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向我們咨詢時都會提到這一點:
「 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不管是罵也好還是哄也好,都不管用,就是軟硬不吃! 」
針對這個問題,想和大家分享兩個詞: 懲罰和紀律,家長管理孩子的行為問題時,可以 交換著使用這兩個方法。
懲罰是旨在阻止行為的懲罰措施,而紀律是一個教學過程;懲罰可能是紀律程序的一部分,但要使其有效,家長應該在它和獎勵積極行為之間尋找一個平衡。
2
為何單一的懲罰收效甚微?
對于ADHD孩子而言,僅僅采取懲罰措施,通常是行不通的,因為懲罰基于的前提情況是:
而當多動癥兒童出現不良行為時,通常可能是沖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并沒有「故意」行為不良,他只是沒有控制多動癥的癥狀-這很可能是因為他還沒有這樣的技能。
此外,懲罰能夠孩子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麼,但如果不同時教孩子怎麼做,懲罰得到的效果通常是微弱且短暫的。
這并不是說患有多動癥的孩子不應該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承擔任何后果,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紀律」來教孩子更好地管理沖動或提升注意力等方面的技能。
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懲罰措施可以是沒收孩子的玩具,或者看電視打游戲的時間,但絕不是打罵。
圖
多利用「正向懲罰」代替「負向懲罰」
當孩子做出我們不喜歡的事情,或者把某些事搞砸了,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糾正或者剝奪他們的一些東西,比如玩具、禁止看電視、玩游戲或者出去玩。
心理學家把這種做法稱為「 負向懲罰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情緒很有可能會越來越糟糕。
這個時候,我們不妨 用「正向懲罰」來教會孩子慷慨、勇氣、承擔責任,他們或許能獲得更多進步。
什麼是正向懲罰呢,比如說帶孩子參與一些 家務活動、照顧植物、公益活動、書本和玩具的捐贈等等 ,讓孩子創造勞動、有機會接收到來自不同人的感謝,他們會更內心平和,發現更多自我價值。
還有一點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對孩子進行管教時, 不僅要針對當下的情況,更要著眼于長期目標,即您希望孩子學習什麼,以及將來他的表現。
3
怎麼給孩子樹立長遠的目標呢?今天我們根據專業心理認知訓練的法則和技巧,給大家分享幾點建議。
爸媽可以這樣在家庭中創建一套紀律,讓孩子確切知道你們期望看到的行為并經常提醒他,并且要盡可能描述清楚,不要設置一些范圍很寬的話。
紀律包括合理的期望,清晰的溝通和對期望行為的稱贊。
① 稱贊期望的行為
這是「抓住他們成為好人」的規則。患有多動癥的孩子經常會對積極的強化做出反應,例如,「您已經和小伙伴一起玩了五分鐘了。這太棒了!」
在改變孩子的行為時,經常需要經常做出正面的強化陳述。 隨著行為的改變,家長可以把表揚孩子的間隔時間拉長。
② 給適當的后果
比如孩子在做出不良行為后,家長應該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后果,最好是即時產生的,比如晚飯后看電視時間取消。
不要把懲罰措施定的太久遠,比如說「周末不帶你去商場了/暑假不帶你去旅游了」。
類似這樣不能即時懲罰的決定,很有可能無法執行,次數一多只會讓孩子滿不在乎。
③ 討論發生了什麼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首先詢問他們發生了什麼。重要的是傾聽并弄清他的想法和感受,盡管并非所有多動癥孩子都能充分表達他們目前的想法。
然后,我們可以起和孩子討論一種更適當的方式來處理這種情況,并詢問孩子對于下次自己爭取不再犯錯、糾正行為有什麼想法和方法。
把主動權多給到孩子一些,而不是永遠家長去做出單方面的決定,效果會更好。
4
記住一點, 雖然我們在懲罰孩子,但我們的目標不是懲罰孩子,而是要確定他如何學會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為 。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就是犯了這個錯誤,情緒非常激動和氣憤,孩子雖然感受到了家長的怒火,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也得到了懲罰,但卻不知道該如何糾正。
當我們發現孩子犯錯,其實是個好機會,我們看到了孩子的問題并去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然后一起討論解決方法。
如果孩子的情緒問題比較嚴重,無法聽取父母的建議,以及自控力太弱難以遵守規則,那麼 家長也可以選擇腦電生物反饋和心理認知訓練結合的訓練方法,一方面鍛煉大腦提升內在的執行力,一方面從外部合理制定規則引導孩子遵守,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