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從孩子踏入小學校門的那一刻起,大部分家長便在娃的學習上有了操不完的心。
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當很多人連老師布置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時,家長往往也會被氣到情緒崩潰。
而另一些孩子,他們雖然有完成作業的意識,但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毫無時間觀念,于是明明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作業非要拖到三四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網上,經常會有老父親老母親這樣抱怨孩子:
「他就是喜歡磨蹭,人家孩子九點就睡覺了,他十點還沒寫完作業!」
「 我家娃今年3年級,作業要寫到11點,真不知道以后上中學怎麼辦!」
「 兒子二年級,他做事情動作很慢,作業從來沒在9點前寫完過,每天睡眠不到8個小時,愁死了。」
……
的確,對于不少小學生父母來說,想讓孩子既按時又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也常常因為孩子拖沓作業而情緒崩潰。
近日,江蘇常州的一所小學就對該校學生寫作業這件事情提出了一項新規定。
為了進一步加強孩子的睡眠管理,該校決定實施作業「九點熔斷機制」,簡單來說就是晚上超過9點鐘,孩子就要停止寫作業了,沒有完成的作業第二天也不用補上。
這項決定公布之后立即在網上引發熱議。
不少家長對此都拍手叫好,并直言早該如此。
家長們支持該措施并不難理解,綜合評論區留言,理由大致可歸為以下幾點:
1. 9點后不寫作業,保障了孩子的睡眠時間
小學階段的孩子,想要健康成長,睡眠和運動是關鍵。國家規定,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應達到每天10個小時,但遺憾的是,很多孩子在睡眠時間上都沒有達標。
而不達標的原因通常都是作業沒有寫完,以至于延誤了早睡,因此如果超過9點就不用寫作業了,那麼孩子的睡覺時間就可以向前推進。
2. 親子關系會得到有效的改善
現如今,很多家長這樣形容親子關系: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可見輔導作業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很大的折磨,原本溫馨幸福的親子關系往往也會因為輔導作業而變味。
因此在很多家長看來,如果學校強制要求9點之后就不讓孩子寫作業了,那麼家長也能夠早早的從輔導作業中解脫出來,親子關系會得到有效的改善。
3. 可以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部分家長認為,這樣的作業熔斷機制還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雖然不用補作業,但經常無法在9點前完成作業,相較于其他同學,孩子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
如此一來,反道能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對寫作業的時間有一個自己的規劃。
但也不是所有的家長對此都表示贊同。
聊到作業「九點熔斷機制」,一些家長坦言這是治標不治本,學習好的孩子寫作業根本要不了9點,磨蹭拖沓的孩子一看到9點就不用寫作業了,正好符合他們的心意,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還有家長認為老師應該想辦法提高孩子做作業的效率,而不是到9點就熔斷。
現實生活中,孩子無法按時完成作業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老師布置作業的題量太大,孩子寫作業時貪玩、磨蹭,家長縱容孩子養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不同的原因,老師和家長首先應當進行反思,之后再用正確方式去幫助孩子提高寫作業的效率。
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只有按時完成作業,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進入良性循環。
本期話題
作為家長,你如何看待學校的作業「九點熔斷機制」呢?歡迎討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