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幼兒園開學的時候,我們就會在幼兒園的圍墻外面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家長扒著幼兒園柵欄向里面看,唯恐自己的孩子受到什麼委屈。
其實,家長們如果想讓幼兒園的老師更加關注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受到老師的偏愛,那麼孩子自然不會在幼兒園受到委屈。
小潔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的時候,她特別地擔心孩子,因為這是孩子第一次接觸集體生活,第一次離開自己的身邊。
雖然幼兒園也有保育員幫忙照顧孩子,但是不可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樣照顧得面面俱到,而且幼兒園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較多,難免有照顧不周到的時候,所以小潔有點發愁。
于是她就向自己身邊的幼兒園老師朋友取經: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獲得幼兒園老師的偏愛。
朋友在獲悉了小潔的疑問之后, 便給小潔支了三個妙招 ,而小潔按照朋友說的做了之后,也確實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孩子的老師果然對自己的還更加關注和偏愛了。
幼兒園老師透露:學會3招,孩子在幼兒園更受歡迎,誰見誰都喜歡
妙招一:引導孩子多接觸老師
從情感角度來說,如果老師和孩子之間的熟悉程度越高,那麼對于孩子的關注性就會越高,這是一種出于本能的關注行為,因為人們在看到熟悉人物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產生關注行為。
所以,我們就需要引導孩子多接觸老師,當孩子與老師之間的接觸變多了,那麼孩子就會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
當然,孩子剛上幼兒園是不知道怎麼和老師接觸的,而老師這時候對于每個孩子的印象都是一樣的,自然也不可能會主動的多接觸孩子。
所以,我們就需要從孩子接觸老師的主動性著手,讓孩子對老師產生更大的好感,這樣孩子才會主動的去接觸老師。
于是,小潔就經常在孩子面前樹立老師的積極形象, 讓孩子對老師產生更多的好感。
比如小潔會告訴孩子,你們的老師笑起來真好看、你們的老師會的真多、你們的老師做的手工真棒、你們老師唱的歌真好聽等等,讓孩子感覺到老師是很優秀的,孩子就會不由自主的產生與老師多接觸的意愿,從而達到多和老師接觸的目的。
妙招二:多和老師溝通交流
家長多和老師交流、溝通的話,那麼老師也會對孩子產生更多的關注度。小潔每次在接孩子回家的時候,都會 停留幾分鐘的時間,與孩子的老師聊聊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問一些教育相關的問題等等。
這讓老師感覺小潔是非常 關注孩子成長 的,也是深度肯定自己工作的,所以老師就自然對小潔的孩子多加留意了,畢竟在和小潔聊天的時候,自己不能夠表現出對孩子一無所知的狀態。
另外,老師對于關注孩子成長的家長, 會更有好感, 從而會更加積極地去關注我們的孩子。
妙招三:提高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接觸的多,確實能夠增加老師的關注度,但是,并不能夠決定是正面關注還是負面關注。
因為有時候,雖說老師和孩子比較熟悉,卻是因為孩子 哭鬧、發脾氣、不聽話 等行為而受到關注的話,老師雖說會關注到孩子,但卻未必會對孩子更加照顧。
所以,我們還需要讓孩子變得「聽話、懂事」,能夠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會肆意的哭鬧。
小潔的朋友,就推薦給小潔一套《寶寶情緒行為管理小畫書》,她表示,這套書對孩子真的有用,自己班里很多情緒管理能力差的孩子,都是因為看了這套書之后,開始變得聽話懂事,而受到老師喜愛的。
而小潔帶著孩子看了這套書之后,孩子也確實如朋友所說,變得更加懂事、聽話,并且情商也有所提高,與老師的關系更好了,也就更受到老師的關注了。
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朋友,之所以力薦這套書,是因為:
《寶寶情緒行為管理小畫書》一套共40冊,每一冊都是一個不同的主題,而每個主題都是源于生活的常見場景,孩子在生活中都能夠親身遇到類似的場景,這樣孩子對于書籍內容的理解會更加的透徹,對于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提高會更加有效。
《寶寶情緒行為管理小畫書》對于孩子常見的情緒行為管理場景多有涉及,比如說《小手洗干凈》就教會孩子衛生問題,《好孩子懂禮貌》告訴孩子禮貌的必要性,《插隊可不好》告訴孩子要遵守秩序,《我來幫幫你》告訴孩子要懂得互相幫助,《我不哭》告訴孩子如何處理自己的悲傷情緒,《不亂發脾氣》告訴孩子如何去表達自己的內心不快,《任性的小豬》告訴孩子任性是不好的等等。
并且,這套書還很受孩子歡迎,小潔的孩子就說這套書很好看,里面的卡通人物和場景自己很喜歡,故事情節就像是自己親身經歷一般,自己非常喜歡看,并且看過之后似乎自己也擁有同樣的能力了一般。
要想孩子上幼兒園之后受到老師的偏愛,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孩子的自我情緒行為管理能力,畢竟懂事、聰明的孩子自然會受到老師的偏愛。
這里也建議家長們給自己的孩子買一套《寶寶情緒行為管理小畫書》,雖說它的價格不高,但是作用真的很大。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