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90后鄉鎮干部「低學歷」被嘲,體制內的隱形門檻:高不成來低不就

90后鄉鎮干部「低學歷」被嘲,體制內的隱形門檻:高不成來低不就
2023/03/28
2023/03/28

作為教育領域的創作者,筆者經常關注一些年輕有為的公務員,譬如四川省委副書記——李佳林,87年生人,35歲就做到了廳級干部,令人羨慕。

高職位的背后必然有高學歷做支撐,李佳林16歲參加大學聯考,從清華本科到一路保送,最終以博士身份進入體制內的他,卻被認為是「浪費學歷」。

清華北大的高學歷人才,進入體制內被認為是學歷的浪費,同是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的干部公示名單中,一名金姓干部,卻因為「學歷太低」備受嘲諷,體制大門前的「隱形的門檻」,牽絆住了許多畢業生的腳步。

90后鄉鎮干部「低學歷」被嘲,體制內的隱形門檻:高不成來低不就

在自治縣的干部公示信息中,有一位姓金的90后公務員,吸引了不少考生的注意——現任榮丁鎮副鎮長,擬進一步使用。

「擬進一步使用」,在體制內來說,算不上提拔,這名公務員的級別仍是副科級,但崗位會有些變動,譬如副局長或者鄉鎮副書記一類。

雖然是90后干部,但因為是91年生人,今年也要有32周歲了,這在副科級干部中,也不算年輕,但卻仍備受質疑。

原因在于,這位即將履新的公務員,學歷實在太低了,「在職大專」的學歷過于刺眼,讓許多本科大學畢業,考公失敗過的學生倍感不公。

在職本科學歷尚且低人一等,更何況在職大專,這意味著金副鎮長的第一學歷,僅僅是高中或者中專。

但無論是高中學歷還是中專學歷,放在當下都是教育的邊緣化。 他的學歷,連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機會都沒有。

公務員考試對考生的學歷要求,最低也是大專,本科學歷不再是香餑餑,碩士學歷考公競爭同樣激烈的當下,在職大專學歷的公務員,卻在體制內混得風生水起,晉升有望。

同樣是體制內,學歷太高要被質疑——浪費學歷,搞科研多好;學歷太低要被嘲笑——在職大專也能當干部?能力遭受質疑。

體制內似乎有一道「隱形的門檻」,讓很多學生躊躇不前,到底什麼樣的學歷,才能名正言順地承擔公務員的崗位職責,既不會被質疑浪費學歷,又不至于被嘲笑呢?

體制內的發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比只看重學歷更加重要

所謂體制內的隱形門檻,不過是外界的評價,實際上,學歷從來就沒有浪費一說。無論是清華博士,還是在職大專,都有資格也有能力,成為體制內的優秀干部。

這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的。清華大學的博士生李佳林,高學歷的背后自有其他人羨慕不來的高起點,李佳林在公務員道路上的第一站,是經濟區綜合局的副局長。

10年間輪崗多次,才有了35歲就做到廳級干部的李佳林, 高學歷是體制內的助跳板,起點更高,自然不會被白白地埋沒。

高起點不意味著缺乏歷練,在作為領導干部的道路上,李佳林一路的成長和收獲,幫助他成為體制內所需要的高學歷人才,他也盡其所能地發揮所學,為推動社會建設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但那位90后金副縣長不同,筆者查閱了解到,榮丁鎮是只有7個小村莊和1個社區的小鄉鎮,人口不多,教育水平較低。

對于這種情況的縣、鄉地區,不能把發展全部依托于外來的高學歷人才,體制內的基層工作,比起高學歷,干部的執行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更加實用。

外來畢業生的高學歷,反而不利于其融入基層,甚至會「水土不服」。相比之下,當下的鄉鎮干部,多數是本縣人或者是本市人,能愿意留在條件和環境都更艱苦的鄉鎮,做基層工作,已經是值得肯定的選擇了。

寫在最后:

在這種偏遠鄉鎮,就算難得培養出一兩個高學歷人才,多半也是好不容易走出去,畢業之后更不愿意再回來了。

這位金副縣長,雖然第一學歷不高,但能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兼顧提升學歷,也是值得贊揚和肯定的。

無論是鄉鎮的低學歷干部,還是晉升一路綠燈的清華博士, 能在體制內穩定發展,并且實現晉升的,都是對體制內的建設有所助益的人才。

人才無論高低貴賤,體制內需要各色各樣的人才投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才能權衡利弊,協同發展。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