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為工作而缺席了他的成長,這樣不僅疏遠親子之間關係,還可能會造成他性格上的缺陷。所以,即便工作再忙,也要花時間多陪伴孩子,如果家長能經常陪他做這8件事,能有效增進親子間感情。
1、給孩子玩的時間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今後能夠有個好的前程,他們把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的滿滿的,甚至週末也不放過。過多的興趣班和輔導班會讓孩子感到巨大的壓力。玩是孩子的天性,剝奪孩子玩的時間,就是剝奪孩子的天性,勢必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和行為出現問題。
2、 傾聽
親子關係中,傾聽是每一位父母所要掌握的一種溝通技能,也是能夠走進孩子心靈的一道橋樑。
有一位媽媽說,孩子總是三心二意,比如上課的時候不會認真聽老師講課,而是跟其他孩子打鬧。
在家裡也是一會兒弄這個,一會兒弄那個,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
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要麼就扭過頭不聽,要麼就直接打斷你說話。
我問她:「你每天有認真聽孩子說話嗎?」
「沒聽,他說的都是一些廢話,要麼就是一些不著調的話。」
「孩子說些什麼呢?」
「我也沒認真聽,就是說自己是大怪獸要吃人,或者說一些幼稚園的事,支支吾吾說不清楚。」
「請你試著去看著孩子的眼神,帶著你全部的精力,認真傾聽他的話。」我建議她這麼去做。
「假如你有事情,可以先放下,如果放不下,那先跟孩子說好,暫停一下再好好聽你說。」
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好壞,跟父母的傾聽息息相關。
3、引導替代懲罰
孩子犯錯是再正常不過得了,犯錯後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至關重要。孩子犯錯後,父母不要急於懲罰,因為孩子並不知道事情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不瞭解錯誤為什麼會發生。當孩子犯錯誤後,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方式去解釋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幫孩子認識和糾正錯誤。
4、幫孩子創造快樂的回憶
研究發現,一個孩子如果擁有快樂的回憶越多,幸福感和滿足感也會更高,讓他們長大後心態也會更積極,抗壓能力更強,社交能力也好於其它人。
5、讓孩子懂得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有時候,孩子即使再努力也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失敗的原因不是他們智力和才能補足,而是過程出現了小問題。一定不要因為失敗,而喪失挑戰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
6、給孩子做家務的機會
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皇帝。很多父母和家人對孩子過度溺愛,別說做家務,即使吃飯穿衣的事情,都是家長代勞。但是研究發現,做家務會讓孩子更快樂,讓孩子找到歸屬感。長大後,孩子更加明白工作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耕作態度更主動,團隊合作性更強。
7、正視負面情緒
父母常常想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培養孩子正面情緒,抑制孩子的負面情緒。但是抑制負面情緒並不能消除,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掌握反思的方法,讓他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的釋放遠比壓抑效果更好。
8、 表達愛
爸爸去哪兒中,每天晚上臨睡前,杜江都會要嗯哼問他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每次的提問方式都是一樣的,而結局也早就聽過了,但是杜江還是堅持著要嗯哼每天晚上都問。
要是哪一天嗯哼忘記的話,杜江也會提醒嗯哼。
嗯哼的問題是: 「你愛我嗎?」
而杜江的回答還是像往常一樣「我愛你啊」
嗯哼也順口說「我也愛你,也愛媽媽,媽媽也愛我」。
每個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能夠像杜江他們家一樣完完全全表達出來的卻是很少。
甚至是在有些家庭當中,永遠都不會出現「我愛你」這句話。小時候不懂,而爸媽也沒說;長大了就覺得不好意思開口,於是也選擇遺忘這個事實。
這其實也是杜江為什麼一直讓嗯哼堅持問這個問題的原因了,他想要嗯哼從小的時候就明白, 爸爸媽媽是永遠都愛著他的,他希望嗯哼活在幸福當中,不管今天他做錯事情了,還是得到表揚。
Wendy媽咪有話說:
每個孩子都是一多需要耐心澆灌的花,什麼樣的家庭培育出什麼樣的孩子,這就和不同的澆灌方式,開出不一樣的花是一個道理。
孩子就是一面鏡子,一照就能看出家庭教育的影子。
所以說,最好的教育在家裡。孩子就像江河的源頭一樣,充滿活力且無拘無束,一旦被引向某一方向,就能改變它的流向。
教育孩子也一樣,任重而道遠,需要良好的親子陪伴與家庭教育為孩子指明方向。
陪伴不止是時間, 而是全身心地放下和投入,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專注;陪伴不止是付出, 還能收穫孩子的獨特視角,一起自由地探索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