是想逃避學習。


其實啊還真不是。


★ 為什麼多動癥兒童更容易感到無聊、沒勁?

Daniel Amen博士在他的《奪回大腦》一書中解釋說,患有多動癥的某些人 前額葉皮層活動低


這些人可能會尋求高刺激性,高風險或引人入勝的活動,使他們的大腦擺脫無聊時的嗜睡,以及身體上「不耐煩」。


所以,對于許多患有多動癥的兒童來說, 漫長的節假日、無計劃無安排的時間,更容易導致孩子大腦陷入無聊厭煩的狀態, 從而尋求極端的刺激(比如打架搞破壞、沉迷游戲中的戰斗刺激),引發更多事故。



大腦中的「無聊厭煩」如何改善?



研究發現當人們變得興奮時,體內會釋放出腎上腺素等激素,輸送到大腦「杏仁體」中,調節情緒和大腦中的記憶區域,大腦神經遞質的分泌,也能調控人的注意力,最終會改變一個人吸收與記憶事物的過程。


那麼如何才能促進大腦產生適當的興奮,讓孩子能夠在學習和做事中更為專注、更有效率?相信我們都聽說過這個大名鼎鼎的元素——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覺有關,負責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


神經生化研究也早已發現,多動沖動、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大腦內神經化學遞質(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就存在失衡的情況。



也就是說, 促進大腦多巴胺的分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大腦感到「無聊厭煩」如何改善?


從哪些方面入手可以幫助大腦適當分泌多巴胺?提升孩子學習積極性?在這里也分享4個建議。

①拆分目標,讓孩子及時得到正面反饋

這個目標必須是切合實際,孩子稍加努力就可以實現它的。


可以把目標分成幾個階段性的小目標,每當孩子實現一個小目標時,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大腦也會分泌多巴胺作為獎勵。


多巴胺水平上升就會進一步激發干勁,形成良性循環。


② 每天安排一段時間讓孩子運動

運動過程中,大腦中會產生血清素,血清素可以控制壞情緒、沖動以及攻擊行為。


運動過程中大腦還會產生多巴胺,會讓孩子感到興奮、開心,在消耗過剩精力的同時反而能夠讓注意力更為集中。


③ 通過飲食增加多巴胺

吃富含酪氨酸的食物,身體需要有酪氨酸才能產生多巴胺。酪氨酸是一種氨基酸,當它進入體內時,會被送往大腦。


負責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會在其它酶的幫助下,將酪氨酸轉換成多巴胺。例如:乳酪、魚、肉、谷物、乳制品、豆類、大豆。


④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的原理是通過儀器訓練讓孩子的腦神經細胞,逐漸習慣在枯燥的環境下產生適量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和腎上腺素)并保持穩定,從生理上讓大腦養成高效用腦的習慣,讓孩子的注意力和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學習感到「無聊厭煩」有何妙招?



多動癥患兒做事沒有耐心、自控力差、三分鐘熱度,尤其是對學習、做作業這種需要長期靜坐的事情更加難以投入。當讓ADHD兒童完成枯燥乏味、沒有挑戰性的任務時,他們的成績要比普通孩子差很多。

那麼 如何讓多動癥孩子學習或者寫作業不那麼感覺枯燥呢?家長可以試試這樣5個小方法,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逐漸提升成績。


1.在選擇學習材料時,要注意趣味性和多樣性。

比如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可以選擇卡通、童話、小說、短文、帶圖的、短篇的、系列的等等。

2.把一些枯燥的學習任務設計成學習游戲。

比如認識拼音和識字,家長可以把學習元素融入小游戲,如識字游戲、背單詞游戲等等。




3.增強學習形式的多樣性、題型的多樣性。

可以采取聽課、看教學錄像、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試驗的方式來學習,題型要新穎、有創意、要不斷變化。


比如口答題、填空、辨析、判斷、選擇、猜詞游戲等題型交錯出現。


4.將多種感官通道結合起來學習。

比如聽單詞、聽故事,模仿課文中人物的表情和言語,家長也可以參與其中和孩子一起進行角色扮演等等。


5.選擇一些學習輔助儀器。

選擇一些可以操作的儀器幫助孩子學習。如在孩子學習地理時,用地球儀輔助學習,記憶,讓孩子在地球儀上找到國家、海洋、大陸、高山、湖泊等。


學習數學時,可借助一些具體的實物來讓孩子理解。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