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研究生考試,雖有不少阻礙和「小插曲」,但也架不住學生的熱情,考場依舊盛況空前。網上對這屆考生是鋪天蓋地的贊美和鼓勵:堅持到考完最后一科,你就已經勝利了!
但真正了解考研的學生都明白,這不過是「假雞湯」,考研分為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筆試只是確定,你是否有資格進入到面試環節。每年分數達標卻被刷掉的考生數不勝數,何來考完最后一科就勝利一說呢?
山東一位50歲的家長,在網上哭訴:我女兒這麼優秀,她到底錯在哪里?要讓20分鐘的面試決定她的命運?控訴之下,卻引來諸多嘲笑。

50歲父親哭訴:我女兒1.67德才兼備,復試憑啥不過?網友:醒醒吧
考研分為初試和復試,按照考試形式,初試是筆試,復試則是以面試為主。今年,重點大學不僅提高了復試的分數線,還加重了復試在最終考核分數中所占的比例。
這讓很多教育程度有限的家長很困惑:面試有必要搞的和卷面成績一樣重要嗎?不就是看看學生,問兩個問題嗎。
山東這位50歲的家長也是如此,作為家長,她對女兒一路以來的努力都感同身受。因此無法理解,更無法接受女兒復試被淘汰的殘酷現實。

家長控訴:女兒考研填報的院校,是她高中時期的夢想,但無奈,大學聯考發揮失常,只考上了一所雙非本科,盡管如此,她從未放棄努力,大學三年內,她不僅是專業第一,還斬獲了每學期的一等教學金。
大三,女兒準備考研,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 她考出了398分的成績,筆試分數排名第三,學校計劃招生8人,有12名考生進入了復試。
在家長眼中,女兒的筆試成績比第12名同高出了近40分, 因此家長想當然地認為,女兒必然會成功。

復試環節分為筆試、聽力和面試三部分,前兩項的分數都還不錯, 但面試的時候,抽到了沒復習到的題目。
女兒憑借著不能不懂裝懂的原則,和導師說明了情況,并且虛心請教問題,沒想到,老師絲毫沒有顧及女兒的實事求是,反而給女兒打出了51的面試分數。
成熟的家長應該做的,并不是面對失敗怨天尤人
短短20分鐘的面試,女兒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與理想大學的研究生也失之交臂了,老父親心痛,控訴老師不近人情,用面試決定了一名優秀大學生的命運,這是不公平的!

最后,這位家長憤怒地表示: 我女兒雖然不是貌美如花,但1.67m德才兼備,面試憑啥不過?
網友聽完事情的原委,不僅沒有對女同學的落榜產生同情,反而嘲諷起這位老父親的態度: 醒醒吧,復試不公平?如果復試的標準是1.67m德才兼備,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有不少家長都誤以為,面試就是看品德氣質,其實不然,面試的確能看出一個學生的品質性格,但更重要的是,看學生的理解、思考和表達能力,且考察的內容,是專業課相關,重要性并不比筆試低。

應試教育背景下,會考試、能考高分的學生不少,但能思考、會學習的學生卻實屬罕見,設想一下,一個只會考高分,但不會理解和表達的學生,在科研道路上能走多遠?連小組會議都只會給同學拖后腿,導師更不會選擇這樣的學生。
況且這位父親自己也承認,女兒抽到的題目是沒復習到的,自己準備不充分,不能寄希望于導師的同情來獲得機會,否則研究生早就爛大街了。
不過倒是可以理解,在家長眼中,學生都是最努力、最特別的那一個,網上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社會的邊角料,父母的小驕傲」,雖然殘酷,但也是不爭的事實。

寫在最后:
不過換位思考下,你家的學生是自己精心培養起來的小驕傲,別人家的學生又何嘗不是?放在社會上,所有人都是平等且公平的。
更何況,這位山東家長有美化自己女兒的成分在,他說女兒連續三年都是專業第一且包攬著每學期的一等獎學金,按照這個標準,完全有能力保研。
既然心疼孩子,做家長的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替她思考下,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是繼續二戰,還是參加工作?繼續考研的話,今年失敗的問題來年如何避免?這次是一位成熟的家長,應該做的事情。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