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家路上看到一個家長,剛從畫畫培訓班里面帶出自己的孩子,她對孩子說:為什麼別的孩子都學會了,怎麼你就沒學會?你都還比別人學的時間還更長。這麼簡單的素描,怎麼學不會啊……

還有一次看到學生在舞台上表演,可以感受到他說台詞的時候非常的緊張,而其他小朋友就感覺到特別的自信,能夠輕松駕馭舞台,能夠把自己最自信的那一面為大家展示出來。下午來上學,看到他情緒非常低落,因為他沒有為他們班取得一個好名次,爸媽把他訓了一頓。
相信很多家長都碰到過以上幾種情況,這都是家長對孩子的負面評價,孩子很自卑不自信的表現。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不自信呢?
家長的對比、否認及負面反饋
家長最喜歡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小孩和別的小孩進行對比,比如說你看看人家的小孩長得多高多好,你比他還更大;你看你這麼瘦,哪有人像你這麼瘦;你怎麼連穿衣服都不會穿;你的畫畫怎麼畫的這麼差……
這些日常的對話,在家長看來可能很正常,但對于孩子來說,這對他們的自信心打擊非常大,而孩子正是在這樣的一次一次的對話當中,找到了自卑的來源。一次次的自我否認。自卑感就悄悄來了。

家長的過度呵護
很多時候孩子都想自己去做,如,在商場看到自己喜歡的衣服要買,你說:這件衣服太貴了,
這件衣服的款式不適合你……當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你說:這道題你做錯了,應該……當孩子,當孩子在畫畫的時候,你說:這個不應該這樣畫畫。應該……次次的阻擾,終究讓孩子變成了和你一樣的復制品。

碰到挫折沒地方訴說
每次孩子在學習中、生活中碰到了挫折,由于父母的不聞不問,特別是留守兒童,他們與爺爺奶奶有代溝,很難進行溝通。也由于你們親子之間缺乏交流,導致他怕跟你們說,這種挫敗感漸漸地就影響了他的自信,孩子也再次陷入自我否認的情緒。
當家長一次一次的批評,再加上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對比產生的落差,還有學校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負面評價這些負面的評價,對于孩子是反向的反饋,而這些負面的反饋將進一步加深孩子的自卑。

研究表明:孩子在三歲以后,就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特別是負面評價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呢?
家長要積極的去和孩子對話
不要小看你和孩子之間的對話,這些對話對于孩子的自信心幫助極大,在平時日常生活當中,如果能夠以積極的正面的評價來與孩子對話,那麼孩子就像吸取了一次一次的正能量,而這些正能量正是他自信心的主要來源。你今天表現很棒,在舞台上能夠大膽的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衣服穿的挺好的,希望你能夠繼續加油。你的作文寫的栩栩如生……
類似于這樣的對話可以多來幾次,但是不是就一味的去鼓勵呢?

當家長遇到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那麼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去。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嗎?你是不是碰到了什麼困難?如果這個地方這樣畫一下可能會更好,你覺得呢?你認為……
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請把話語權交給孩子,讓孩子主動輸出,他的心聲,主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引導孩子去做。

家長要善于去發現孩子的閃光的地方
很多家長總是看到孩子的缺點,而沒有去關注他的優點、他的閃光點,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在平時如果細心的家長能去的發現及時。給與孩子積極的評價,那麼對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比如說:孩子這次朗誦朗誦的不是很好,那麼家長可以對他這樣說:雖然你的朗誦可能目前沒有這個人這麼好,但是你的畫畫比他更好啊,你的語文作文比他寫的更好啊。

比如自己的孩子可能不喜歡去打籃球,但他喜歡打羽毛球,他喜歡跳遠跳繩,這也不是挺好的嗎?
如果家長在平時的交流當中,能夠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多鼓勵他,那麼孩子是很容易從家長口中看到自己身上的優點,而這些優點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孩子的自信。

家長可以多陪孩子閱讀互動
腹有詩書氣自華,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不陌生了,親子閱讀也是大家都公認的好習慣,但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有多少家長能夠做到這一點呢?不要說陪孩子閱讀,就算自己拿起書來閱讀的習慣,早就已經消散了。
所以請家長現在起,積極的去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相信書中的文字可以給予孩子更大的自信,而這份自信的來源就來源于知識的積累,大腦的再次充電,還有包括古今中外那些大師的諄諄教導……相信一段時間后,你和你的孩子都會更加積極的面貌出現。

允許孩子犯錯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你要做的不是對他進行負面的評價,也不用去插手干預他,要讓孩子知道,在生活和學習當中碰到失敗和挫折是很正常的,只有當他克服了這些,他才能夠更好的成長,家長甚至可以在孩子面前有意的犯錯,讓孩子知道大人和孩子一樣也會犯錯,這樣的話,會讓孩子對困難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如果能給予他決定權,他會變得更加自信,當然嘍,只在很小的時候決定權應該是在家長提供選擇之后,但當孩子長大之后,決定權可以放在孩子自己身上,但當孩子做出不理性的決定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怎樣的決定才是比較科學的決定。

積極的陪伴孩子進行戶外運動
家長應該抽空積極的去陪孩子進行戶外運動。研究表明:運動的孩子可以更加的自信,當家長發現孩子在某項運動當中很有天賦的時候,那麼可以積極的鼓勵孩子在這個運動里面大膽的去嘗試。比如孩子喜歡打籃球,那麼可以積極的讓孩子去參加籃球比賽,讓更多的同學知道他籃球方面的天賦,那麼孩子在班上甚至整個全校都會很受歡迎,而這種贊賞也能夠給予孩子極大的自信。

和孩子一起變得更有計劃、更加自律
相信很多家長都碰到過這種情況,早上去上學,自己好不容易起得比較早,可是孩子卻在那里拖拖拉拉,然后家長就會生氣,指責孩子怎麼這麼慢,但如果家長和孩子共同商量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計劃,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要提前準備好學習用的東西。
比如說昨天晚上就應該把上學之前用的文具用品收拾好,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該準備好上學……在平時如果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做什麼事情都提前準備好,那麼孩子就不會因為這樣的事情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指責批評,而正好相反,這些計劃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律、自信,因為他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好下一步該做什麼。

總結: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長來呵護,家長應該要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在生活、學習當中所做的不好的地方。給予他們積極正面的評價,和孩子共同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氣場。通過各種積極有效的策略,讓孩子更加的自信起來。讓孩子能夠遇到更好的自己。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