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有關臨高女孩被霸凌的話題火上熱搜。目前話題的閱讀次數高達1.3億+,引發討論次數5000+,64家媒體爭相報道。

文文爸看了女孩被毆打的視訊,真的是隔著屏幕都感到痛心,明明是朝夕相處的同班同學,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能下如此狠手。
看著囂張狂妄的霸凌者,網友們對此也是憤憤不平,紛紛留言表示: 未成年不是霸凌者的保護傘,一定要嚴懲!

其實,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看到孩子被欺負、被霸凌的消息。據《看見校園霸凌》調查: 50%以上的學生,都有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校園霸凌!
01、18歲女孩長期被同學辱罵,選擇輕生
文文爸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案例:離大學聯考僅3個月時,18歲女孩小夢(化名)從教室所在的4樓縱身一躍。等老師們發現時,她全身是血地躺在地上,被送到醫院后,醫生當眾宣布搶救無效去世,年僅18歲。
小夢媽媽在接受采訪時說,女兒在日記中寫道: 我實在受不了A同學的辱罵了,我要崩潰了。

她曾問過女兒,為什麼跟A同學結下了不愉快?小夢的解釋是:她坐在第一排,有次A同學敲門要進來,她正好在整理書本,開門就晚了點,門打開后,A同學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大罵她,罵得特別難聽。
從此以后,A同學就會隔三岔五的當眾辱罵她。期間,小夢媽有跟老師反映過,可作用并不明顯。後來,小夢又一次被A同學辱罵后,氣得當場暈倒在教室,送往醫院后,女兒的身體并沒有檢查出異樣。
醫生看著悶悶不樂的小夢,耐心地詢問她是不是生氣了,小夢才說, 又是被A同學辱罵了。一次次地被A同學辱罵,小夢實在受不了了,就選擇了從教室門口縱身一躍,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事后分析每一個霸凌事件,你會發現,那些長期被欺負、被霸凌的孩子, 在性格上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他們大多出自這樣的家庭:
02、4種家庭養育的孩子,易被欺負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小則被語言羞辱、被同學推一下,大則可上升到校園霸凌。其實,不管是哪種,我們都能從中窺見一些規律,這些家庭長大的孩子,更易被欺負。
①孩子身材肥胖或瘦小
有調查研究發現: 身材肥胖或過于瘦小的孩子,比身材勻稱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欺負。

不可否認,肥胖或過于瘦小的孩子,在霸凌者眼中總會顯得與眾不同,給他們一種「好欺負」的感覺。
②父母「心大」,常破壞孩子界限感
孩子在幼兒園被同學推倒,還沒等對方孩子道歉,你就搶先一步拉起孩子,完全不顧孩子感受的說: 沒關系哈,都是好朋友......
孩子上小學后,文具盒、橡皮被同學搶了,你又漫不經心地說: 沒關系哈,下次自己保管好就是了......

每一次的霸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家長一次次忽視中累積而成的。你的每一句「沒關系」都在破壞孩子的界限感,文具盒、橡皮被搶沒關系,被同學推倒沒關系,一次次的沒關系,都是在助長欺凌者的囂張氣焰,成為壓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對「心大」的父母,只會養出一個受不住界限的孩子,最終成為任人拿捏的「軟柿子」。
③父母軟弱,要求孩子一味的妥協、忍讓
有些家長由于自身殘障、經濟條件等原因,性格過于軟弱,在教導孩子時,也強調讓孩子凡事多忍讓,從而成為欺凌者的目標。
金馬影后馬思純,在節目中自爆: 國中時,就遭到同學們的言語、惡作劇霸凌,在喝剩的水杯中,被同學故意放入粉筆灰、拖把水。

當她回家告訴父母后,父母選擇了忍讓與妥協,跟她說,專心讀書,不用理會別人。
這段被同學欺負的經歷,給馬思純留下了一輩子的心理傷害,嚴重時需要靠吃藥控制情緒。
父母一味地教孩子忍讓,換來的,只會是欺凌者的得寸進尺!
④父母沒有反霸凌意識,對孩子閉口不談的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沒有被欺負過,不需要跟他談論。但是, 事前預防永遠比事后補救更重要。

有研究者發現,孩子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時,就已經進入了「霸凌戰區」。二年級是霸凌事件的高發年齡,據統計: 每100人中,就有16-17人遭受過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霸凌。然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霸凌行為會逐漸遞減。
如果父母從小沒有對孩子進行過反霸凌教育,那麼,孩子受到欺負后,大多只會默默忍受,內心留下一輩子的創傷。

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后,會變得膽小、內向、抑郁? 本質原因是父母在孩子2-8歲時,沒有幫助他建立自我保護與反霸凌的意識。

所以,文文爸建議家長們, 可以陪娃讀一讀這套《兒童反霸凌啟蒙》繪本。首先, 教會孩子正確識別霸凌;其次, 在面對各種霸凌,知道該如何正確應對。

比如鉛筆、橡皮被同學搶了,怎麼辦?女兒5歲左右,我就陪她讀過這套繪本。在這之前, 她的東西經常被同學搶奪,每次就只知道哭。

上一年級后,我就教她用故事中的辦法,第一步, 緊緊抱住自己的文具盒;第二步,大聲說: 不,這是我的,你不準搶,否則我就告訴老師!

經過幾次之后,她的東西再也沒被同學搶過。 隨后還運用繪本中的方法,遠離了被推搡、被起綽號,讓欺凌者們在第一次嘗試時,就知道自己不好惹。

這套繪本共有8冊,包括 被嘲笑、被推搡、被排擠、被欺負、被辱罵等內容。每個主題,都通過 簡單的故事引入,直截了當地給出一針見血的解決方案,便于孩子們理解與運用。

比如 《被亂摸》中,教會孩子什麼叫身體被侵犯,該如何應對,才能保護自己;

《被排擠》中,教會孩子如果被排擠后,怎樣做,才能不再被孤立;

《被起綽號》中,教會孩子如何對侮辱性綽號說不等;

作者非常貼心地將繪本內容, 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錄制下來,大家掃碼就可以和孩子躺在床上聽,非常方便。
這套繪本8冊僅59元,建議2-8歲的家長都陪孩子讀一讀,引導孩子識別霸凌。萬一遭遇霸凌,知道該如何正確應對。 父母不可能24小時守護在孩子身邊,唯一能做的,就是教會他們自我保護的方法。#初春煥新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