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清明節了,又是人們寄托哀思的時刻。在上墳的時候,我們需要帶很多的東西,比如說香燭、花束、水果、點心、冥幣等,而這里就要注意了,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帶的,有些東西是犯忌諱的,畢竟那是老祖中的規矩不能「破」。

清明節將來臨,東兒一家人早早就開始準備上墳需要的東西,而東兒對于上墳的相關事宜并不是很了解,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在忙里忙外,于是東兒也學著大人的樣子準備東西。
但是,當爺爺看到東兒準備的東西時,卻告訴東兒, 清明節上墳的時候,所需要準備的東西都是有「講究」的,并不是所有東西都能夠帶的。
如果帶了不能帶的東西,會有不好的寓意,也可能顯得對先人沒那麼尊重,一定要注意。

清明節上墳有「講究」,不帶「3果2物」,謹遵規矩,子孫后代福氣多
●不帶3果
①不能帶「梨」
「上墳的時候不能帶梨」,爺爺告訴東兒。東兒準備梨,其實是因為東兒覺得梨非常好吃,清脆爽口,水分還多,還非常甜,用梨作為祭品,一定能夠表達自己對先人的敬意。但是,東兒并沒有想過梨的「含義」。
在我們傳統的文化中, 梨因為音同「離」,所以 在眾多場合都有著忌諱,比如送人不送梨,避免「永隔」。

而在上墳的時候,人們的心情都是非常悲痛的,內心中帶著對親人的思念與留戀,如果將梨作為祭品的話,難免會勾起自己更加強烈的思念心情。
同時,梨因為帶有「離別」的含義, 在祭拜的時候用梨也顯得不太尊重先人,似乎有「不再來祭拜」的意思,寓意很不好。
②不能帶「無心果」
「這個香瓜也不能帶」,爺爺翻了翻東兒的包,發現里面還帶著香瓜。
「香瓜為什麼不能帶呢?它又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東兒不解地問道。
「香瓜是空心的,所以不能帶。」爺爺回答道。

很多水果在長熟之后,都會出現「空心」的情況,比如香瓜。之所以在上墳的時候不適合帶這些空心的水果,主要是因為它們「無心」,寓意著前去祭拜的人沒有帶「心」過去, 顯得不尊重、沒誠意、不上心,是一種對清明節掃墓的 輕視和不尊重,也是對先人的一種忽視。所以在清明節掃墓的時候,千萬不要帶空心水果。
③不能帶「成串果」
「你怎麼還帶著葡萄?這些也不能帶。」爺爺又發現東兒帶了不該帶的東西。
「葡萄很好吃啊,又不是空心的,怎麼又不能帶啊?」東兒都有點著急了,自己給先人帶了這麼多好吃的,但是一個個的都不能帶,這可不讓人著急麼。

「因為葡萄是成串的,像葡萄、提子這種成串的水果,也是不能帶的。」爺爺耐心地說道。
「帶成串水果不吉利,并不是對先人,而是對生人。」爺爺補充道。
一般祭奠先人的時候,都是一個一個祭奠的,如果給先人準備祭品的時候準備成串水果,就 寓意為「家里人成串去世」,這種就是忌諱中的忌諱,簡直就是對自己家人的一種詛咒。所以,葡萄是萬萬不能帶的。
●不帶2物
①不能帶「辟邪物」
檢查完東兒的包包之后,爺爺看著東兒手腕上的桃木手串,就讓東兒摘下來。這時候東兒更加迷茫了:「連手串也不能帶?」

「不是不能帶手串,是不能帶桃木的」,爺爺細心的告訴東兒,「桃木、朱砂等辟邪的東西,是不能夠帶著去祭拜先人的,這是對先人的一種嚴重的不敬重,甚至是詛咒。」
像桃木、朱砂等避邪之物,本身對于逝者的寓意都是壓制性的,雖說咱們不迷信,但是對于傳統的禮儀還是要遵守的。
如果帶著這些辟邪之物上墳被別人看見,可能會讓他人 「說三道四」,這將會對自身造成實質性的影響,比如 被別人認為「不孝」等。
所以,千萬別傻傻地帶一些避邪之物去上墳。先不說自己家人看到了作何感想,要是讓外人看到了,肯定會笑話你,甚至覺得你有點二缺,或是家里有什麼不幸等等。

②不能帶「花枝招展」
檢查完東兒的東西,發現東兒沒有什麼不能帶的東西了,于是一家人就準備出門。而這時候,東兒將自己的大紅外套給披上了,爺爺一看,便立馬讓東兒換一件衣服。
「清明節祭拜先人,是一件莊重而嚴肅的事情,在這種場合,一般都會 穿素衣,你這樣 穿紅戴綠的,非常的招搖, 對于逝者是大不敬。」
在祭奠前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穿著打扮,要穿得肅穆得體,不能夠花枝招展。畢竟我們在寄托哀思的時候,要表達的是我們對于先人的思念以及我們失去先人的沉重心情,這時候要是穿紅戴綠,不免得會讓人感覺非常「輕浮」,對先人不尊重, 對祭拜先人這件事不當回事兒,甚至沒有絲毫的教養、孝心等等。

所以,在清明節祭拜先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穿著得體,大方肅穆,不能穿紅戴綠或是裸露身體。
寫在最后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節日中的第二個節日,其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和春節一般無二,甚至有些人過年回不了家,但是清明的時候,一定會回家祭奠,這充分說明了清明的重要性。
所以,在清明祭拜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注意不帶「3果2物」,讓民族傳統正確的流傳下去。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