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豆芽媽媽。
常聽身邊的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難帶:怎麼就這麼不聽話、任性呢?
動不動就哭鬧不止、亂發脾氣,還老和小伙伴爭搶東西?搶過來又不玩?
現在的孩子人小鬼大,和他們相處,時時都是斗智斗勇、「博弈」的過程。
而且他們普遍脾氣還很大,動不動就生氣扔東西、一不如意還撒潑打滾,小小的人反抗起來也是一股「蠻力」。

一位寶媽分享見證過自己家閨女的「壞脾氣」,領著3歲多的女兒去公園玩,在外面玩起來就不愿意回家。
因為家里來人需要回去做飯,怎麼哄騙都無濟于事。于是,這位寶媽把女兒強行拉回了家。
一路上小女孩又踢又打,還哭鬧不止。這位寶媽又累又煩,三十好久的人硬是被自家閨女氣哭了。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這些錯誤做法不可取
并不是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很叛逆。生了娃之后,才發現,年年都是孩子的叛逆期。
尤其兩三歲、三四歲的孩子,生氣發脾氣真是家常便飯,讓大人招架不住。
對于一不如意就哭鬧的人類幼崽,家長再心煩意亂,也千萬別沖小朋友發火哦。

據說孩子被吼后,不僅會影響他的性格,還會降低他的能力,會失去所謂的「靈性」。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錯誤的處理方式也要盡可能的避免。
① 一味講道理
同小朋友講道理,等于「雞同鴨講」,而且會讓小朋友感覺到冷冰冰的拒絕。
孩子表達能力弱,但是感受能力特別強。
而且,孩子生氣的時候,家長不管說什麼,他們是自動「閉麥」,聽不進去的。

② 簡單粗暴呵斥
一味的拒絕,或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強制的對待孩子的「無理」要求。
會讓孩子更加不配合,激發他們的叛逆心理,和家長對著干。
而且控制型父母養大的孩子,孩子膽小懦弱,沒有主見,變得沒有自信。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因為對事情沒有主動權,也會變得非常痛苦。
③ 哄騙、交換條件
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自己的話,很多家長采取「哄騙」的方式,賄賂孩子。
「別哭了,給你買糖吃」
「你把這個吃了,一會給你放動畫片」
……
看似孩子乖乖做了,其實他們失去了原始的意愿和動力。
而且也學會了凡事講條件,下次還會用同樣的方式「要挾」家長,不達目的不罷休。
④ 不理他
還有就是冷暴力,不理孩子。
認為他哭夠了鬧夠了,自然就不會哭了、好了。

其實這樣消極對待孩子的后果非常可怕,孩子內心會深深感受到「不配愛」,感覺父母不愛他,他也會內心變得非常冷漠。
孩子發脾氣哭鬧,聰明的家長這樣做,孩子會一生受益
有心理學家提出:孩子哭鬧發脾氣無理取鬧,其實是在傳遞兩個信號:
一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想要;二是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引起關注。
無論是哪種,都是希望家長能夠及時回應他們,使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
① 允許、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有情緒時,是向外求助的過程。
也是增進親子感情的大好時機,家長先不要急躁,做好共情引導。
身為父母,首先要允許接納孩子的情緒宣泄。
尊重孩子的感受,耐心傾聽孩子的訴求,試圖找出孩子哭鬧背后的真正原因。

只有真正做到理解、共情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接納,情緒慢慢得到恢復。
孩子發脾氣時,不要「針鋒相對」,也不要試圖控制孩子。
幫助孩子先解決情緒,再處理事情,永遠都是上等之策。
② 告訴孩子怎麼做,幫助找到合適的情緒出口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較之情緒腦,要發育落后很多。
尤其是6歲之前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緒的綁架中無法抽離。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2—5歲的孩子,正處于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
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能力又跟不上,當愿望無法達成,內心就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

