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昨天,我家老太太從樓下回來后,嘆口氣說道」還記得樓上的xx吧,她爹就要來她家了。」
我隨口問了句「她父親的身體咋樣了?」
老太太說「人老了,這身體說不行就不行了。她爹以前身體多硬朗,現在整天都躺在床上,大小便全靠尿不濕,吃飯得讓人喂,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她有四個兄弟,結果誰都不愿管。以前她爹身體好的時候,也是常年在她家里。也就去年夏天,生病了,幾個兄弟才勉強露了臉。
她爹出院后去四個兒子家輪流住了幾個月,現在幾個兒子又都不想伺候了。
大兒子說自己老婆去世了,自己一個大男人不會伺候人;二兒子三兒子都是開大超市的,但越有錢的人越精明,直接一個忙字就啥都不管;
四兒子剛結婚沒多久,將老父親接到家里沒幾天,老婆就各種怨言。
眼看幾個兄弟都不愿管老父親,她只能去接回來,繼續伺候。「
聽到這樣一番話,我的心里也是唏噓不已。
老輩人常說」多子多福「,尤其是在有些農村地區,如果沒有兒子,是會被村里人嘲笑」絕戶「的。
但是像這樣生了三四個兒子,卻沒有一個能靠得住的,想想也夠讓人心酸和難受的。
那麼問題來了,有兒子和沒兒子的老人,晚年生活到底有啥區別?誰過得更舒坦和幸福?
說實話,對比一目了然,但原因并不只是有沒有兒子這麼簡單。
老人自己有無退休金,存款是否豐厚
有句話叫」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人到晚年就會發現,養兒養女都不防老,能靠的還是自己。
而退休金和存款,就是養老的底氣。
有些老人比較聰明,他們會稍微」自私和摳門「一點,不將自己所有的房產和存款都給子女,發放退休金的銀行卡也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
他們經濟上不指望年輕人,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錢。尤其是沒有兒子的老人,很多都活得很瀟灑自在,動不動就去旅游。
而且當生病住院或者遇到什麼難處的時候,自己就可以獨自解決,不會成為子女的拖累。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等老了走不動了,他們可以請保姆,或者到稍微好點養老機構,請護工照顧自己。
相反,有些老人,沒有退休金,一輩子攢的血汗錢也都給了子女。尤其是有兒子的老人,他們為了給兒子娶媳婦、買房子,基本上老底都掏干了。
人到晚年,兩個口袋空空如也,身無分文,還要向子女要生活費,想想也是一種悲哀。
當然,最無助的是,等生病了的時候,不但需要一大筆金錢,而且還需要有人在病床前伺候。
這些雖然是為人子女應該承擔的責任,但對于有些兒子和女兒來說,卻是一種累贅。
并不是他們不孝順,而是如果連自己的日子都過得差強人意,那麼想要孝順父母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子女是否孝順,知道感恩
經常聽人說,有兒子的老人晚年生活就是帶孩子,而沒有兒子的老人則一身輕。但其實不然。現如今,姥姥姥爺幫忙帶孩子,也不在少數。
所以,是否幫忙帶孩子,并不是晚年幸不幸福的判斷標準。關鍵還是要看子女知否孝順,知道感恩。
坦白講,不管是幫兒子帶孩子,還是幫女兒帶孩子,老人都是很辛苦的。
如果子女心存感激,體諒父母,那麼老人能夠收獲精神上的愉悅,晚年生活也往往是幸福的。
相反,如果子女一邊依賴,一邊嫌棄,動不動就大聲訓斥和責怪老人,各種看不慣老人的行為。
那麼不管有兒子,還是沒兒子,日子都過得痛苦不堪。
高級育嬰師,心理咨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
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育兒、孕產護理、寶寶健康、孩子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