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長(共1763字,閱讀約4分鐘)
在我們的常規觀念中,如果一個年輕的女性帶著孩子的話,那麼這個女性應該是孩子的媽媽,然而,現在可不一樣了, 帶孩子的不一定是孩子的媽媽,還可能是孩子的小姨。

小姨帶娃和媽媽帶娃的風格可是不一樣的。
媽媽相對來說會比較的傳統, 看起來更「沉穩」;
而小姨帶娃則像是一陣風, 怎麼看怎麼「飆」。
下面這位小姨,帶著小侄子出來玩兒,走到氣球攤位的時候,孩子走不動道了, 眼巴巴地看著氣球就想要。
如果換做媽媽,可能就會蹲下來給孩子買一個了。
可是這位小姨,可不慣著孩子。

只見她拉著侄子就要往其他方向撤,告訴侄子小姨沒錢、不買。
而孩子呢,擰著身子不想走,看樣子是想要撒潑表演一番了。
小姨哪能讓侄子得逞呢,教育溝通不了,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吧,于是便一手將侄子提溜起來,轉身就走了。
只見小姨一手拉著小狗狗,一手提著侄子的衣服,拎著大步往前走。

留下侄子無奈的表情在風中飄蕩。
看著小姨霸氣的背影,網友們紛紛表示:
「真是一物降一物啊,孩子只有在小姨面前不敢撒潑了,但凡是姥姥,都不能發生這一幕。」
「我也有個小侄女,她在我面前乖著呢,既怕我又想跟我玩兒,我有自己的一套秘訣。」
「我外甥從小是我帶大的,他現在都高中了,有一次他跟我說,他的童年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和小姨一起玩兒。我聽了之后,好感動,能讓孩子擁有一個難忘的童年,也是我身為小姨很驕傲的一件事情。」

許多孩子很喜歡和小姨或者小姑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姨或者小姑的年齡不大,還有很強烈的玩心和童心,所以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她們在孩子們的心中也具有非常特別的地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她們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既像朋友又像家人,既是玩伴也是孩子王,兼備了陪伴、教育、照顧等多重功能。

★而小姨帶娃的一些優勢,也是父母比不了的:
●小姨與孩子年齡相仿
小姨通常比孩子年齡大一些,但年齡差距不會太大,這使得小姨更容易理解和關心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她們其實也是一個大孩子,所以更能揣摩出孩子鬧脾氣時的情緒以及如何想辦法去制服。


而且,她們在制服孩子的同時,也能想出特別有趣的游戲讓孩子繼續和她們玩兒,所以,她們往往更能夠與孩子建立起互信和友好的關系。
相比之下,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年齡差距較大,父母所站的角度更嚴厲,孩子的心中有一種畏懼感,有時候便會缺乏共性和親密度。

●小姨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有的小姨可能結婚了但還沒有自己的孩子或者還沒結婚,所以,相比之下生活壓力較小,時間充足,更容易投入到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中來。
而父母通常需要處理更多的事情,考慮的也會很多,例如工作、家務、財務等,無法像小姨那樣時間自由。
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可能會更多地想去尋求小姨的陪伴和關心。
●小姨能夠帶來不同的經驗和觀點
小姨通常具有與父母不同的生活經驗和觀點,她們的想法可能不太實際但會天馬行空、突破束縛,他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和理解孩子的問題,并給出更獨特和多元化的建議。
這種多元性,會讓孩子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感覺很新奇,這也有助于孩子在思考問題時拓展思維,知識面也更加寬廣全面。

●小姨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
小姨通常是孩子在親戚中比較親近的一個人,他們之間往往有著相對穩定的親密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小姨會向孩子傳遞一些樂觀、開心、正面的情感信號,讓孩子感受到非常的快樂、有趣,而這些正面的情緒,也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和信任。
●小姨通常比較公正
在面對自己的小外甥或者外甥女時,身為小姨,她們往往比較的公正,并不會因為孩子小而讓著他們。
在小姨們的心中通常會認為:「我也是第一次當小姨,我也是一個大孩子,憑什麼讓著你。」于是,在小孩子撒潑打滾、不講道理的時候,小姨往往并不會溺愛孩子或者順從孩子,而是讓他們鬧或者理性的教育他們。
但是對于孩子的父母來說,有時候孩子哭鬧,父母可能就會心軟了,這也不利于孩子獨立以及自強毅力的培養。

辣媽語錄:
小姨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們往往具有較好的陪伴和教育的能力,與孩子形成了相對穩定和親密的關系。
而作為孩子的父母,由于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壓力,常常無法像小姨那樣輕松、無憂的想問題,也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身上。
不過,每個家庭都不一樣,父母和小姨在帶娃方面也各有所長,家長可以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為孩子提供最好的陪伴和教育。
家長們,你有讓小姨帶過孩子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