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會,《一路同行》家庭教育系列課堂。
今天我們請到的嘉賓是佟新教授,佟老師是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會的會長,也是北京大學社會系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婚姻家庭領域有多年的研究經驗。
佟新:大家好。
主持人:佟老師,提到孩子上學,很多家長會問,怎樣讓孩子自己學習,提高孩子自主學習能力。
佟新:在我做咨詢的過程中,的確遇到不少家長,會說孩子不愛學習,得追著孩子學。
每次遇見這樣的問題,我都會覺得我們家長還是不錯,有反思能力,所以我經常就會問家長是怎麼陪伴孩子學習的?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孩子在那做作業,一直有一個人在盯著,盯的這人反應還特別敏感,是不是就抓住了孩子的問題,說你看你又玩橡皮了,你看你這字沒寫好吧?
你去想象一下,這孩子是在做作業,還是在坐監獄?
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佟新:談到自主學習,我們第一個要反思的是,今天的孩子有沒有自主的空間。
如何給孩子一個自主空間,可以跟孩子說,我給你計時,這15分鐘你做作業,做完作業給我看一下,我們一起檢查一下。
一二年級的孩子,能夠有15分鐘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已經很不容易了。
一定要給孩子一個自主的空間,他才能自主。
第二個,過早給孩子孩子灌輸學習內容,會讓孩子很厭煩學習。
對知識的熱愛最重要
佟新:其實,學習不僅僅是今天認了三個字,背了一首唐詩。學習是一個特別寬泛的事,關于做人、做事都算學習。
自有人類以來,我們就一直都在學習,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兒,都會有巨大的熱情,去讀去看。
我們說自主學習,其實就是如何去啟發孩子對于學習的熱情,保持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另外,我覺得家長們要改變一點觀念,玩,本身就是學習。
我們如果把玩拓展為一個學習的過程,孩子的自主性就會提高,比如孩子在玩拼裝機器人的過程中,這是一個什麼結構,背后的一些物理數學的知識都在里面。
但是學習不可能永遠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可以跟孩子定一個學習計劃,在孩子完成作業之后,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讓孩子專心把作業做完真的用不了很長時間,然后引導孩子在他感興趣方面去自主的探索。
當他取得成就,他就知道了原來我下一分功夫就會有一分的收獲。
這個行為就會通過強化,進而延伸到學習上去。
主持人:佟老師,很多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小學的內容真的很簡單,可陪孩子學習的時候怎麼就雞飛狗跳了。
佟新:第一個方法,給孩子15分鐘時間讓他自己做,然后陪伴他玩,在陪伴玩的過程里面增長知識。
在玩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對知識熱情。
我訪談過很優秀的物理學家數學家,他們都會說,一定要有興趣,你的思路會打開,整個的人生都不一樣。
對于知識的熱愛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破壞孩子對知識的熱愛。
我遇到過一個家長,說他們家小朋友喜歡小螞蟻,逮到螞蟻就擱盒子里帶回家,弄得我們家都是螞蟻,問我怎麼辦。
我說,挺好的,你得幫孩子科普一下,螞蟻都有什麼種類,生活習性。告訴孩子在哪里可以查到這些知識。
自主,首先就是對知識的渴求。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佟新:自主學習,背后還有一個理念,對孩子的尊重。
自主在很大意義上是把孩子當做一個主體,相信孩子是一個有自我行為能力的,獨立的人。
有些家長雖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尊重孩子: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學的東西,他會打心底為孩子高興。這種環境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很棒。
但有些家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會去打擊孩子說「這麼簡單的東西你都不會」,這就會讓孩子很自卑。
我們培養孩子自主,就是讓孩子覺得自己行。
這就要求家長得放下自己的焦慮,放下對孩子的評判,放下「我你不行,你不如我」的這種指責和假設。
從孩子的視角,去真誠的尊重孩子,看到他的進步。
我們不僅要尊重孩子,還要去懂得他的困難。
如果孩子真的學習有障礙,有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幫他一把。
比如,有的孩子,看圖寫話看了20分鐘,一句都寫不出來。
家長不要過度去抱怨,而是看發現問題在哪里,趕快彌補,幫孩子解決能力的問題。
主持人:佟老師,我還有一個疑問,就是關于在自主學習這件事情上,其實我也挺想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時間的,但是我也真的會很擔心在有限的時間之內,他不能完成學習任務。
佟新:我有時候跟家長們講,你自己要想明白, 你要一個自主的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放手。
這個放手意味著, 你不在乎他的成績,你在乎的是他對知識的熱愛。
另外,家長是最好的榜樣。
我常常跟家長講,如果你是一個愛學習的家長,你在學習、在考證書,那麼孩子看眼里,也知道要努力的。
如果家長整天刷手機,然后你要孩子不許玩,幾乎是不可能的。
佟新:想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力,我們要做的事情是 給他空間、給他信任、給他榜樣,然后相信他是可以的。
主持人:家長要放下自己的焦慮,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家庭氛圍,真誠的去尊重,去認同他生命中這一段獨特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