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為人父母者
都希望盡最大努力去守望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可以主動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可教育孩子這條路并不簡單,能「不走彎路」的教育更是了不起
那什麼樣的教育才能避免走彎路、更好地輔助孩子成長呢?
前幾天,外婆住院時我全程陪護
剛路過眼科檢查室就聽到一位媽媽正在批評兒子:
「都說了不讓玩手機,你就是不聽」「現在好了吧?眼睛近視了,看你以后怎麼辦」「你連隔壁阿姨的2歲寶寶都不如,人家說放下手機就放下了,你每天卻想盡辦法去偷著玩」「別指望我會給你配眼鏡,門都沒有,你看不清就自己想辦法」
一陣強勢的批評過后,男孩忍不住頂嘴說:
「你每次都說這些話,我都快煩死了」「你說隔壁寶寶好,那你怎麼不說隔壁阿姨好,人家和她女兒在一起時從來不玩手機」「你們在家天天抱著手機玩,還總說我,憑什麼光說我的不對」
男孩說完這些話就沖出門,也不顧走廊的 人來人往徑直跑下樓
看到 滿身戾氣的男孩
有同樣經歷的人會說,現在教育孩子太難了,動不動就發脾氣,好像欠他們似的
反觀那些 旁觀者的態度,他們認為管孩子看手機、不如家長先克制自己的行為,如果家長都舍不得放下手機,還能產生什麼說服力去影響孩子呢
仔細想想確實是如此
正如醫院所遇的滿身戾氣男孩,對媽媽的所有 奮力抵抗、語言抗拒,其實都是源自于教育未產生影響力
所以,育兒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父母努力「一小步」,孩子才能成長「一大步」
不信,我們接著往下看☟
父母努力和孩子溝通,孩子的情緒才能滿格
上幼兒園的女兒昨天回來對我說:「媽媽,老師今天帶我們去圖書館了」
「哦」,我頭也沒抬地繼續碼字工作
「哼,我生氣了」,女兒突然 撅著嘴巴開始發泄不滿
感受到女兒的 壞情緒后,我放下手里工作認真地說:「是有多麼地生氣?是有一點點,還是想打一架地生氣呢」
女兒拖著頭想了想后對我說:「就是有一點點,就是你以后回答我問題的時候能不能不要總說:「哦」、「嗯」這樣的話」
聽完女兒的話,我瞬間明白了
其實,孩子身上的很多壞情緒都是來自父母對他們的冷漠態度
我也經常在想
如果女兒生氣的時候我仍然沒有回應,甚至還批評她 太敏感、太矯情,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可能會發脾氣不理人
可能會故意找事、闖禍惹事
也可能提前進入叛逆期、三天兩頭給你一頓氣受
尤其是孩子帶著熱情向我們分享某某事時,若家長冷漠對待、或忽略無視,這種感覺就像是你對孩子潑了一盆冷水
從滿滿的期待熱情到被潑了一盆涼水,孩子的內心和情緒肯定都會因此變得越來越負面
他們甚至還會產生嚴重自我懷疑,比如:
「爸爸媽媽是不是一點也不喜歡我,我跟他講話都不理我」「我是不是真的那麼惹人嫌了,要不然媽媽為什麼總說我不聽話」「我真的是太糟糕了,朋友交不到,連爸爸媽媽也不喜歡我」
由此可見,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不聽話、不懂事
喜歡亂發脾氣、還愛哭,這也不是孩子的 性格缺陷,而是我們沒有及時回應孩子的 情緒缺失
也記得從現在開始
認真回應孩子的 每一句話、每一份情緒,當孩子再次愿意跟我們分享聊天時,父母的努力溝通也就能讓孩子的情緒回到滿格狀態了
爹媽越執著栽培自己,孩子越能前進一大步
9歲女孩豆豆
因為學習成績總是提不高,回家便對媽媽哭訴說:「好困、好累,我不想學習了」
媽媽聽后批評說:「學習哪有不累的,可如果我們不努力上學以后該怎麼生活呢」
女兒聽后回答說:「我以后要跟媽媽一樣,待在家里享福就可以了「
媽媽抽動嘴角苦笑了一下,無奈地對女兒說「傻丫頭,媽媽為了你放棄工作、也犧牲了自由,整天在家里不是做家務、就是忙你們,這哪里是在享福呀」
媽媽還很想告訴女兒:「全職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但看了看 一臉茫然的姑娘欲言又止
她知道,和孩子不在一個 感同身受里的溝通,多說無益
為了從意志上影響女兒,媽媽最終做了一個決定:她要去工作
從一個全職媽媽成為一個職場媽媽,她掙扎了很久,擔心女兒一個人上下學會不安全,也擔心中午回家不會熱飯…
可懷著 忐忑的心情進入工作崗位后
媽媽意外發現,在相對于艱苦環境下女兒身上的 自覺性越來越高了
舉個明顯的例子
