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奉勸老人們:退休后寧愿在城市幫子女帶孩子,也不要回農村養老

奉勸老人們:退休后寧愿在城市幫子女帶孩子,也不要回農村養老
2023/04/28
2023/04/28

作為母嬰博主這麼多年,我經常會思考人生中,哪一段時間是完全屬于自己的呢?

很多朋友說,大概是在父母庇護之下的童年,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地做自己。等到成年之后,肩上的責任就會一點點多起來,賺錢、養家、教育孩子,盼望著孩子結婚成家、生兒育女……

但是,你會發現大多數人,就算是孩子已經成年了,許多老人也還要繼續幫忙子女帶孩子,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呢?

孩子成年以后,父母應該幫忙帶孩子嗎?

我們小區里有個李大姐,兒子結婚以后,她的工作也退休了,她就回到農村老家居住了。老家有一套平房,她精心裝修了一番,農村的生活環境好,青山綠水,種菜養雞的田園生活,李大姐過得非常愜意。

轉眼就是三年過去了,李大姐的兒媳婦兒懷孕了,兒子想請她回來城里照顧媳婦,李大姐猶豫了,回到城里和兒媳婦兒住在一起,她不愿意。兒媳婦兒見狀,只好 請自己的親媽來幫忙

姥姥幫忙帶孩子,一帶就是六年,從嗷嗷待哺的小嬰兒,到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孫女的成長奶奶一直都是缺席的,姥姥日夜陪伴在左右。孩子上小學了,姥姥還是每天堅持接送,為他們一家準備一日三餐,為這個家庭默默付出著。

奶奶的鄉下生活,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她年紀越來越大了,難免有這里、那里不舒服的時候,每次進城看病,來兒子家里都像是走親戚。

她想做飯,家里的米面不知道放在哪里,她想要陪伴孫女,孩子只喜歡和姥姥膩在一起,甚至把姥姥喜歡吃的芒果藏進臥室, 害怕奶奶會給吃光

冬天的農村,大部分人都已經到城里去居住了,李大姐在一個深夜里不舒服,給兒子打電話不通,兒子到了的時候,李大姐因為血糖太低,已經虛脫了,幸好搶救比較及時,才脫離了危險。

李大姐越想越后怕,年齡這麼大了,她想要和兒子一起生活了,跟兒子在一起生活,心里才有底氣。

但是,兒媳婦兒就不太愿意,婆婆來了住哪?再買房子的話,錢從哪里來?孩子已經不需要照顧了,婆婆又來養老,自己照顧她也多少有點憤憤不平。

農村很好,但是不一定適合老人養老

我們想要回鄉下養老的一部分父母,大概都是年齡不太大的,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了,想要過幾年輕松自在的生活。

鄉下的生活節奏比較慢,如果我們生活可以自理,身體健康狀況又比較好,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鄉下卻不是最佳的養老地點。

首先,隨著 身體素質不斷下降 ,老人總是會有這里、那里的不舒服,農村的醫療條件不好是比較普遍現象,有的村子里甚至連一個鄉村醫生都沒有。

而且,農村和城市之間的交通并不是非常方便的,所以,頻繁地去醫院看病肯定會帶來很多不便。

其次是 農村的生活環境不同 ,特別是冬天的取暖問題,有很多地方還需要自己燒爐子取暖,老人怕冷的,不適合冬天在農村住。

除了醫療、衛生、取暖等等現實生活的問題,等到父母上了年紀,是 離不開子女的照顧 的。就拿最簡單的問題來說,有一些老人在農村,平時吃藥需要子女幫忙買的,如果距離比較遠,就非常不方便。

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確實是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幫助子女帶孩子不是一定要履行的職責。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還是建議老人能幫助子女一點,就幫助一點。

年輕回鄉下養老,老了再想回歸家庭會很難

稍微年輕的時候,不幫忙兒媳婦兒帶孩子,老了可以要求兒媳婦兒給自己養老嗎?

可能很多不愿意幫忙帶孩子的老人覺得,自己有兒子, 不用兒媳婦兒養老 。但是,夫妻分工不可能那麼清楚,兒子需要工作,兒子也會有很多忙碌的時刻,婆婆完全依靠兒子也是做不到的老人幫忙帶孩子,也不完全就是幫兒媳婦兒,也是在幫助自己的兒子。

如果你年輕的時候,想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然后,等到年老體邁,也要有自力更生的精神。從小到大都沒有陪伴孫子、孫女,兒子、兒媳婦兒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你也沒有幫助過,等到年老了,再回歸他們的家庭也會比較困難。

該不該幫子女帶孩子,也是很多老人的兩難的事情,如果可以幫忙帶孩子,還是盡量幫一把。勞累的同時,也是享受天倫之樂,幸福的定義不是輕松就好,而是家庭和睦,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

大家覺得呢?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