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在有了孩子之后都體會到了什麼叫「養娃難」。
養育一個孩子,需要父母付出極大的精力和耐心,這個過程就非常考驗家長的情緒控制能力,年輕父母尚且做不到讓情緒時刻保持穩定,更別說很多前來幫子女帶娃的老人了。
但對于調皮搗蛋或者不聽話的孩子,親生父母出手教訓無可厚非,但如果老人對孩子動手,那無疑就會挑起兩代人之間的矛盾了。
不久前,福建泉州的一名寶媽在網上公布了一段視訊,視訊中婆婆的一個舉動讓寶媽十分氣憤。
原來生完孩子之后,這位媽媽迫于生活壓力就要出去工作了,和很多家庭一樣,寶媽將自己的婆婆請來幫忙帶娃,為了能隨時看到孩子,寶媽在客廳里裝了監控。
一日打開監控,寶媽看到婆婆正在給孫子喂飯,原本一切還很正常,但不知為何,婆婆突然伸手打了孩子的臉一下,之后婆婆又扇了孩子兩個耳光。
孩子一頓飯挨了奶奶三個耳光,這一幕讓媽媽很難接受,下班回家后,媽媽和婆婆之間起了爭執,但面對兒媳的質問,奶奶卻覺得孩子不聽話打兩下很正常,并表示這根本不算「打」。
最終,婆婆放出狠話:你有本事以后不要叫我過來。
可媽媽對此也很委屈,她表示孩子做錯事情可以打手心,為什麼要打臉呢?作為母親,監控中的一幕讓自己感覺很心痛。
視訊曝光之后,很多網友都在譴責奶奶。
在大家看來,老人帶娃都是隔代親,自己的孫子疼都疼不過來,怎麼忍心下手打呢?就算要教訓,可以用筷子敲敲手心,而不是直接扇耳光,萬一下手重了,把孩子打嗆著了,后果不堪設想。
「媽媽迫于壓力出去工作無法帶孩子,還得屈居人下,求著婆婆幫自己帶孩子,敢怒不敢言啊!說多了,婆婆一撂挑子,媽媽更難了。」
「媽媽說的對,孩子做錯事,可以打手打屁股,不應該往臉上打,再說,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就不能打,容易嗆著。「
「 這婆婆是挺可恨的,現在哪有奶奶打孫輩的啊,疼還疼不過來呢,在說了孩子就是吃飯慢而已,至于你扇孩子巴掌嗎?」
「不管怎樣,打人不打臉,況且是自己的孫子,不想帶耽誤了奶奶的晚年幸福生活,可以明說,不要拿孫子撒氣。」
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這放在生活中就是一件小事,別說老人,就是父母照顧孩子也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拍幾下嘴巴并不代表奶奶不愛孫子。
反倒是媽媽,將視訊公布出來也就意味著放大了婆媳矛盾,老人如果賭氣不幫忙帶孫,苦的累的還是媽媽。
」 我小時候不知道被我奶奶狠打過多少次,但這并不妨礙她愛我疼我啊,現在的很多兒媳對婆婆要求也太高了,既然有求于人,就不要太矯情了。"
" 每個人帶孩子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能夠理解媽媽看到監控后的心痛,但處理這種問題應該通過溝通的方式,而不是相互埋怨、指責。「
」 我是一個全職寶媽,自認為性格還是比較溫柔的,但帶娃的時候一樣會忍不住動手,老人能幫著帶就不錯了,他們也有脾氣,他們也會疲憊,偶爾發泄一下也能理解。「
在「棍棒教育」非常普遍的過去,家長管理孩子的方式普遍就是一個「打」字,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解快速讓孩子服軟,也可以讓家長自己出出氣,可謂是一舉兩得。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鼓勵教育」取代弊端頗多的「棍棒教育」,然而對于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老一輩來說,他們在帶孩子時依然會習慣性地使用前者。
雖然兩代人之間的育兒方式有著千差萬別,但如果注定不能改變老人帶娃的模式,那麼彼此之間就需要相互理解和體諒,坐下來冷靜溝通遠比在網上公布視訊、相互指責更有效果。
本期話題
奶奶給親孫喂飯情緒失控,你能理解這種行為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