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優等生、雙一流上時, 技校生成了注定被忽視的「邊緣者」,而他們被忽視的命運,從更早的國中就已經注定了。
浙江某職業技術學院, 在新學期推出了限時半價早餐,只在七點半之前供應,為的是在開學后,幫助學生恢復自律作息的好習慣。
各所院校的領導者,互相「抄作業」是常態,尤其是在看到對方成果顯著的情況下,浙江這所職業技術學校推出活動后, 早起吃早餐的學生比平時多了一倍。
「技校而已,多操心沒意義」,廉價早飯,買不來學生骨子里的自律
有了成功案例, 廣西柳州一所職業技術學院選擇直接「借鑒」,同樣推出了「半價早餐」的活動,時間也限定在七點半之前,且不允許學生打包帶走。
學校管理者的想法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同學們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而據學校老師觀察, 七點鐘,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就有學生自覺在食堂打飯口排起了長隊。
對此,有從事職業教育的老師認為:如果一頓半價的早餐,就能改變學生的習慣, 那這無疑是最劃算的一筆教育投資,建議在全部職業院校推廣。
沒想到卻遭到了多數網友的反對,這些網友一部分是家長,另一部分則是身在職業教育中的同學本身。
家長認為:半價早餐, 只能惠及那些本就有一定自律性的學生,有能力早起,但沒必要早起,既然吃飯便宜,那就順便早起吧。
而那些不早起,甚至習慣了黑白顛倒的, 就算去吃半價早餐,也不過是熬一通宵,再去學校食堂吃個飯,把早飯當宵夜,吃飽回去睡覺,這樣毫無意義,反而對學生的健康更不友好。
職業院校的學生則認為:能被分流到職業院校的學生,只有極個別有自律性,多數并沒有上進的心思, 相比之下,更愿意學校少折騰我們。
對于學生而言, 自律的終極目的,并非為了早睡早起,而是為了讓學生有自主學習、高效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而一頓早餐能改變了什麼呢?就好像有所職業院校, 要求學生六七點鐘起來跑操,并且要求八點之后不得回到宿舍一樣。
只是強硬地要求學生不把時間浪費在睡覺上,但并不意味著,就教會了學生該把時間用在什麼地方上。
起的是早了,起來之后干什麼呢?七點半之前吃早餐,吃完距離上課還有很多時間,這段時間與其在食堂或者教室,做無意義的閑聊,倒不如讓學生踏踏實實地睡個好覺,這一天的課程還能有點精氣神。
有網友辣評: 一頓廉價早飯,買不來技校學生骨子里壓根兒不存在的自律,既然分到了這里,就說明他們已經是被教育淘汰的那二分之一,多操心也沒意義。
但筆者以為, 網友可以質疑教育方案是否具體有效,但不該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職業教育的學生,更不該要求所有人都放棄他們。
誠然, 他們從不是教育領域中,閃閃發光的那類人,他們小學的時候被忽略,國中的時候坐在最后排的邊緣,他們的成績永遠比不過他人。
對于重點高校的學生而言,他們是「太妹」,是「差生」, 是很早就注定未來會去哪的「廠妹」。
但對與職業學校的校長和其他教學工作者而言, 他們也是自己最親的學生,他們沒有被名校生強大的光環照花了眼睛,選擇對這些學生挑剔、輕視。
寫在最后:
而是把他們每個人都當成和其他學生一樣的「花朵」去精心呵護,他們成績不好,這些成績單上會寫,但做錯題就一定做錯了人嗎?
站在陽光下,就去歧視陰影,這才是最大的無知,筆者以為,職業教育不斷改革優化,才是教育發展最好的表現。
教育的意義,從不是爭「最好」、「最高」,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有追求美好未來的權利,擁有獨屬于自己的校園回憶。
大學如此,專業院校亦是如此。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點小小的改變,也許改變不了成績單上的數字。
但日積月累,對學生人生的影響,是早晚會顯現的,希望所有學生無論分數高低,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