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對于準爸爸準媽媽們來說最期待的就是寶寶出生的那天了。可能在不少新手奶爸奶媽的概念里,寶寶出生的時候一般都是皺巴巴的,丑丑的,全身上下都是胎脂,卻鮮少有新手爸媽會知道寶寶出生的時候除了胎脂,也有可能會自帶一層「保護膜」。
近日,陜西寶雞,一名寶媽35周歲的新手寶媽就引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寶寶,而且寶寶還自帶著「保護膜」。
據悉這位新晉的寶媽名叫小鳳,今年35歲,屬于高齡產婦,產婦自生體重較重,有86公斤,并且小鳳的心臟和常人有所不同,不是正常的長在左邊而是長在了右邊。體重過重導致小鳳孕期還出現了妊娠期高血壓,屬于高危孕產婦。
為了保障小鳳和胎兒的安全,于是醫生決定盡早為小鳳進行剖腹產手術。考慮到小鳳此時僅孕34周,并且母體和外界也存在環境、溫度等差異,為了避免胎兒在這種落差下出現應激反應,醫生決定進行保留羊膜囊剖宮術,模擬子宮中溫暖的環境。
最后在醫生的努力下,孩子成功出生,并且還保留著完整的羊膜囊護體,雖然孩子是早產兒,但體重已經達到了5斤6兩左右,整體狀況良好。術后小鳳的血壓也趨于平穩,傷口愈合情況也十分良好。
關于「胎膜」,可能很多新手寶爸寶媽都十分陌生,那麼胎膜到底是什麼呢?
羊膜囊即胎膜,是把寶寶的生活環境羊水和子宮「分隔開」的一層薄膜。正是因為有了胎膜,寶寶才能有一個生長發育的密閉空間,能夠保護寶寶免受外部的感染和沖擊,對寶寶的發育來說至關重要。
正因為胎膜對寶寶的重要性,孕媽媽們要十分警惕「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簡而言之就是胎膜在孕媽媽們的預產期之前就出現了破裂,如果是在孕37周之前就出現了胎膜早破,就被稱為「早產胎膜早破」。
我們都知道胎兒是生活在羊水中的,如果胎膜早破,羊水便會流失,從而導致胎兒患缺氧、被外界感染等。不僅是胎兒,孕媽媽們也有可能出現子宮感染、臍帶脫落、胎盤早剝等情況,嚴重的還有可能危及孕媽媽和胎兒的生命安全。
什麼原因會引起胎膜早破?
1、營養不良,孕媽媽孕期缺少維生素C、銅和鋅等都會導致胎膜張力下降而破裂;
2、細菌引發的發炎反應物,容易導致羊膜組織破裂而出現早破的情況;
3、羊膜腔內壓力升高,多見于雙胞胎妊娠或羊水過多等情況;
4、產道感染,孕媽媽在孕期發生產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多為B型鏈球菌和細菌性陰道炎引起的;
5、其他常見的因素,比如子宮頸閉鎖不全、羊膜穿刺、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先天性結締組織異常等。
孕媽媽如果在家羊水突然破了怎麼辦?
1、保持冷靜,如果準媽媽在家發現自己的羊水突然破了,這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千萬別慌,尤其是準媽媽的家人們要做好安撫工作。
2、確認羊水破了后,準媽媽們應該立即平躺,并且用枕頭或者是毯子等把屁股墊高,避免羊水過多流出、臍帶脫垂。
3、做好這些后家人們應該第一時間撥打120或者開車前往醫院接受檢查,不論預產期是否到了、有沒有宮縮,羊水破了最好都要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畢竟沒有什麼比寶寶的健康更重要了。
4、如果是自行驅車前往醫院,途中準媽媽們也要注意保持躺臥的姿勢,并且墊高臀部。
關于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系。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愿意核實并更正。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