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分房睡,到底有多難?
聽聽這位寶媽的故事:
我家娃如今6歲了,還沒有分房成功。
一開始我讓他自己睡一個房間,他說不敢,怕鬼。
後來,他又說自己怕幽靈,還是賴在我們屋里不走。
好不容易說服他,讓他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鬼和幽靈,某天晚上他爸跟他看僵尸片,又讓我的所有努力打了水漂。
現在,我兒子上廁所都要讓人陪著,更別提讓他自己睡一個房間了。
我其實很擔心,因為網上說,5歲前不分房睡,容易讓孩子不獨立,也容易讓孩子性早熟。
可是孩子也是真的害怕,我狠不下心來把他鎖在一個房間里,強逼著他跟我們分開。
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沒及時跟孩子分房睡,危害真有這麼大嗎?
5歲不分房,弊病大過天?
關于分房時間,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3歲分床,5歲分房」。
一旦超過這個年齡沒成功,估計很多家長就開始焦慮了。
大家焦慮,無非都是像上文的寶媽一樣,擔心過晚分房,會讓孩子不獨立,讓孩子性早熟。
事實果真如此嗎?
☆ 影響獨立性?
晨媽今天做個「糊涂人」,要拿過去舉個例子:
70、80一代(甚至部分90后),很多人小時候根本沒條件分房睡,多數是跟爸媽擠在一個房間,甚至是一張床上。
妳們今天以過來人的身份審視一下,不分房會讓孩子不獨立的說法,真的合理嗎?
孩子從來不是一張白紙,人類幼崽基本不可能僅僅因為某件事就養成某種無可更改的性格。
孩子是否獨立,是在更多、更長的親子時間里慢慢形成的。
如果日常生活里,妳事事包辦,沒有試著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我想,即使孩子從出生起就跟妳分房睡,長大后也獨立不到哪里去。
☆ 導致性早熟?
不分房會導致孩子性早熟,更是胡說八道。
性早熟,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跟分房與否無關。
有人可能要問了,心理上的性早熟呢?
晨媽想說,既然無法跟孩子分房,夫妻雙方在孩子面前自然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著裝,當妳做好這些后,基本不用擔心不分房會讓孩子在心理上性早熟了。
分房,從分床開始
當然,分房還是很有必要的。前面說這麼多,晨媽只是希望大家別太焦慮。
怎麼分呢?
晨媽聽過一個極端的故事:
一位媽媽,為了跟孩子分房,強行將孩子鎖在了小屋里,任憑孩子怎麼哭鬧都不開門。
第二天,當她去開門時,發現孩子抱著小被子倚靠在門后,臉上都是淚痕。
這樣的方法,晨媽真心不建議大家學。
強行分房,可能會切斷孩子跟外界建立起來的安全鏈,讓孩子變得膽小、缺乏安全感。
最好的分房模式是循序漸進:先分床,后分房。
▷ 第一步:分床
☆ 選擇合適的嬰兒床
選擇大小合適、安全舒服的嬰兒床,且最好選購帶固定柵欄的小床。
為了避免不小心壓到孩子,晨媽其實更建議大家,在孩子剛出生時,就跟孩子分床睡。
☆ 排除安全隱患
嬰兒床上不放枕頭、毛絨玩具、被子等,防止嬰兒窒息或者螨蟲感染。
▷ 第二步:分房
☆ 讓娃自己布置房間
在裝飾孩子的房間時,可以詢問孩子的裝飾意見,比如喜歡什麼顏色的窗簾,要不要在墻上掛一幅畫。
挑選傢俱時,也可以給ta一定的自主權,讓ta選擇床、床頭柜、床單等等(當然要注意控制預算)。
這樣既能帶動孩子參與布置自己的房間,培養ta的積極能動性,又能讓ta對即將到來的「獨居」生活充滿期待。
☆舉行一個「隆重」的分房儀式
選擇一個有儀式感的時間點,比如生日或新年第一天,告訴孩子:「妳又長大1歲啦,變得比以前更加勇敢了,從今天起,妳可以自己一個人睡覺啦!」
再為孩子舉辦一個相對隆重的分房儀式,比如在房間掛上彩帶,換上新床單、新被套,在房門上掛一塊牌子,寫上ta的名字等。
分房失敗,娃跑回來了,咋辦?
人類幼崽這種生物,最不可能的就是一切按妳的計劃來。
可能睡前看了一部恐怖片,可能躺在床上時窗外風吹得樹葉沙沙響,也可能是因為窗外掛了件衣服但看起來好像幽靈,妳的崽子又一次抱著枕頭蹦上了妳的床,「媽媽,我害怕,我想跟妳一起睡。」
這個時候,千萬要氣沉丹田,避免河東獅吼。
當然,也不要因為舍不得跟孩子分開,而心軟同意。
妳要做的是,溫和而堅定地告訴他,「妳長大了,我相信妳可以自己一個人睡覺。」然后,把ta請出妳的房間。
當然,事實可能是娃像章魚一樣黏在妳的床上不肯走,這個時候妳可以把2間臥室的門都打開,或者留一盞夜燈,甚至去ta的房間陪ta睡一晚(最好分床)。
用妳的態度告訴孩子:房必須分,但是爸爸媽媽也會一直在。
但如果孩子著實害怕,分房的計劃稍微后延也是可以的,在娃3~10歲時完成分房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