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開學季,大四的同學卻沒有迎接新學期的喜悅,最后一學期的校園生活, 反而給他們增添了許多壓力。
畢業前夕, 所有積壓的「欠債」都得償還,沒考四級的就剩一次機會,掛科沒補考的也得抓緊準備,否則耽誤了畢業,麻煩事就更多了。
但有一類學生的做法卻截然相反, 多門考試交白卷,補考也主動掛科,只為獲得延畢的資格,多讀幾年大學,老師困擾、家長發愁,學生卻樂在其中。
多門考試交白卷,只為多讀幾年大學,學生的選擇令家長有苦難言
少走彎路最好的方式, 就是看別人都踩了哪些坑。遼寧的王同學,就讀于當地一所211本科,今年是她在校的最后一個學期。
和其他同學忙碌的身影形成強烈對比,她不為畢業論文的重復率發愁,也不擔心自己四五門專業課還未通過補考, 反而悠閑自得地看著考研數學的網課。
老師對她的不分輕重感到擔憂,多次找她談話,希望她能抓緊時間,把論文完善好,把不及格的考試補上,別影響了6月份的順利畢業。
王同學卻滿不在乎的說: 我是故意的,本來就沒想今年畢業。追問之下才得知,王同學從往屆學姐那了解到:現在的考研和考公,難度都很大,只備考一年,是很難上岸的。
學姐備考985,第一年只差了幾分,第二年分數是夠了,但院校縮招,她本想再試一年,但家長對她的決定并不支持, 只給了她兩個選擇我:要麼調劑、要麼工作。
從學姐的傾訴中,王同學意識到,一旦離開了大學, 長期的備考只會遭到家長的嫌棄,自己也會承受更多的壓力。但如果沒畢業,自己繼續備考就無可厚非,也能心安理得的繼續花著家長給的生活費。
王同學的想法,并不少見,多數學生二戰、三戰,其實只是把考試, 當成逃避工作壓力的借口。
人往高處走,沒有哪個家長會拒絕,學生考研或者考公的決定, 也愿意再負擔幾年學生的開銷。
缺乏歷練,是大學生逃避壓力的原因之一
但一年兩年可以,三年五年之后呢?看著學生年年交著報名費,卻年年分數不理想, 再看著別人家的大學生,升學、入職樣樣順利,家長的內心很難平衡。
但學生一旦產生逃避工作的想法,并且得到過家長的支持, 就會繼續「擺爛」下去,想盡辦法地逃避壓力。
而王同學,則選擇了讓家長最有苦難言的做法,家長若不知情,只當她是學習較差,才被迫延畢,基礎教育12年,大學4年才供出來這麼一個大學生, 家長也不想半途放棄。
所以就算心里有疑惑,也只能硬著頭皮苦撐著,盼望學生能早點完成學業,盡快從大學畢業, 好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減輕父母的壓力。
同樣因「故意延畢」而苦惱的,還有導員和導師。學生延畢,最直接的責任,除了學生自身,就是導員的工作問題。
校領導會認為,是導員沒有給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職業規劃, 才導致學生產生了錯誤的觀念,故意延畢。
而對導師而言,一個本科生的畢業論文砸在自己的手里, 無疑是教學生涯最尷尬的「污點」。
故意延畢的現象,在近兩年開始出現,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這兩年畢業的學生, 大部分校園生活都是在「封校、網課」中度過的。
不僅沒有機會參加校園活動,就連實習和校招都受到了影響, 沒有鍛煉的機會,讓某些同學理所當然地選擇繼續待在舒適圈,放棄了鍛煉和成長。
寫在最后:
而待大學校園恢復如初, 這些學生會感到強烈的不適應,于是才有了想盡辦法延遲畢業,來逃避壓力的現象。
故意延畢,不會讓壓力消失 ,只會把學生自身的壓力,轉移到家長和老師身上。但逃避不僅沒有意義,還是無能、幼稚的表現。
很多時候, 學生更需要「推自己一把」,去鼓勵自己,突破舒適圈,只有這樣才能接觸壓力,挑戰壓力,到最后自然就不會再畏懼壓力了。
故意延畢,不僅是對學生自己的不負責, 更是對老師和家長的辜負,同時也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希望同學們能端正心態,不畏挑戰,迎風而起,才能非得更遠。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