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安全感的塑造是一件很走心的事!孩子睡前有這4個小動作,家長要重視起來,並且及時干預了

安全感的塑造是一件很走心的事!孩子睡前有這4個小動作,家長要重視起來,並且及時干預了
2023/04/10
2023/04/10

很多父母總是四處翻看讓孩子獲取高分的書籍,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反而忽略了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安全感建立。

在童年時期安全感足,孩子更容易養成樂觀自信陽光的性格,相反,如果在童年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很容易自卑敏感,且不信任他人。

這一階段的安全感來自于父母的陪伴,如果父母陪伴少,且夫妻之間老是吵架,責駡孩子等,都會破壞了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那麼家長如何看出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呢?其實從孩子睡前的一些小細節就可以看出了,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下面這些動作,那說明他內心缺乏安全感,家長要注意了哦!

一、總是習慣抱著被子一角或者毛絨玩具睡覺

孩子睡覺時總是抱著被子的一角,或者抱著毛絨玩具睡覺,這是他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因為被子喝毛絨玩具觸感柔軟,能讓他內心變得安穩踏實。如果你家孩子有這種表現,家長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平常很少陪伴孩子,導致他內心安全感缺失。

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擁抱,就會導致孩子把對父母的依戀感轉移到玩偶等物品上,讓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所以那些玩偶對孩子往往具有重大意義,輕易不給別人碰的。

二、吮吸手指

不少寶媽會發現孩子的小時候經常出現吮吸手指的行為,這是寶寶在進入口欲期,這個時候他喜歡用嘴巴去探索新鮮事物,是十分正常的,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孩子依然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家長是否要考慮孩子是不是安全感不足,吮吸手指能夠讓孩子情緒平復得到寄託。寶媽們要多耐心安撫孩子,讓孩子改掉這個不良的習慣。

三、蜷縮著身子睡覺

孩子蜷縮著身子睡覺,姿勢就像是一個小蝦米,這也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信號。因為在媽媽子宮裡時,孩子就是蜷縮著身子的,這一姿勢能讓他情緒平和、不再恐懼。如果你家孩子某天突然換成了這一睡姿,多是白天受到了驚嚇或者責駡,家長要耐心安撫他!

四、總是摸著媽媽某一部位睡覺

孩子總是摸著媽媽某一部位睡覺,說明他平常缺乏媽媽的陪伴,所以才會在睡覺時以此來獲取安全感。

這也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內心焦慮不安的信號。如果家長不及時幹預處理,孩子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容易出現社交障礙,影響學習及生活。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這些表現,不代表說你不是一個好媽媽,可能只是你對寶寶的瞭解不夠,給的安全感還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那麼面對這些缺乏安全感,以及對安全感需求度高的寶寶,寶媽應該怎麼做呢?

安全感的塑造是一件很走心的事,不見得是陪伴多長時間、滿足了孩子多少需求這樣的指標。

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和陪伴,這是最重要的。

大S有一次在節目中說,她每天回到家都會對兒子女兒說:「寶貝過來,媽媽告訴你一個秘密。」

孩子過來之後,她就會趴到孩子耳邊悄悄說:「寶貝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

女兒會說:「好啦我知道了,你還要說多少遍啊~」

兒子會說:「謝謝媽媽,我也愛你!」

這樣愛的表達是不是很溫馨?

在這樣「愛的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內心一定很富足吧。

爸爸媽媽經常對孩子花式表達愛,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1.經常陪著孩子,注意和孩子交流溝通。尤其在孩子3歲之前,儘量不要交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

2.和孩子約定好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說好了幾點回家陪他,就要準時回來,否則會降低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3.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至關重要。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會很害怕,很敏感,產生各種各樣的猜測,就會降低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

4.父母經常誇獎和鼓勵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應,心理上對父母會更加依賴。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家長忙於工作疏于對孩子的陪伴、經常責駡孩子或者孩子換了新的環境不適應等等。家長要找出原因後對症治療,幫助孩子心理健康發育。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