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拼盡全力,孩子還是「平凡」:雞娃和躺平外,你還有第三種選擇

拼盡全力,孩子還是「平凡」:雞娃和躺平外,你還有第三種選擇
2023/02/08
2023/02/08

到底是孩子的「快樂」重要還是「成功」重要?


這是很多母親都要思考的問題。


到底該支持「躺平」還是繼續「雞娃」?


這是很多家庭都要面臨的選擇。


其實,在躺平和雞娃之外,還可以有第三種選擇--做一個戰略型的父母。


在百舸爭流的教育環境下,難免會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但是也會衍生出新型的教育方式。




小競采訪了來紫金港中心訓練的一位娃媽的經歷,通過該媽媽的分享。


我想很好就能給出大家完美的答案,給孩子找到一個「快樂又成功童年」 的 「黃金公式」


角色的轉變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就讀到這樣一篇文章,每個孩子在出生之前,都會趴在云上去挑選自己的媽媽。


我很慶幸,我的孩子挑選了我作為她的媽媽。


當確定有了多多那一刻,我的內心是忐忑的,既充滿開心又帶著緊張,因為這不僅僅意味著是新生命的誕生,也是一份對未來的責任,更是一種角色的轉變。


現在的教育不比以前,不是說生了就行,或者把孩子放在老家去養,這樣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對我來說,我一定要在我的能力范圍內,做一個最好的媽媽,要讓他享受到完美的人生。




獨撐的過程



直到孩子上小學之前,其實都沒有太大的焦慮感和無力感,我們這一代父母,并不像那些拼命雞娃的父母,從小就把她未來五十年的人生給規劃好,我們也知道,小孩上的課越多,她也就越不會那麼開心,壓力也會很大。


我家孩子是零基礎進入學的,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很多都是從拼音類開始學習的,但是由于是私立學校,很多孩子的起點會稍微偏高一點,對于家長來說還是有一點吃力的,但是好在孩子的過渡還是比較平穩正常的。


真正讓我感到無力的時候,是讀二年級下學期開始,在多多一年級快結尾的時期,成績一直是班級排名前五,由于疫情的影響, 二年級上學期只上一個月,成績就跌倒了最末,我不明白,短短的一個月里,是什麼因素造成的這種后果。


對我來說,感到手足無措的并不是孩子成績的問題,而是她在學校里所出現的一些狀態,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其他方面,總是一副消極的樣子。



那段時間,老師也委婉的提議我們是不是要帶孩子去看一下心理問題。


當我回到家里,看著孩子強裝沒事的樣子,又是心疼又是難受,它從來不跟我們說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甚至當我去詢問的時候,她也是避而不談,都說母子連心,身為她的媽媽,我怎麼可能沒發現到她臉上那細微的微表情呢?


孩子每次的眼神躲閃,都會帶著一絲尷尬的表情,甚至有時候神態也非常的不自然,雖然她嘴巴上說著,我沒什麼啊,我很開心啊,但是至少在我看來,她把自己的心門對我關閉了,抗拒著我進入她的世界。


從孩子的表現來看,我真的擔心是心理方面出現了問題,老師也頻繁找到我們家長,詢問是不是家里出現什麼事情,讓孩子過了一個暑假跟換了一個人一樣。


孩子要是這樣下去,別說成績了,可能以后的發展都是問題,焦慮讓我對未來開始產生恐懼,讓我懷疑我是否能繼續教好我的孩子,帶著不安與焦躁的心理,我帶著孩子跑遍各個醫院,甚至是跑遍每一個與孩子相關的培訓的機構,做過大大大小小的,一張又一張的測試表。



得到的都只是孩子注意力不足,各種雜七雜八的問題,要進行心理疏導等等的硬性回答。


每個人都盯著孩子身上所發生的問題,推薦著各種療程,卻沒有人真正關注到孩子的具體狀況,甚至是當天的心情狀態,在他們眼里看來,絕大部分孩子就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從未對孩子單獨的性格狀態去做一個個體的分析。


疲憊的心理讓我也不確認要不要讓孩子來進行一個訓練,但是想著孩子的這個狀態,我覺得其他的我都不去看了 ,只要最終的結果是孩子的狀態是有變好的,那就是最有力最直觀的反應。


要堅定的相信孩子


事實上,孩子轉變告訴我,我的選擇是正確的,當各種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從消極到贊賞,我就知道我的孩子在慢慢的變好。


當老師告訴我孩子在學校有進步的時候,也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不斷的有各科老師給我反饋說,孩子會認真的去聆聽老師的話了,不會去打斷老師了,我就知道她是真正的在努力做好。


我還記得有一位老師跟我說過一個很重要的話,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你要相信孩子是好的,她就能變好。


我一直相信著孩子,我堅信著它做每一件事都是帶著想做好的想法去完成的,只是,在她能力不足的時候,出現了問題,無法解決,所以才出現躺平的心態。


我想,在中國這種應試的教育背景下,要完全放棄,讓孩子去自由發展,這是有點難的,還是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干預和策劃。


孩子本性是愛玩的,所以面對一些困難就會選擇逃避,這個時候,我們采取強硬的方法并不可取,一味的按照網絡上的育兒理念一頓套也是無功無過的。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在孩子能夠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我全部都會鼓勵孩子自己去做,哪怕是做的一塌糊涂,哪怕是做的很慢很慢,讓人著急,那都是她的一個學習的過程。


如果因為害怕結果很差,就不讓孩子去嘗試,不給她這個機會,她就永遠得不到練習,你也沒法要求她在不會的事情上在某一天就突然全都做的很好。


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學習,都是在不斷的犯錯,不斷的摸索,不斷地去發現改進自己的辦法中,慢慢做的全對,慢慢做到最好。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