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豆芽媽媽。
這不二胎、三胎政策早已放開,心有余力的家庭,都認為一個孩子太孤單,想再生個給老大做個伴。
如果說老大是「意外」的產物,老二絕對是「計劃內」、「蓄謀已久」的了。
聊天過很多寶爸、寶媽,都表示對女孩「情有獨鐘」。
我因為二胎是個女孩,很多同事都紛紛咨詢,怎麼調養的。
更有朋友給我分享奇葩的事,去找老中醫調養身體,現在行情變了,「生男孩」只需要一千塊錢,「生女孩」要兩千塊錢。
現在女孩的家庭需求是相當的緊俏。
縱觀身邊,很多家庭生了女孩「喜上眉梢」,歡喜得不得了。
為什麼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更愿意生女孩呢?
其實,生女孩的好,誰也替代不了,誰生誰知道。
女孩更細致溫柔。
相比較大寶的「粗魯野蠻」,妞妞顯然討人喜歡。雖然妞妞走路也是甩開膀子,大踏步地往前沖。
但是她畢竟還是個小女孩,說話輕聲細語、清清涼涼,很撫慰人心。
姥姥和她相處不久,也是一直夸她懂事、會照顧人。看到姥姥沒吃番茄醬,還讓姥姥也嘗一點。
女孩共情能力強。
科學研究發現:女孩腦中的尾狀核所占體積更大,而這個區域正是控制情感表達的關鍵區域。
所以,女孩更貼心、更容易跟著父母指令走、明白大人的情感,不無道理。
兩歲多的妞妞,經常捧著我的臉說:媽媽,好想你啊。
感動之余,逗得我樂不可支。我就在你身邊陪著,怎麼就這麼想我呢。
給妞妞讀繪本,發現她很能體會其中人物的情感,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她都很喜歡。
而大寶小時候給他讀這本書,他完全get不到里面所表達的東西。
女孩語言表達能力強。
女孩一般一歲半左右,都會說完整的句子。到了兩歲左右,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
能說會道、懂禮貌,更容易討老一輩人的歡心。
而且,女孩是爸爸的小棉襖,很多「女兒奴」爸爸,對女孩真是「寵愛有加」,反而對光頭小子「嫌惡」著呢。
很多年輕的媽媽看到童裝店里的衣服,尤其是女孩的小裙子、小襪子總是不能自持,情不自禁地摸摸、看看。
童裝店里有三分之二的漂亮衣服、服飾,基本上都是女寶的。
不得不承認,女孩更好打扮,容易滿足女性朋友兒時給洋娃娃梳頭、做衣服等裝扮的行為。
一個粉粉嫩嫩、溫柔的小可人,更容易激發起媽媽內心洶涌的母愛。
而且,「女孩扮美媽」,女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就會很「心疼」自己的媽媽,一般準媽媽們的胃口會好,孕吐少,皮膚也會因為激素的分泌變化而光滑細嫩很多。
現在養育一個孩子,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從孕育到撫養費用,沒有個幾十萬下不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更甚,基本成本在200萬以上。
一胎是個女孩,第二個是男孩女孩都沒太大壓力。
兒女雙全湊個「好」字,兩位千金也能互相作伴、學習,省了父母很多心。
反觀,老大是個男孩,老二是個男孩還是男孩,就很牽掛家庭成員的心了。
大部分人都想要個女孩,一來滿足下代不同性別孩子的心理需求,二來減少了未來的家庭壓力。
同事家三個男孩,老大生下來是個男孩,奶奶還很開心。
二胎是個雙胞胎,當時一家人就很擔心,別再來個「雙棒男」。
結果,果不其然,「哥倆」手牽手地就來了。
每每看到一屋子的男孩奔跑打鬧,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同事看見都「頭禿」。
拋開養育成本不說,光是以后的置家費、準備娶媳婦的錢,都是開支不小的一筆費用。
這世界最難相處模式大概就屬婆媳關系了。
鮮少見婆婆和媳婦相處得融洽、相敬如賓的,尤其是現在「媳婦為大」的時代,看似婆婆讓著媳婦,其實也是一肚子苦水沒處倒。
經常看到一群老人帶著娃聚眾說著媳婦的不是,說媳婦挑剔,嫌她做飯不好、帶娃不好,哪都不好。
一方面看不上,一方面離不開。
當然,媳婦也有很多的難言之隱。越老越高的生活成本,容不得自己全職帶娃,只能身兼數職,周旋在職場和家庭之間。
和婆婆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磕磕絆絆,加上兩代人的教育理念、生活習慣不一樣,很容易就產生矛盾。
要是女兒,說開了也沒啥。就怕是陌生的熟悉人,說到明面上,老人家臉上掛不住;不說,媳婦心里不自在,恐怕要憋成內傷。
有一個朋友,是家中的獨生女,爸爸媽媽退休后跟她們生活在一起,幫忙帶外孫、孫女。
凡事有商有量,仍然是親如一家。
她老公常年在外出差,家里的大小事務基本上都撒手不管了,如果是和公公婆婆干活在一起,怕是早都矛盾叢生。
同事也說,家里她們姐妹三個,姐姐就嫁到了村里的另一戶人家,經常中午都可以帶著孩子去媽媽家吃飯。
三個女兒都出門了,也嫁得好,家里沒啥經濟負擔,父母也省去了很多難纏處理的「婆媳矛盾」。
她父母不要再自在,老爺子五六十歲了,又考了個駕照,經常老兩口開著車就出去旅游了。
老話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這話一點不假。
從以前的「重男輕女」到現在的「重女輕男」,女孩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有女孩的家庭也越來越吃香,爸媽心里的幸福感更強。
甚至很多「女兒奴」的人群也在逐步增加,其中不乏一些一線大咖明星們。
其實,不管男孩女孩,都是父母親人們的「掌上寶」,從知道她們存在的那一刻起,就建筑起滿滿的希望。
有愛,便有希望。都值得我們用心呵護、伴隨一路成長。
今日話題:你認為現在大家更喜歡女孩,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豆芽媽媽,上海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中級經濟師,心理咨詢師,專注兒童心理與成長。
喜歡我的內容,關注我,持續和您分享、交流家庭教育類干貨知識和育兒故事。
育兒路上,一起走、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