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兩名大三的女同學在教學樓內躊躇不前, 只因這天晚上輪到她們打掃「大體老師」的實訓教室,而當老師和同學們都散去,門外只剩兩位女同學時,誰也不敢先邁出第一步。
都說想學醫,先練膽兒,否則別說上台手術,當學生的時候都得被大體老師嚇暈過去。本以為只有臨床專業的醫學生,才需要面對這些,沒想到母嬰專業的醫學生,命運也是殊途同歸。
在恐怖中逐漸離譜,母嬰醫學生的日常:來,讓我看看你家「孩兒」
海南醫學院,一群初出茅廬的大一醫學生,正在聚精會神地悉聽老師的教導, 當需要教學道具時,老師顯得有些扭捏。
猶豫再三,為了學生的聽課效果,老師還是咬咬牙, 從帆布包里掏出了一個塑膠娃娃,連著臍帶的孩子,小腿在老師的擺弄下蕩來蕩去。
評論區是一幫嚇蒙了的其他院校大學生,而母嬰專業的醫學生則表示:無所謂,我會曬出我們學院的娃娃。
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學生紛紛涌現, 曬出了自己和教具的合影。有的教具略顯糊弄,顏色黢黑不說,外皮明顯是邊角料湊合出來的。
有的教具則栩栩如生,還穿著漂亮的小衣服,醫學生好似以此為榮,好看的教具炫耀的同時,還不忘為自己所在的醫學院做宣傳。
可一件事情一旦激起了大學生的攀比心,性質就變了,于是當一名醫學生自信拍照:我們的教具會比「耶」后,就出現了會自己看手機和學習的教具娃娃。
一時間畫風突變,醫學生是樂在其中了, 其他專業的學生可要嚇破膽了,難怪現在的醫生心理素質都高于常人,原來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已經見過大場面了。
為了安慰被嚇到的其他同學,醫學生主動解釋道: 這些只是最普通的教學道具,老師包里揣著教具是很正常的啦。
醫學是最辛苦的專業,卻培養出了一群最會「苦中作樂」的學生
如果課程比較緊張的時候,你在教學樓的走廊里, 看到老師從一間教室,急匆匆地跑到另一間教室,手里還拿著沒來得及放回包里的小孩頭骨和嬰兒骨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啦。
非醫學類學生:謝謝你的解釋,更害怕了。不過相比其他學生對此的恐懼,醫學生好像的確更能「苦中作樂」。
就比如一個簡單的教學用具,就能被醫學生當成「寶貝」一樣愛不釋手地抱在懷里, 而打掃大體老師教室這樣令人寒毛直豎的苦差事,評論區的醫學生也「好心」地給出了提議:
學生直接闖進老師的教室太沒禮貌了, 你可以先敲敲門,等老師說請進的時候,再進去打掃。
另一位醫學生回復:我一般都是進去先鞠一躬,感謝老師的大恩大德, 然后一邊打掃一邊唱「往生咒」,臨走再給老師鞠一躬,感謝老師的配合。
都知道醫學專業,無論是臨床還是母嬰,學習的難度和壓力比其他專業高出許多, 多少醫學生滿頭秀發地考進來,結果后腦勺發冷地走出去。
但在這些00后醫學生身上,我們看到的是, 和課業量不相符的樂觀和活潑,可見雖然課業勞苦,但對醫學的熱愛,仍能抵擋歲月漫長。
寫在最后:
這些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仍沒有忘記自己對醫學的熱愛, 也沒有拋棄當初學習時的那份樂觀和快樂。
這點從他們的工作表現中就能看出,雖然診治辛苦,但在忙著治病救人的同時,醫生也不忘苦中作樂, 比如這位肛腸外科的侯主任,在收到患者的「搞怪」錦旗后,不僅沒有惱怒,反而引以為傲地和錦旗合了影。
但并非所有樂觀的醫生,都能得到患者的尊重, 耳科醫生陶勇,就因為醫患關系,被患者家屬砍傷,導致右手無法再進行手術。
家屬的一時沖動,換來的是一個醫生多年的學習付之東流, 留下的是一名優秀醫師一生的遺憾,和無數家長希望破滅。
由衷希望,醫生這一崗位, 無論待遇還是安全,都能得到最基本的保障,這既是對醫生的認可,也是對醫學生的鼓舞。
若讓原本樂觀開朗,不畏學習艱苦的醫學生寒了心,醫學領域就沒了新鮮血液的注入,未來的發展就注定要走下坡路了,相互體諒,才是更長遠的前提。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