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學歷貶值,重點本科畢業生也不過如此」,二說「金本銀碩銅博,只有本科考的好才是真的優秀」,在這樣的背景下,似乎只有本科考上清北的學生,才稱得上是真的優秀。
之前筆者寫過這樣一篇文章: 南航大學——211高校大學老師的落寞,一門選修課程,開課人數要求在40人,實到7人,0人聽課。
不僅感慨: 大學生在抱怨自己學歷貶值的同時,絲毫不提自己掌握名校資源,是如何浪費課堂時間,顧此失彼,學無所成的。

北大課堂「實況」流出:課件「祖傳」卻座無虛席,與南航對比鮮明
當時,評論區有很多大學生站出來反駁:選修課就是為了一個學分,老師糊弄學生,學生糊弄老師,不然怎麼連課件PPT都是祖傳的,好幾年也不換,知識都過時了。
也有學生坦言:選修課就是這樣,不聽對不起老師,聽了對不起自己,于是學生不是在選修課上堂而皇之地玩手機,就是做其他必修課的內容。
211的學生如此,其實不足為奇,近兩年,211本科生、碩士生畢業后求職無門,最終叫囂著「脫下長衫」,去做和自己專業毫不相關的服務行業,這樣的新聞并不罕見。

既如此,不如來看看北大校園的課堂實況,在北大,有一門選修課,名為地震機率,一名北大在讀生錄下了課堂一幕:
不僅座無虛席,就連教室后方,還有許多沒有座位的同學,選擇站著或者干脆直接坐在地上聽課。
誠然,教室里也有個別幾名同學在刷手機,但多數同學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講。 作為選修課,地震機率聽起來的確不像是很容易吸引學生興趣的課程。

但有畢業的北大學子透露:這門課一直很受歡迎,據傳老師給分很高,所以大家都搶著報選,但給分高是一回事,學生多到坐不下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北大的教室很大,足夠容納四五百名學生。按照選修課的管理,學生人數在40-150人,但據這門課的學生透露,這節課的實到人數高達600余人,完全超出了選課人數。
中國早已不缺大學生,缺的是學有所成的人才
想必老師完全沒有點名的必要,畫面中,這名北大老師慷慨陳詞, 講述著他所熱愛的課程,想必他內心也是無比喜悅且滿足的。

再對比南航大學的邱世鴻老師,面對著7名學生,無一人認真聽講, 他的滿眼落寞、神情孤單,令人不禁鼻酸。
有大學生把南航選修課的現狀,歸結于課程不夠與時俱進,可北大的畢業生卻坦然地承認:地震概論老師的課件,也是很多年都沒有換了。
學生心知肚明,優秀的老師,不會照本宣科,更不會照著PPT去讀完一個半小時的課程,就算不以北大老師舉例,看南航這位邱世鴻老師,業內備受敬仰的書法家,行書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這樣優秀的業內前輩, 旁人想重金求他上一節課,都要看他愿不愿意教,有沒有時間,他會照著讀PPT?
可有些學生,站在了重點大學的肩膀上,對優質的教育資源觸手可及,卻還是棄之如敝履,嘴上說著PPT陳舊,實際卻根本沒聽過老師講的幾句話。
而邱世鴻老師的課,被學生公然掛在校園墻上避雷,只是因為邱世鴻老師比較認真嚴格,這份嚴格就體現在每節課都點名。

僅僅是點名,就能讓學生對如此珍貴的選修課,避之不及;再反觀北大的選修課,給分高是一部分,旁聽的學生就算沒有座位,站著、坐地上也要來聽課,差距不是一星半點,那簡直是天壤之別。
寫在最后:
肯定有學生要說:怎麼能拿南航和北大比呢?的確,南航學校不如北大,但南航的老師不會比北大差,能在重點大學任教的老師,哪一位不是行業內的翹楚。
但北大的學生和南航差多少呢?大學聯考分數肯定是差一些的,但筆者發自內心地認為,至少在努力和勤奮上,南航的學生所付出的,并不比北大差多少。

能考上南航的學生,高中成績也是中等偏上的,他們和那些能考上清華北大的狀元相比,少了一些天賦。
但如果南航的學生因此對自己降低要求,嚴進寬出,向天賦的差異去妥協,那無異于是在自我放縱,這些話不止是對南航學生說的,更是對千千萬萬大學生說的。
中國從來不缺大學生,缺的是真正學有所成的人才,珍惜大學四年,別把學習變成功利性的學分追逐,而是真的沉淀己身,才能真正從大學畢業。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