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接上國中的兒子放學,無意中看到的這樣一個場景:
一位母親接到了放學的兒子,隨手就要將孩子的書包背在肩膀上,孩子卻猛地將書包拽回自己的懷里,冷冷地說:不用你背。

母親呆了一下,似要發怒,但忍了下來,小跑地跟在后面,「今天怎麼樣啊?」
兒子不耐煩地回答,「什麼怎麼樣啊?說話也不說清楚。」
這位母親深吸了一口氣,擠出一個微笑,繼續說道:「我就想知道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好不好。」
兒子突然停住了腳步,回頭對著母親說,「別來這套,你不就是想知道我今天考試成績怎麼樣嗎?」

母親待在原地,看著兒子,嘴巴開合好幾次,卻最終什麼也沒說出來,然后母子倆一路沉默地遠去。
十幾歲的孩子正是敏感、多疑、渴望被尊重和肯定的年紀,可大多數的父母卻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說話,有時一句關心的話語,聽在孩子耳朵里,就變成了管教或監視,這種無法溝通的情況,確實讓很多家長頭疼。
我家也有一個上初一的男孩,我和兒子幾乎是無話不談的朋友。似乎總有聊不完的話題,那些家里老人問了很多遍,都問不出來的內容,兒子卻會在我面前暢所欲言,這種狀態讓很多家長都異常的羨慕。

今天我也將自己和兒子溝通的話題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家長有所啟發。

和青春期孩子聊天的三大要點。
好好說話是一門高深的技術,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和方式表達出來,效果可能大不一樣。建議家長在了解該跟孩子說什麼之前,一定要先把握好和孩子說話的三個基本要點,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時機很重要。
與其花時間研究說什麼,還不如明確該在什麼時間說,選擇合適的時機,會讓聊天效果成倍增長。
當孩子心情好,有閑暇時,這時的聊天效果無疑是最好的,反正,如果孩子累了或者心情不好時,如果家長平時沒有和孩子建立較強的情感鏈接惡化信任,建議家長不要強迫孩子聊天,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心煩和討厭家長。

2、提前了解孩子的喜好和日常習慣。
有些家長和孩子說話,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聊的內容,要麼就是孩子犯錯,或他們覺得需要進步的地方,壓根就沒有想過孩子愛不愛聽。
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你的孩子到底喜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不僅能夠在聊天中找到彼此都喜歡的話題,更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了解,拉近彼此的距離。

3、多肯定、鼓勵,表達自己的愛意。
有時父母和孩子聊著聊著,就會不由自主地自主地去批評教育孩子,這樣的溝通往往會以失敗告終。
多肯定和鼓勵孩子,不要事事否定,哪怕孩子錯了,也要學會先揚后抑的方式,這樣不僅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敞開自己。
在聊天的過程中,家長也要學會使用肢體語言,拉近彼此距離的同時,讓聊天變得更順暢。

比如鼓勵的眼神,微笑,豎起的大拇指,高興時的擊掌和擁抱,簡單的親吻等,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愛自己的,也就會越來越愿意向家長講述自己內心的秘密,親子關系也會逐漸拉近。
總之,在和孩子開始聊天之前,家長一定要多觀察,找準時機,提前了解孩子的愛好,只有這樣才能在后續的聊天中讓氛圍變得更好,聊天也能愈加深入。


和孩子拉近距離的20個話題。
每天發生的事情很多,可以聊的內容也很多,但主要還是離不開孩子每天的生活軌跡,這里送給大家5種話題類型,并舉出20個具體話題,方便大家舉一反三,衍生出更多可聊話題。
第一類:學習類話題。
可以聊學習,但不要問成績和排名,除非你的孩子是那種天生學霸型,學習毫不費力,可能效果會好點,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愿被問到這個話題,就像打工人不愿被問到工資是一樣的。

1、你們班主任是男的還是女的?好玩不?
2、最近班上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別好玩的事情,比如那些調皮的同學,又有沒有什麼特別過癮的事?
3、你們晚自習一般都干些什麼呀?是寫作業還是講課呀?我蠻好奇的。
4、你當上當干部了,具體是做些什麼呢?有沒有什麼特別有趣的事?
總結:學習中發生的開心好玩的內容。

第二類:假設性問題。
這個年紀的孩子,腦海里面往往都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這個話題也是他們非常喜歡聊的。
1、假設你是柯南,你會做些什麼?
2、假設一個陌生人來找你搭訕,聲稱媽媽的熟人,你會怎麼辦?
3、假設你現在手里有200塊,你會怎麼安排?
4、假設你一夜之間穿越到了動畫世界,你會害怕嗎?

第三類:生活類問題。
1、今天在學校吃的什麼呀?好吃嗎?
2、你最喜歡你們學校的哪一道菜?
3、你最好的朋友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好玩的事兒?
4、今天晚上想吃什麼呀?

第四類:愛好類話題。
這個話題的具體內容非常多,但前提是家長一定要提前了解孩子的愛好,比如我家孩子就很喜歡看動漫,愛和我分享零食,平時也一起會討論服飾,搭配簡單的髮型及護膚技巧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和孩子聊的話題。
1、你最近有沒有看到什麼好看的動漫可以分享給我?
2、我昨天買了一款零食,還蠻不錯,要不一起嘗嘗?
3、黑色原來不僅僅可以搭白色,還可以搭好多顏色和款式,我們一起來看看?
4、我找到了一個可以祛痘痘的神器試了一下,效果還不錯,來我們一起試試?

第五類:交心類話題。
這類話題相對來說會深奧一些,需要建立在家長和孩子已經有比較深的感情基礎上,主要是幫助孩子解決困惑,給予方法和建議。
1、最近看你學習比較辛苦,是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2、看你這兩天胃口不是很好,是沒有喜歡吃的飯菜還是不合口味?
3、這兩天好像沒怎麼見你出去玩,朋友叫你,也都拒絕了,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4、為什麼突然要買這個東西呢?說說你的理由和想法,我們一起來討論。

當孩子逐漸長大,他也會有了自己的交際圈和生活圈,慢慢地就會和父母拉開距離,如果父母依舊只是關心孩子的學習,張口閉口都是成績,只會讓雙方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作為父母一定要多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喜好,用贊賞和鼓勵代替批評和斥責,找準時機,平等的和孩子交流,聊些他愛聽愿意開口的話題,才能讓孩子慢慢打開心扉,交托自己的信任。只有這樣,父母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