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了孩子后,父母的世界就是為孩子而轉動了,希望孩子好,于是便傾盡所有的付出。
當付出的心血和成本越來越大,就容易模糊了愛孩子這條界限。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比做的太少更恐怖的是,做得太多了。
想要教育好孩子,重要的不是家長為孩子做了什麼,而是家長懂得不做什麼,這就需要家長保持理性和智慧。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子女固然由于父母方面的愛的不足而感受痛苦,可是,他們也會由于那種過分洋溢的偉大的感覺而腐化墮落。
理智應當成為家庭教育中常備的節制器,否則孩子們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動機下養成了最壞的特點和行為了。」
許多家長,愛孩子缺少分寸,事事代勞,無微不至,為孩子做得太多,讓孩子失去了發展能力的機會,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02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3種表現的話,那就需要警惕了,要及時收回那雙伸的過長的手。
PART
01
孩子經常指責你,將問題推到你身上
這種表現,說明著孩子習慣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安排,一旦出了什麼偏差,孩子就會把原因推卸到父母的身上,責怪父母的不是。
長此往復,孩子由于缺失自我管理以及自我負責的意識,就會養成習慣推卸的責任。
PART
02
孩子抗拒父母的各種安排
平時在家里父母都包辦好了,以至于在家里什麼都不用做,當父母需要孩子幫忙做一點事的時候,孩子就會面露不悅,怨聲載道,甚至根本叫不動。
PART
03
孩子主動性差、缺乏自律
很多孩子在學習方面不主動、不自律,這也是許多父母共同的苦惱。
寫起作業來不認真、磨蹭、敷衍,不靠著家長的催和吼就不會去寫。
探究起根源,那些學習主動性差、不夠自律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在學習上經常插手、干涉太多,導致孩子缺少自主感。
學員路路的家庭便是這樣的,路路小時候就有點心不在焉,平常別人對他說話總是心不在焉的,甚至父母小時候還帶他去檢查過聽力,但是路路還是很少把大人的話放在心上,在很多次的重復后,媽媽就選擇了幫路路完成一些事情,萬事都做到包辦的程度。
路路在學校里就是停不下來嘴的那種,平時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也喜歡打斷別人,常常做事也是不假思索,經常別人在玩游戲的時候,他就擅自改變游戲規則,以至于一直都沒有交上幾個朋友。
路路對待每一件事情都是那麼的漫不經心,只有動畫片才能讓他專注一點,在中心訓練的時候也很難集中精力去做腦電訓練,常常上課上到一半就找其他學員說話,玩橡皮,亂涂亂畫,有時候甚至會離開座位去擺弄其他東西。
做輔助訓練對他來說更是個沉重的負擔,剛開始的習題訓練,明明只有十幾分鐘的任務量,他能做拖拉個半小時以上,當老師詢問他的時候,得來的就只有一句帶滿怒氣的:「我討厭作業」。
老師心里明白,其實根據路路的能力,完成輔助的習題訓練是很簡單的,但是由于長期的依賴父母,以及靠抄襲別人的答案,導致他變得逃避。
每當父母阻止路路去做什麼,路路就會和父母對著來,甚至對老師也感到反感,有一次因為老是對其他訓練的孩子搗亂,老師就讓他安靜的做好,他就拒絕,開始展現反骨。
老師在了解路路的情況后,先是對路路進行溝通,了解路路的問題所在,然后再對路路的情況,為路路定制一對一的腦電訓練方案,先用專注力點位改善路路的專注力問題,后期轉換為情緒訓練點位,將路路的問題逐一解決。
同時,也給路路以及路路父母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為路路設置合適的家庭任務,改善路路和父母的關系。
路路媽媽說「本來覺得自己作為一位母親很失敗,對于孩子的情況感到無能為力,已經精疲力盡,沒想到,現在孩子能夠慢慢的聽進去自己所說的話了」
干涉孩子太多、去安排、去命令孩子和他自己決定想要去做某件事,兩者的心理活動都是不一樣的,對于事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一樣。
想要孩子變得自主獨立,首先就要給孩子打造能夠獨立的環境,然后再逐步培養孩子主動的的意識。
03
心理學家Deci和Ryan認為,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有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歸屬感、自主感和勝任感。
自主感是孩子形成內驅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也就是孩子感覺到可以自己做決定。
1.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可以自己往前走
一直讓孩子處在安全的環境,只會讓他迷失自己,作為父母,應該根據孩子自身特點和能力,擴大孩子的空間,鼓勵他去認識更多的朋友,讓他能夠當自己空間的主人。
2.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如果孩子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什麼都由父母一手包辦,孩子只是去做到執行,那麼孩子的自主性永遠培養不出來,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主動安排時間,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孩子修正不足的地方。
3.給孩子合適的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
培養孩子用拔苗助長的方法是違反孩子的成長規律,這樣是不對的,但是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也不利用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遵照客觀的規律,創造積極的條件,讓孩子去鍛煉,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4.給孩子制造問題,讓他自己去尋找答案
當孩子向大人提出問題后,不應該第一時間就告訴他答案,雖然直接給予答案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是長期需要別人提供現成的大難,是在妨礙孩子在智力勞動上的自主性養成。
5.給孩子困難,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也要給孩子設置一些小困難,讓孩子去解決,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就要孩子獨自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