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我的朋友,被爸爸蒸熟了」,兒子驚悚的話,撕開了一個殘酷真相

「我的朋友,被爸爸蒸熟了」,兒子驚悚的話,撕開了一個殘酷真相
2023/02/07
2023/02/07

過年期間刷到一條短視訊,讓老母親心臟一緊。

山東的一個小女孩養了2年的寵物雞不見了,滿屋子找遍了也沒找到,邊哭邊問「我的雞呢?在哪?」

看著心急如焚的女兒,爸媽不但沒有安慰,還在一旁看起了熱鬧。

甚至舉起手機,錄下女兒焦急的樣子。

過了一會兒,爸爸終于說了一句,在這了!

小女孩看著餐桌上已經被燉了的雞,再三跟媽媽確認,真是我的雞嗎?

確定無疑之后,孩子的情緒開始崩潰,哭得撕心裂肺。可媽媽卻在一旁笑得很開心。

看著父母一臉滿不在乎的樣子,女孩哭得更大聲了。

視訊最后,小女孩邊哭邊拿起一塊雞肉吃了一口,說了句:「真香」。

一句真香,和之前的崩潰一下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反轉讓父母忍不住大笑起來。

不知道各位留意沒有,最近幾年孩子情緒崩潰的視訊,越來越多了。

每隔一段時間,類似于「 寵物被殺,孩子含淚吃兩大碗」的新聞,頻頻出現在熱搜上。

去年9月,佛山一對雙胞胎兄弟吃大閘蟹的視訊就登上了微博熱搜。

爸爸將孩子當寵物養的大閘蟹煮了,兄弟倆哭得撕心裂肺。

盡管看見兩個孩子,已經淚流滿面。家長似乎有點不以為然,并且當著面,剝起了螃蟹腿。

然后問:

吃不吃?不吃我吃了。

香不香?

什麼味道?

小孩只能含淚吃下后,抽泣著說了一句——「香」。

當孩子痛哭著說「香」的瞬間,則被包裝成「萌娃視訊」沖上熱搜。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離譜的例子。

7歲男孩看到姥姥送的兔子被殺,崩潰大哭,飯桌上沒吃過一口兔肉。

孩子從小養大的鴨子被爸爸殺了,美其名曰給腳上有傷的他補身體。

心愛的寵物被爺爺奶奶燉了,孩子在地上打滾哭得死去活來,但依然無濟于事。

也許在大人眼里,孩子們最后真香打臉現場很可愛,很搞笑,自己也只不過是跟孩子開了個玩笑。

小孩子嘛,第二天就忘了。

但事實是, 這只不過是一種成人自以為是的惡趣味,孩子根本不會感到有趣或者快樂。

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童年陰影和心理創傷。

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夠明白, 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

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他是一個有自己喜好、有自己情緒、有自己未來的、獨立的人。

切莫因為孩子還小,就隨意地對待他。

父母沒有同理心,是一個孩子最大的悲哀。

父母沒有同理心,孩子有多可悲?

「多大個事啊,至于哭成這樣嗎?」

「不就是只雞嗎?再買幾只不就行了嗎?」

想一想,你是否跟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那些孩子發自內心珍視的東西,在大人的眼里被看作不值一提,然后在孩子有了情緒后,表示無法理解、無理取鬧。

想起知乎上一位網友的經歷:

上小學的時候很流行疊紙鶴,當時在孩子們中間流行一種說法:

把疊好的紙鶴裝滿玻璃罐子,送給想念的人,就像自己守護在他身邊一樣。

于是當時還是孩子的他,用了一年的時間疊了滿滿一罐子紙鶴,只為在過年回家的時候送給鄉下的爺爺,因為爺爺最疼他。

過年回家,在去爺爺家之前,他們一家人先去了大伯家。

大伯家的表弟看見他的紙鶴罐頭兩眼放光,滿地打滾說想要。

爸爸問也沒問他的意見,就要把罐子給表弟,嘴上還跟大伯裝慷慨:

孩子要就拿走,也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

他生氣哭鬧,大喊著說那是他疊了一年的,要送給爺爺的。

得到的是爸爸反手一巴掌:

那你再疊不就行了?一個男孩子哭哭唧唧像什麼樣子?別給我丟人!

當時爸爸嫌棄的眼神和一臉不屑的表情,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噩夢。

從那以后,他關上了心門,不再和父母吐露心聲,親子關系逐漸疏遠,長大后,也成了一個情感淡漠的人。

莫里斯·桑達克說:

不要輕視童年時代的恐懼與不安,它們將伴隨人的一生。

為人父母,最忌諱的就是用自己的經驗代替孩子的感受。

那些悲哀的孩子,有的一直抹不掉心里的陰影,有的變得敏感脆弱,有的因此和父母疏遠甚至怨懟,像一個不易察覺的傷口,無人問津,也很難愈合。

看見孩子,為時不晚

1、覺察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作者提到過這樣一件小事。

因為下雨,班級取消了野餐計劃,孩子把火都發在爸爸身上。

要是放在以前,爸爸一定會大聲喝止孩子:又不是我讓下雨的,你鬧也沒用。

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每次都會激怒孩子,讓情緒更加失控。

這一次,他打算換個方法。

他試圖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著溝通 「寶貝,我知道你很失望。你期待了那麼久,現在卻去不了」。

孩子氣呼呼地說「要不因為下雨,我明天就能出去玩了」。

爸爸附和著「就是就是,都怪下雨,太討厭了」。

看到爸爸理解自己,孩子反而平靜下來 「沒關系,以后還有機會去玩」。

孩子的變化讓爸爸很驚喜。

他也開始懂得,孩子并非無理取鬧、胡攪蠻纏,而是父母要覺察孩子的情緒,與孩子共情。

把自己當成孩子,蹲下去,用孩子的視角認識世界,才能減少與孩子的沖突,贏得信任。

2、尊重孩子的想法

尊重,意味著父母要拋棄大人的思維和經驗,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給予他充分的尊重和自由。

有一個尊重自己的父母,何其幸運。

紀錄片《小小少年》里有一個叫殷然的小男孩,最大的愛好是養蟲子。

對,你沒看錯,就是蟲子。

他的家里養滿了各種各樣的蟲子,據他媽媽講,家里已經住進了200多種昆蟲。

這種特殊的愛好,通常會遭到大部分父母的反對,父母覺得惡心扔掉或者殺死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殷然的媽媽并沒有責怪他,甚至加入兒子,成為昆蟲愛好者的一員。

并不是很寬敞的家里擺滿了大大小小養蟲子的網筐和箱子。

深夜,媽媽打著手電筒陪他到山里觀察蟲子。

幫他創造環境,觀察飛蛾。

殷然的母親說:

「孩子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中時,眼神是非常迷人的,你把他好玩的事情都給搞沒有了,那人生不是非常沒趣嗎?」

我們可能很難成為這樣高尚的父母,但我們起碼做到尊重孩子,不要惡意消遣孩子。

小孩子最純粹的天真和善良,需要我們守護。

對于父母而言,何為同理心?

是理解孩子的感受。

是尊重孩子的想法。

是認可孩子的決定。

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首先是要走進孩子的情緒世界。

給予孩子理解,是他們成長路上最美妙的體驗。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