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爸爸姓姜,取名只查了「功效」,網友看完大贊:二寶名字不愁了

爸爸姓姜,取名只查了「功效」,網友看完大贊:二寶名字不愁了
2023/02/14
2023/02/14

取名是一門大學問,也是年輕家長面臨的第一項考驗: 如何取名,才能既顯的家長有文化,又能展現家長對子女的美好期待呢?

等到了上學的年紀,名字就成了同學和老師,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 因此好的名字不僅能讓同學和老師記住你,也許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氣。

江蘇省的姜先生,最近剛升級當了爸爸,在考慮給孩子取名時,難為壞了兩位年輕家長,最終, 姜先生查詢了姓氏的「功效」,網友看后大呼:太有才了,一語雙關。

爸爸姓姜,取名只查了「功效」,網友看完大贊:二寶名字不愁了

姓名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從上幼兒園開始變得有意義的。因為在上學之前,家長喊孩子很少直呼姓名, 通常都會取一個昵稱,體現疼愛。

但這些昵稱通常重復率比較高,因此等學生上了幼兒園,就會出現同班級的學生, 有好幾個都叫「果果」、「朵朵」的現象。

這種情況下,如果幼兒園老師再稱呼學生的小名,就很容易引起誤會了,因此,雖然是學前教育, 但為了方便管理,幼兒園的教師也會直接稱呼學生的大名。

也是從上幼兒園開始,同學們開始對自己的名字有了概念,不僅是要學會寫自己的名字, 還因為其他同學會對自己的名字「發表建議」。

就比如這位同學, 因為姓熊,家長就給她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雖然可愛,但在幼兒園期間,難免會被不懂事的同學取外號嘲笑。

因此, 取名有諧音誤會的問題,是聰明的家長最應該回避的,家長也許覺得有趣,但如果學生因此在學校受到嘲笑,容易導致學生性格內向敏感。

而江蘇省這位姜先生,雖然第一次做家長,但就很有遠見, 取名字時沒有盯著「梓涵」、「紫軒」不放,而是翻閱了字典,關于姜姓的含義。

學生的名字,想取的有文化時,反而容易顯得「沒文化」

姜先生對于之前擬定的名字,都感到不甚滿意,于是他翻閱字典, 無意間看到了關于「姜」的功效,有「去寒」二字。

于是就給孩子取名為「姜去寒」,網友看后,紛紛贊嘆家長的眼光,選的名字真好,一語雙關,比那些硬裝有文化的強多了。

「去寒」不僅是生姜的功效,更可以表達家長對學生今后的美好期待:希望學生無論是上學還是生活中,都能少些寒冷,多些溫暖。

名字只是學生的一個代稱,有寓意是最好的, 但如果家長為了有寓意,就把美好的詞匯全都堆疊在一個名字內,那反倒會適得其反,顯得很累贅了。

去寒這個名字,不僅有深意,而且很簡潔。有些家長為了展現文化深度,把學生的名字取成不常見的文字, 原以為是彰顯知識水平,殊不知是害了學生。

上學第一課,很多老師第一次認識這些學生, 都會根據學生的名單來點名回答問題,這也是認識學生的第一面。

如果有學生的名字太復雜,平常根本見不到, 就會導致老師因為不認識這個字,而主動回避提問這名學生。

這在學生眼中是好事, 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卻是不利于學生成長的。無論是在校園內,還是畢業后的面試提問,學生都會遇到在很多人面前表達的情況。

寫在最后:

如果在上學期間,連回答問題的機會都沒有, 學生就沒有在許多人面前鍛煉自我的機會,長此以往,表達能力就會下降。

等到大學或者畢業后,面試、競賽等重要場合, 學生也沒有保持冷靜心態的能力,就會與很多好機會失之交臂了。

每次提到名字,筆者都會想到自己的一名國中同學, 他叫趙朝朝,開學第一天,很多老師都以為他叫在(zhaozhao),還納悶,男孩子怎麼取這樣的疊音名字。

結果自我介紹后才知道, 他叫趙(zhaochao),朝陽和朝向兩個音,當時覺得這個名字真的很有特點,很多同學也一下子就記住了他。

開學后的第一次考試,由于沒有前一次的成績,于是我們的考場是按照姓氏來排列的, 他毫無疑問地排在了最后一個考場的最后一位。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 他之后也一直穩定地坐在那個位置,成了年級倒數第一,把班主任氣到無奈,這個名字讓他結交了很多朋友,卻也穩坐了到第一的寶座,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其他。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