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會一路同行家庭教育系列課堂。
柏燕誼:大家好。
主持人:柏老師,最近我一位同學打電話求助,說搞不定他家兩歲的女兒。問她吃什麼不吃,問她想要什麼不要……
我跟他說,小姑娘進入第一叛逆期了!
他特別困惑,說這孩子才兩歲怎麼就叛逆了,這跟青春期那叛逆是一回事嗎?
柏燕誼: 0~2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一哭,媽媽就喂他奶、換紙尿布;他一笑,媽媽就也笑了……
通過親子間的這種互動,孩子會感覺到: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是被保護的,是被滿足的,從而建立安全感。
只要我一有動作,這個需求就會得到滿足,這種強聯系、強互動的親子關系,也造就父母和孩子,早期的一體感或者說共生感。
但兩歲之后,孩子慢慢有了行動能力,開始自己去接觸世界,自主權的需求開始萌生。
2歲左右的自主權需求,跟青春期是不一樣的,它更多的是集中在身體層面:我身體的需求,我身體的控制權,要我說了算。
這個階段對于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舉個例子,他會用自己的雙手去觸碰這朵花,他摸得到也是被允許的,他就會有探索下一株草或者是下一個小蜻蜓的勇氣。
同時, 他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去丈量這個世界,觸碰這個世界,獲得了安全、快樂的體驗,孩子內在對于自我的一種自信,也就會慢慢建立起來。
給孩子自主權,也給孩子制定規則
這個時候我們家長不要去阻止,我們需要做好兩件事。
第一,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去完成自主性的體驗感。
我去一個朋友家串門,他家孩子兩三歲,特別愛光著腳滿屋子跑來跑去,媽媽也不管。
但我觀察發現,他們家所有帶轉角的都會套上軟包保護殼,所有插座都封死,易碎的物品都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第二,家長要有耐受力。內心心理力量越有彈性的家長,越能幫孩子去度過他的第一反抗期。
因為這樣的家長,既知道邊界在哪,又允許一些松動。
我曾在咨詢中遇見過一個家長,他說:
我對孩子非常尊重!他要什麼我給什麼,他想干嘛干嘛,想吃就吃,不想睡就不睡……可孩子上小學后,每天12點才睡覺,早上起不來。我給了他足夠的尊重,足夠的自由,為什麼他還是不聽話?
我們說要尊重孩子,給孩子自主權,但尊重和自由的前提,是在規則框架中。
還有的家長,對孩子非常嚴格,會用力過度的去管理。
管太松了,就像沒有彈性的橡皮筋,就進入到溺愛的棋路上;管太緊就變成了鐵絲,也沒有彈性,進入到一個苛責的狀態。
這兩種狀態,對孩子自主權的建立都極具破壞性。
那我們該怎麼做?
舉個例子,吃飯時間,孩子拒絕吃飯。媽媽告訴孩子:不吃,可以!但我們午飯時間是20分鐘,這20分鐘你可以隨時加入我們。
自主權給到孩子,同時也制定規則。
如果這20分鐘里,孩子還是不來吃飯,家長可以一旁提醒:寶寶還有三分鐘,還有兩分鐘,還有一分鐘,媽媽就收桌子了。
然后到點,家長就收桌子,這就是規則。
如果孩子一直不吃,家長可以有一些小糖果、小餅干,讓孩子過渡,但不可無限供應。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他問我,他家孩子兩歲半,他要喝酸奶,不給的話,他就能夠哭到抽筋。
遇見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試試轉移孩子注意力。
媽媽給你講個故事,昨天小美人魚的故事你不是特別喜歡嗎?咱們跟爸爸打會小球球,咱們去玩一個木偶戲。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讓他不那麼執著地去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個時候,家庭成員之間要盡可能達成共識。
作業拖拉磨蹭怎麼辦?
主持人: 我還想有個問題,我們怎麼能讓孩子們自主的寫作業呢?
柏燕誼: 太多的家長問我這個問題了!孩子寫作業慢,不愛寫作業怎麼辦?
如果孩子 小時候沒有建立規則意識,等到上學后,突然間他要寫作業,要按時交作業,按時睡覺。孩子既要面對學習內容的壓力,又要去建立遵守規則的習慣。
這對孩子來說就是雙重壓力,而且這不是1+1=2的壓力,是1+1>2的一個壓力。
在這種狀態下,孩子就不愿意去完成作業。
所以我們把任務拆開來看,如果孩子是規則遵守出了問題, 只要他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了一件事情,我們就給他正向的鼓勵,及時的反饋,去正面強化遵守規則帶來的收獲。
如果是孩子學習內容上出了問題,那父母就需要用更多方式去積極引導幫助孩子,理解學習的內容。
比如低年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口訣、乘法口訣,孩子記不住,完成不了作業。
我們可以通過游戲方式幫助孩子加強訓練,而不是非要用寫作業來完成這項能力的養成。
學習上的一些規矩是越早建立越好的,不然等到四年級五年級,孩子在面對很多學習規則時就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當他有這種無力感的時候,他就會算了,我做不好我就先拖一拖,其實所有的拖延癥的背后都是無意義感。
他就會把拖延這件事情,當成了一種回避的手段。
還有一種孩子寫作業拖拉,是不知道在規定時間做完作業,能夠獲得什麼?
很多孩子寫完了作業,也不能去看電視、去踢球,寫完作業還要練琴、背英語單詞,那我干嘛寫那麼快?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時間都用學習去填滿,忽略了孩子也需要放松游戲快樂的時間。
這也會造成孩子無限拖延磨蹭。
作為家長來說,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讓他既有學習時間,又有放松游戲時間。
給大家提幾個方法, 你可以先帶孩子去充分運動,讓孩子先釋放精力。
當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你可以陪著他。但不要孩子寫作業,你在那刷手機、玩游戲。
最好的陪寫作業,是孩子他在學習,你也最好拿本書看,跟孩子保持一致性。
另外,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說沒寫好,這個字寫歪了,那個字少了個點,不要隨時碎片化地打擾孩子。
這種不停被打斷,會給孩子一種挫敗感,也會讓孩子覺得寫作業不是我的事,是我媽的事,孩子的自主性就會不斷被破壞。
主持人:感謝柏老師,今天回答了我們很多問題,給的方法也非常實用,那也歡迎家長們繼續觀看咱們一路同行家庭教育系列課堂接下來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