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句話雖然是過去的人總結出來的,但是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因為孩子頭三年的教育很重要,會影響孩子的人生。
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家蒙台梭利也曾提到過人生頭3年的重要性。她認為,這3年勝過以後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勝過3歲後到離世的總和。
所以說,不要小看這個時期,孩子3-7歲的時候,是非常關鍵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人們才會說啟蒙教育非常重要。
不管是孩子的性格,還是孩子的智商和學習能力,在3歲之前基本都會定型一大半,以後在想要改變,就不太容易了。
而且就算真的會有改變,也不再會像1-3歲時那樣迅速且明顯。
所以說,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始終堅持讓家長親自來教育,而不是讓老人來全權代替。因為這很關鍵,是無法替代的,一旦老人寵壞了孩子,孩子以後就很難再改了。
所以說,想要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優秀、有出息的人,家長就要重視孩子1-3歲時的教育才行。
1. 自律
雖然說,學習這件事,家長用心管一管,孩子也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家長畢竟不是孩子本人,依靠家長的管理才能變優秀的孩子不是真的優秀。
那些真正是讀書的料的孩子,自律性往往都非常強,他們無需家長過多管理,自己就可以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說,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我們從孩子的自律能力就能看出。那些以後能成大事的孩子,往往都非常自律,自我約束能力極佳。
2.探索精神
喜好讀書的人,實際上在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他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興趣,而且擁有豐富的求知欲,無論是什麼樣的小事,別的小夥伴認為平平無奇沒什麼奇怪的,但是這樣的小朋友卻會一股腦地悶頭鑽研,一定要把問題研究個所以然來。
因此這樣的小朋友可以說是塊讀書的好料子,因為讀書就是求知的過程,而這樣的小朋友恰好對知識有著非凡的探索欲。
3.專注力強
那些是讀書的料的孩子,從小做事情就非常專注,特別是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更是如此,會非常專注。
孩子的這種專注能力,在學習的時候非常重要。那些很容易分神的孩子,往往都很難做成一件事,上課也跟不上步伐,很難在學業上有什麼成就。
「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詞,對於年幼的寶寶來說,實在是太難理解了。要讓他們明白一分鐘、一小時、一天和一星期這些計時單位代表的含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如果孩子時間觀念非常強的話,說明孩子是一個學習的料,因為他們會合理的安排時間,將學習變成自己的興趣而不是壓力,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喜歡將作業壓到最後幾天寫,然後情緒慢慢崩潰,這都是沒有時間觀念的緣故,因此,孩子時間觀念比較強的話,那麼他的學習能力也會強。
帶小朋友去圖書館
顯然,圖書館是一座可以讓愛好學習的小朋友「停不下來」的寶庫,因為圖書館擁有非常多的藏書,而這些書籍都是知識的總結,如果喜歡探索和讀書的小朋友,對於這樣的地方自然是非常樂意去的。
因此,家長可以帶著小朋友經常到圖書館,一方面可以增強親子之間的情感,一方面也能讓小朋友學到更多的東西,同時會學習和閱讀能力打下深厚的基礎。
博物館
圖書館如果說是知識的寶庫的話,那麼博物館就是歷史的寶庫了。
可以說能直面歷史的地方就是博物館了,在這裡小朋友能感到浩瀚歷史長河的魅力,加深對歷史過往的興趣,當然也可以開拓他的眼界,讓小朋友以後成為人才打下厚實的根基。
旅遊
旅遊是一個非常好的親子活動方式,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比起讀書家長可以選擇讓小朋友通過旅行的方式來增長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小朋友知道祖國的河山有多麼瑰麗,也讓小朋友知道外面的世界和自己所處的地方有什麼不一樣。
要知道這些見聞和見識是在書上無法直觀去感受的,因此如果家長時不時帶小朋友去的話,對小朋友的成長非常有益處。
對於小朋友來說,教育他們的方式非常多,因此小朋友是不是讀書的材料,實際上並沒有決定他們的成就和上限。
因此,無論小朋友是不是讀書的料,家長依然要用適合小朋友的教育方式去培養他們,這樣才能有機會見證小朋友成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