能力和愿望錯位,表現出來就是 這個階段的孩子更易「發脾氣」。
發脾氣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阻止孩子發脾氣。
呵斥、壓制、講道理都不是最佳對策,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面對情緒,找到合適的情緒出口,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才是最重要的。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 提出「情感引導」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環節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分「三步走」 帶著孩子這樣做:
l 引導孩子描述情緒
前幾天聽媽媽給我講,妞妞白天和小朋友搶東西,兩個人哭的不行。
晚上下班后,我詢問妞妞事情的經過。
妞妞說:和六六姐姐搶東西,有木馬,我們都想玩,她就哭了。
l 引導孩子分析原因
我問她:你也哭了嗎?
我幫她分析搶東西的原因:你看到姐姐騎木馬,你也想玩是不是?
她嗯了一聲,表示同意。
還說:我要玩、搶過來,她就哭了。
l 引導孩子思考自身
我對她說:「六六姐姐正在玩,你要搶過去,她哭了你也哭了,你們是不是都不開心?」
「咱們上次讀繪本故事,是不是講得「不著急,一個接一下玩」?「
「下次你們再玩的是,還搶嗎?」
「不搶了」妞妞滿口答應。
雖然不知道下次能不能做到,但是起碼在她心目中種下一顆種子,讓她進行了事后的思考和反思。
六歲前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期,家長可多陪伴、多引導,也可以適時借助繪本故事,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導,培養好性格,進行情緒管理。

《幼兒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 解決2—6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早教難題,用小趣的小故事,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如何 表達情緒、培養高情商、進行行為管理,成為一個有著 良好品格和行為習慣的人。

我也是在寶媽群中,見很多人推薦,給妞妞買了一套,作為睡前故事,進行親子閱讀陪伴。
妞妞每天晚上熄燈前都會拿上三四本,讓我給她閱讀。
薄薄的一小本書,三五分鐘就讀完了,幾本下來不到半個小時,孩子也聽盡興了,滿足了白天沒有陪伴的情感需求,還給孩子無形植入了一些好習慣好品行的理念。

這套《幼兒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比起市面上一般的兒童情緒培養讀物,主要有以下三大優勢:
第一,物美價廉,六大主題囊括60本小故事,培養孩子高情商
這套《幼兒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全書精心挑選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60個問題,分為 性格塑造、情商管理、人格培養、習慣養成、行為管理、成長保護等六大主題。

每個主題有 10冊小故事,知識體系全面,解決父母早教難題,如 孩子愛哭鬧、發脾氣、對人不禮貌等,培養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第二,代入感強,可愛卡通形象貼合孩子喜愛,避免枯燥式說教
這套《幼兒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全書,采用 萌寵可愛的卡通小動物形象,每個故事都以這些小動物為主人公,畫面童趣可愛,一下子就能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

故事編排簡單易懂,符合低幼孩子的認知, 親子共度起來,不僅能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也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格,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第三,精美禮盒包裝,便于攜帶、收藏和送人,開啟隨時閱讀模式
除了 畫面優質、語言簡單、故事易懂、貼近生活外,最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幼兒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全書,還精心準備了 禮盒包裝,便于書籍收納,不會零散的散落一地。

我們家很多成套的繪本,大寶看后,我都是用袋子包裝好,現在隔了七八年,妞妞還是一樣可以讀。

這套書的禮盒包裝就是很好的收納盒,暫時不讀了,收藏起來也方便。
大道理小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習得好習慣,塑造好性格,比父母說教強多了。附贈音頻,可同步聽繪本音頻故事,也可聽睡前聽。

愿我們的孩子都能夠在愛中成長,長成最好的模樣。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脾氣大」嗎?
豆芽媽媽,上海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中級經濟師,心理咨詢師,專注兒童心理與成長。
喜歡我的內容,關注我,持續和您分享、交流家庭教育類干貨知識和育兒故事。
育兒路上,一起走、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