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開始,就一直有「嚴父慈母」的說法,很多家庭都是爸爸對孩子會更嚴格一些,尤其是對男孩子,往往會要求的更嚴格。其實這也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對于很多孩子來說,爸爸的這種愛是他不能理解的,所以就會和媽媽更親近,和爸爸的關係比較僵。如果不及時改善,孩子長大之後,父子之間的關係只會越來越疏遠,對他的成長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1.安全感不足
孩子安全感不足是內心的不安寧引起的,與生活環境,和家庭影響和教育密不可分。孩子成長中缺少了父親的愛,孩子內心是委屈的。比如有的孩子是單親家庭,在學校容易受到同學的取笑,那麼他就變得少言寡語,情緒不穩定,性格變得孤僻,甚至產生自閉。
缺少了父愛,可以簡單理解為只有母愛,孩子沒得到完整的愛,對孩子的影響猶如個別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膽小怕事,做事被動,容易受到挫折,這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2.對家庭不能正確理解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主要成長環境就是自己的家庭,而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是孩子的引導者,孩子在一個和睦的家庭裡成長的,他的性格會更開朗,也更懂事,因為和睦的家庭,父母相處融洽,一家人會經常在一起互動,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和重要性。
如果父親忙于工作或處于領導地位,父親的角色就缺失了,忙于工作見不到父親,和父親忙于互動;父親處于領導地位,顯得「高不可攀」,嚴肅,冷峻,讓孩子不敢靠近,孩子沒有幸福感,這樣的家庭環境,讓人難受,甚至不想再回到這個「家」裡。對「家」的認識變得模糊,會影響他以後對家庭和婚姻的態度,因為父母是他的榜樣。
3.缺乏責任感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也需要承擔起一部分責任,這不僅僅是為了提高爸爸的參與感。更重要的是,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爸爸已經潛移默化地給孩子上了一課,也就是一個男人應盡的責任感。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很少陪伴和關心他,孩子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爸爸的作用,更不會清楚男人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是什麼。長大以後,自己也會有這方面的缺失。
4.影響思維方式
其實爸爸帶出來的孩子和媽媽帶出來的孩子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最起碼男性和女性在思維方面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上都有不同,如果男孩子經常和媽媽在一起,生活中很多媽媽都是事事包辦,總是不捨得孩子吃苦,這時孩子很可能性格上變得溫和甚至懦弱,很容易缺少男子漢氣概以及缺乏勇敢和獨立感,他們身上具備的特點,可能的是女孩子該有的特徵。
Wendy媽有話說:
爸爸對男孩的成長,格外重要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過: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父親在男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從孩子的人格塑造,到性格形成都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甚至有研究顯示,那些每天能和爸爸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都會更高。
在通常情況下,無論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在生命最初都是和媽媽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媽媽能給予寶寶最初的安全感,溫柔和慈愛。 但是爸爸卻具有一些,媽媽可能會「缺失」的特點,比如更多的運動,更多的冒險。
這點在和嬰兒玩耍的方式中就已經能夠體現了。在那個著名的段子中,舉高高在媽媽眼裡就像火箭上天,而在爸爸眼裡卻只是個遊戲罷了。
在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和媽媽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爸爸的教養是無可代替的。
想要恢復兒子和爸爸的關係,爸爸應該做些什麼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怎麼衡量也不為,父親和孩子的親密關係,同樣也整個育兒教育環節中不可或缺一環,跟兒子關係不好的爸爸,應該多給孩子陪伴,勤溝通,瞭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同時,也要與時俱進,多學習,勤思考,減少與孩子間的代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