以往都是媽媽找好衣服催著起床,把飯遞到手里后又催著吃飯,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更是催寫作業
這些催促、和嘮叨在媽媽上班后一切都慢慢發生了變化
有一次,因為工作太累的原因,媽媽睡得太沉、也忘記喊女兒起床,而晚起的結果也是 毫無意外地遲到了
可恰巧也因為那一次遲到經歷,女兒每天早上不用催喊就主動起床,衣服臟了時也會頭天晚上提前找好替換衣物
當看到這些改變后媽媽才意識到,原來孩子身上的 潛力都是靠家長去慢慢激發的,你越執著培養孩子就會 無形中給他們施加壓力
當我們把對孩子的執著放在努力栽培自己時,你會發現越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家長,孩子更有獨立、成長「一大步」的空間
家長先要求自己自律,才能帶動孩子上進心
有個朋友的兒子,叫小魚
人如其名,他就跟一條小魚一樣從小調皮好動,經常在學校闖禍挑事
被老師發現后還臉不紅心不跳地說:「不是我的錯,都是他們的錯」
有一次,老師讓小魚在課堂上背誦古詩,小魚站起來有些皮癢地說:「老師,我不會」
那次把老師氣得特別狠,下課就給朋友打電話告狀說:
「小魚媽媽,有時間要好好操心一下孩子的學習,小魚這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作業、和背誦古詩從來都不認真完成,數學老師也經常反映孩子在學習上不開竅」
一番話下來,朋友并沒有大發雷霆,而是不緊不慢地隔著屏幕對老師說:
「特別感謝老師一如既往的關心,我覺得小魚還是很有學習潛力的,男孩子嘛,都比較晚熟、開竅也晚,相信他遲早都會成為將才」
媽媽都如此說了,老師也只能隔著電話叮囑幾句,希望家長能多重視孩子的學習
那天之后,媽媽也并沒有揪著「不認真學習」這件事不放,開始每天帶著兒子晨讀課文
剛開始的時候小家伙說什麼也不愿意早起,可經過媽媽的 嚴己律己后,一向頑劣的懶散心開始慢慢被帶動得更加上進
頭一個星期的狀態是這樣的:
前三天
提前20分鐘喊小魚起床早讀,剛開始耍脾氣不愿意起床
看著滿眼朦朧、睜不開眼的兒子,媽媽擔當起了老師,開始大聲領讀
盡管表現得特別不愿意,但氣氛到那里了,不讀也不行
后四天
媽媽提前40分鐘起床,20分鐘準備早餐,20分鐘陪孩子晨讀
有了前期的適應后,再加上20分鐘噼里啪啦的早餐動靜,小魚的困意全無
意識到早讀這件事情躲不過后,也開始慢慢接受現實
比如,媽媽準備早餐的時候就開始起床穿衣服、洗漱
而小魚身上的變化也說明了一件事:父母努力,孩子跟著努力
小魚從一個頑劣懶散的小淘氣,慢慢成為一個有早讀上進心的大男孩,我覺得最大的影響力就是朋友的 嚴己律己
先要求自己自律,再去要求孩子自律,這才是教育里最具影響力的榜樣價值
父母對孩子的說服力,是在于你做什麼影響
我認識一位爸爸,他自己運營者一家通訊公司,還有兩個兒子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他一直堅持一個原則:先家長、后孩子
大兒子曾經特別拖拉、敷衍,寫出的字更是沒幾個人能看得懂,老師也反映過很多次「你兒子的作業我根本批改不成」
爸爸知道后,每天下班回家堅持陪兒子寫作業
孩子寫作業時他就在一邊練字,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兒子大學畢業,從未間斷過
畢業典禮那天,兒子被選為優秀代表發言講話,他望著台下的父親滿眼感激地說:
「我要謝謝我的爸爸,他本可以不那麼辛苦,但為了做好榜樣,每天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陪我和弟弟練字,過去那些日子,父親就是我的成長榜樣、更是精神向導,我一直暗暗發誓:一定要像父親那麼優秀,今天我終于做到了」
一番話下來,全場響起了激烈的掌聲
父母,也是孩子成長里最重要的老師
父母能要求自己有多麼的自律,孩子就會形成多強的上進心
而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后,也往往有一個 自控力比較強的父母在托舉影響
所以,優秀教育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用家長的行為、去產生對孩子的影響力
如果你發現孩子貪玩、叛逆、討厭學習、或者不求進取時,記得先停下來看看自己走過的腳印
從此刻開始,安靜地承擔起父母的榜樣責任,為孩子塑造一個 抬起腳、走好路的成長環境,當家長所走的路越來越平坦開闊時,孩子身上的成績和能力自然也就越來越好了
那麼,關于優秀育兒的最直接方式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