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開家長會,老師本來通知的是爸爸媽媽都要去,可以的話,家裡的老人也要參加。可是去了之後才發現,全班沒有一個是爸爸去參加的,9個都是媽媽,其餘兩個是奶奶。老師笑著說「開了2次家長會了,基本上就沒有爸爸來的,有的爸爸甚至都沒有去過幼稚園,我都沒見過。」
這時一位奶奶說「孩子有媽媽帶就好了,爸爸們都忙著掙錢呢。」這位奶奶說出了大多數家庭的實際情況,他們認為爸爸只要多賺錢就好,孩子的教育有媽媽就行了。殊不知,教育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也很深遠。家有這4種爸爸的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看看你家的中招了沒。
01壞脾氣的爸爸
生活中,很多爸爸在工作中遇到煩心事,回家看到孩子不聽話就容易把火發在孩子身上,情緒管理能力差,遇到事情就喜歡朝家人、孩子發脾氣。
爸爸的壞脾氣,不僅會 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發展,也容易破壞家庭的和諧與溫暖,傷害夫妻、親子之間的關係。
有一個朋友,對爸爸的感覺就是小時候又愛又怕,長大了剩下同情和恨。
脾氣暴躁的爸爸,一點事不順心就會發脾氣、黑著臉,朝她和媽媽說狠話。
小時候有一次,爸爸在修理凳子,讓她幫忙找一個小釘子,她找了一會兒沒找到,爸爸就急吼吼地過來自己找,一邊生氣地摔東西,一邊責怪她「沒用的東西!」
類似的事情給她造成了童年陰影,導致她長大後對於別人的情緒非常敏感,看到別人生氣心理壓力很大,總覺得是自己的錯。
而且,她非常絕望地發現,自己畢業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脾氣反而越來越像爸爸。
壞脾氣的爸爸,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會把壞脾氣」傳染「給孩子,不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和人生發展。
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不管遇到再大的事情,都要冷靜、淡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爸爸,應該做好家裡的「定海神針」,讓家人感到安心。
對家人好好說話,溫柔待人,永遠是家庭幸福和睦,孩子快樂成長的秘訣。
很多爸爸跟孩子的關係不是很親密,平時接觸時間短。因為爸爸經常因為工作早出晚歸,很多時候孩子還沒醒,爸爸就出門了。
晚上孩子睡了之後,爸爸才結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爸爸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陪伴孩子,對孩子的內心世界也不夠瞭解,就造成了親子關係的隔閡。
我們都說青少年受電子產品的危害很大,成年人其實也一樣。很多父親下班之後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緩解壓力,不和孩子交流。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是陪伴,每天面對只會玩手機的爸爸,不僅讓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而且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像孩子身上勇敢、樂觀、堅強等等比較剛毅的品格,都是需要爸爸引導他慢慢養成的。如果對孩子的陪伴過少,自己家娃在上學後會變的膽小、懦弱,經常被人欺負。
04不做家務的爸爸
一個經常做家務的爸爸,傳達給孩子的永遠是平等、積極的觀念:家庭中無論男女,都要承擔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
在這樣的家庭中,夫妻關係也更加和諧,因為他們瞭解彼此的辛勞,更能相互體諒。從這種家庭中走出的孩子,特別是女孩子,性格更加獨立、自信,敢於追求自己的事業和愛好,不會被世俗偏見所束縛。
而一個大男子主義的爸爸,幾乎不會做家務,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刷盤子洗完都是娘們兒幹的活兒」「男主外女主內」「你不知道我在外面打拼多累」……
從這樣的家庭裡走出的孩子,在潛意識裡,會根深蒂固地形成男女不平等的觀念。於是,女孩子將來就業時,會更傾向於選擇一些保守、服務性質的行業;結婚後,這樣的女孩子面對家暴時,也往往會選擇忍氣吞聲,不敢反抗,更不敢離婚。
05不體貼媽媽的爸爸
網路上有這樣一個段子: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的爸爸,那就是「父愛如山」。因為平時不管媽媽多忙,爸爸都像永遠穩如泰山,坐在那裡一動不動。
這的確是很多家庭的寫照。
在家裡,媽媽永遠是最忙最累的那個人,又要照顧孩子吃穿用,陪寫作業,還要做飯、洗衣、拖地,把家務打理地井井有條。
而爸爸呢,更多的就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睡覺,做點事情也常偷懶,用很多媽媽的話來說就是,「油瓶子倒了都不會扶一下」。
一個喜歡以工作為藉口,在家庭中不作為的爸爸,很容易「成就」一個焦慮、負能量的媽媽,而媽媽又會在無意識中把這份負能量和委屈轉移到孩子身上,影響孩子的教育。
爸爸的表現,對待媽媽的態度,也會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變成自己的「觀念」,認為男性就該是這樣,或者女性就該在家庭中做這些事情,從而影響孩子在親密關係中的行為。
該如何建立良好的父子關係呢?
1、父子之間應該有更多的相處時間
父子關係應該在孩子出生後就有意識地去建立,陪伴是最溫暖、最有親情的方式,作為爸爸多留出一些時間給兒女,下班回家盡可能陪孩子玩一會、一起讀一個繪本、一起吃晚飯指導作業等親子時光不要錯過更不要忽視。
2、盡可能去參加親子活動
孩子從走進幼稚園開始適應集體生活,學校有安排的集體活動需要父母參加的,爸爸盡可能也要參加。孩子一隻手拉著爸爸,一隻手拉著媽媽,他們心裡的幸福感是父母給的最寶貴的東西。
3、尊重和理解孩子
不要因為孩子年紀小就替孩子做主他們的事情,雖說孩子在分不清是非對錯的時候需要父母來引導,但引導絕不是一言堂,尤其是爸爸比較容易不徵求孩子的意見下決定,這樣只會使孩子感受到不被尊重和理解。爸爸把心靜下來耐心去聽孩子的想法,並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然後分析事情該怎麼處理,與孩子及時溝通是最好的教養方法。
不得不說讓孩子長大後與之關係疏遠的爸爸是不合格的爸爸,用「父愛如山」來形容爸爸的高大可靠是不夠的,父愛更應該放在孩子容易親近、觸手可及的位置,希望每一位爸爸都能成為孩子心中合格的、慈愛的、偉大的不可替代的至親之人!
Wendy媽有話說: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一個家庭中,爸爸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深遠的。
有的爸爸,用優良的性格、品行言傳身教,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會讓孩子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然而有些爸爸,卻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難以消除的負面影響,成為了孩子心中的「反面教材」。
比如上面這5種爸爸,就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