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0年后,真正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具備這種能力

10年后,真正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具備這種能力
2023/02/08
2023/02/08

前幾天與朋友聊天,期間她談起她5歲的女兒,一臉愁容。


問她怎麼了?


她說:「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甚至發脾氣、哭鬧,不知道該怎麼引導了。」


比如,陪孩子玩積木,因為積木歪到了,她就生氣地把積木一扔,說:「我不玩了。」


朋友試著去鼓勵孩子要多一些耐心、多嘗試一下,沒想到孩子卻 委屈地巴巴掉眼淚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孩子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打退堂鼓。


設定的目標,也是經常改變初衷,不得不半途而廢。干什麼都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下去。


當老師的這些年,我接觸過很多家長和孩子。


在觀察了很久后發現,雖然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


但那些長大后有出息的孩子,他們身上都具備這樣一種能力,那便是意志力。


可以說,在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后天因素中,意志力至關重要。


那麼,對于缺乏意志力的孩子,父母該怎麼辦呢?


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認為,意志力培養離不開專注、興趣和選擇。這些原則可以為各位家長提供一個參考。


一、意志力起源于興趣


0-6歲的孩子有一個特點,那便是喜歡新事物、新玩具、新玩伴,孩子們總是對自己未知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開啟成功之門的一把鑰匙,成功的教育方式,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產生學習的興趣。


如果你曾經參觀過蒙台梭利教室,一定會發現只要孩子一進入這樣的教室,就會到處去探索,去動手操作,為何?


蒙台梭利教育,創設有準備的環境,將教學目標蘊含在蒙台梭利教具當中;


讓教室環境、工作材料引發孩子動手探索的欲望,這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特色。



如果你了解這種教育法,你會發現教室里的教具雖然數量多,但不會重樣。


蒙台梭利博士認為同樣的教具數量太多,在某種程度上會阻礙孩子探索的興趣,進而影響其專注力。


每樣教具只有一件,如果一件教具被孩子選中并在操作中,另外的孩子想要操作,就得學會等待,等待的時刻就是最好的鍛煉孩子意志力的時刻。


每一件蒙台梭利教具,都是獨具匠心。


這些教具的設計,是基于蒙台梭利博士通過長期觀察孩子,發現孩子敏感期特點而精心研制出來的。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即使教具再多,孩子每天操作一件,也終會學習完,到時候照樣失去興趣。


其實不然,在蒙台梭利教學中, 工作材料的教育功能并不是唯一的,同一種工作材料可以發掘出不同的教育功能。



蒙台梭利教師會在充分觀察孩子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發展水平,準備大量教具的延伸工作。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孩子主動探索、學習的興趣。


沉浸于工作興趣之中,讓孩子感到愉悅、輕松和滿足;


在不斷重復練習中,孩子的意志力就會在興趣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形成。


二、意志力發力于專注


蒙台梭利博士曾說,


「為了讓孩子發展出內在的意志力,他需要在一個持續工作的狀態下;


只有這樣的狀態下,他才能夠發展出內在的意志力」。


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被某個物品抓住,他就會專注地進入工作之中。



一個孩子如果做事情經常被打斷,他就很容易被各種事情所吸引,到最后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好。


因此,培養孩子的意志力,首先從不隨便打擾孩子開始。

蒙台梭利博士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然而現實卻是,家長經常在不經意間,以愛之名,去打擾孩子。


許多孩子3歲前,都會經歷無數次被大人肆意干擾、打斷。


比如,當孩子正在玩積木的時候、涂鴉畫畫的時候、玩樂高拼插玩具的時候…


你是否會時不時的給孩子喝口水、吃口水果,或者看著孩子認真的樣子,忍不住對孩子夸贊兩句?



你以為的「關心」,其實正在打擾孩子。


當孩子正在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盡管你覺得可能很無趣,但請不要隨意參與;


更不要隨便點評孩子的動作或進行指導,你的「好心」很可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記住一點,管教孩子的三個法則: 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境


只要孩子能做到這三個原則,父母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和手;


大膽讓孩子自由去探索,孩子自然會進入專注的狀態。



專注的狀態,是孩子意志力形成的重要基礎。

孩子在專注的狀態下,才會發展內在的意志力。


三、意志力成就于重復


細心的父母都會發現,有時候孩子非常喜歡做一些重復性動作。


尤其在蒙台梭利幼兒園,孩子對一個工作做了一遍又一遍,這背后隱藏的秘密是什麼呢?


蒙台梭利博士這樣認為,重復動作是因為兒童內在勢不可擋的能量所引發的自然現象。


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復練習,是出于其內心的真實需要,即意志力發展的需要。


重復練習,可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



我們知道,大發明家愛迪生發明電燈時,為了尋找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曾經用了 1600種不同的材料來做實驗。


實驗總共失敗了 3400次,才終于成功。


他發明電燈的過程,就是在重復嘗試的過程,從量變達到了質變。


這也充分顯示了人的意志力的作用。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重復練習能夠完善孩子的心理感覺過程,這是孩子的「智力體操」。


我們知道,孩子對世界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的。


當他不斷地觸摸、感知之后,就會對所感知的東西進行 組織、分類、歸納,最后產生一個概念。


每一個概念從感覺走入孩子的內心,孩子就會把這個概念和之前學習到、認識到的事物聯系起來, 內化成已知的經驗


孩子在不斷專注重復某項活動時,也是他們在練習控制自己的行為,進而控制外部世界。


因此作為父母,盡量不要去干預和打擾孩子。



所以,當孩子反復不停地操作同一件事時,我們應該高興才對。


因為此時孩子的意志力正在一點一滴的成長。

*每日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成長交流平台,一個有內容、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