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會聊天,是父母教育孩子里的大智慧體現,也是親子關系加分的相處秘訣
能和孩子好好說話、投其所好地聊聊天,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最好的成長教育
可「好好說話」這件事看起來簡單,實則并沒有那麼簡單
遠嫁表妹不久前發信息告訴我,她自從生了二寶之后越來越難控制情緒了
每次情緒一煩躁就會朝著大寶發脾氣,發完脾氣后又自責內疚,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
很多人都勸表妹:「你要跟孩子好好說話,多聊聊天」
表妹卻表現得一臉 難為情,她有些 焦躁地說「和孩子好好聊聊天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怎麼聊,該聊些什麼呢」
那時候我才明白,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家長不想跟孩子好好聊天,而是缺乏聊天話題和氣氛感
那些高情商父母都是如何煉成的?我認為,所謂的高情商也不過是 投其所好的了解、和心靈的共情建立
如何抓住聊天話題和孩子建立高情商溝通?記得常跟孩子聊聊這9件事:
01
你感覺自己哪些方面會比較擅長
(自我認知)
從前,有個商人買了很多鹽讓驢馱在背上趕路
驢經過一條小河時不小心跌倒,背上的鹽不是融化、就是順著河水流走,而驢也很輕松就上岸了
這件事情過后,驢打算每次馱東西都要趕水路,它以為那樣可以很輕松地工作
于是,又一次馱著棉花過河時就故意跌掉
結果棉花遇水就變得越來越重,幸虧得到商人的及時發現才解除危機
驢因為「遇水讓貨物變輕而趕水路」的錯誤認知,差點陷入困境,這就是對貨物運輸的勘察能力不夠擅長
通過擅長能力去解除困境和危機,這才是用最輕松的方式去解決最困難的事情
動物界如此,孩子的成長與學習也是如此
所以,每天睡覺前我們可以多跟孩子聊一聊他們擅長的事情
比如,你感覺自己哪些方面會比較擅長:
「寫作業之前會把題認真讀幾遍」
「早上出門上學有沒有檢查書包」
「老師提問的時候會不會積極舉手」
和孩子聊他們擅長的事情,能完善自我認知的同時,對孩子本身來說也是一種自信心激勵
02
如果考試你覺得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內心安全)
有一個青年,他只上過小學,靠 自學成才慢慢發展成一名優秀的網絡工程師
記者采訪 成功秘訣時,青年說:「不懂的問題隨時請教,公園、書店、論壇,甚至路上,這些都可以成為老師」
這位青年的 成功事跡也告訴我們:虛心求教、不恥下問,這才是成長路上最有效的取勝途徑
生活呢,也確實是處處都能成為我們學習的老師,只看你如何對待
作為家長我們也要知道,沒有天生會尋找問題的孩子,只有通過不斷發現和引導去注入經驗
每天睡前和孩子聊聊天,聊聊他們擅長的能力,也聊聊內心安全感
比如,如果考試了你覺得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有哪些知識點還掌握的不夠成熟,拿出來背一背」
「考試前會不會覺得緊張焦慮,記得深呼吸調節一下情緒」
「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可以先跳過去,留足時間去思考難題」
考試前和孩子聊聊他們還需要努力或準備的地方,這是孩子的內心安全感關注,也是家長正確關愛孩子內驅力喚醒
03
你最喜歡和朋友玩的游戲是什麼
(社交情況)
老媽曾教導我,任何人都可能會成為你的朋友
我一直是帶著這句話出門,也因為這句話收獲了很多好朋友
記得上國中的時候,班里有個叫靜靜的女孩,她不愛說話、常常獨身一人
也大概正是因為這些事,靜靜無形中成為了千夫所指的「高傲」、「孤僻」女孩
大家都覺得靜靜是瞧不起人,所以也都拒絕和她說話,而我卻成為了她最依賴的朋友
直到如今,靜靜依然感念、依賴,甚至未來人生旅程里的每一次 榮耀、壯舉,都會想著第一時間跟我分享
事實上,對于這段 感念友誼我也并沒有做什麼,只是上廁所的時候問問靜靜跟不跟一起,放學的時候順帶等著一道回家…
看起來似乎是沒有付出什麼,但對于一個被常常 被孤立的人來說,就像是一道亮光照進黑暗的心,那種唯一被重視的感覺無法用語言形容,也值得感恩、感念
而這件事也讓我意識到,童年回憶里健康友誼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所以,關愛孩子的內心健康,也要記得每天和他們聊聊友誼
比如,你最喜歡和朋友玩的游戲是什麼:
「如果周末在家聚餐,你打算叫哪些朋友」
「你覺得自己在班里和同學的關系怎麼樣」
「如果有人拒絕和你做朋友,你是不是很難受」
以友誼作為聊天話題,從 情感需求、和 內心關愛逐漸去了解孩子的社交情況,你會發現孩子的內心會愈加強大
04
我們每個人都來交換一個小秘密吧
(了解內心)
有一個特別出色的魔術師上台表演,他的一個弟子悄悄說「師傅,你的鞋帶松了」
魔術師聽后點頭致謝,然后蹲下身子系好鞋帶
不過,他等到弟子轉身離開后又悄悄把鞋帶解開
這幕被一個旁觀者發現了,他不解地詢問:「大師,您為什麼又把系好的鞋帶松開呢」
魔術師笑笑說「因為我扮演的是一位 長途跋涉的旅行者,鞋帶松了可以體現這一細節」
可是,這個細節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弟子呢
魔術師認為,弟子能細心發現鞋帶松開、并熱心告知,這是好事,他一定要保護好這種熱心腸,至于表演細節以后完全可以在舞台上慢慢積累經驗
果然,大師就是大師,從「系鞋帶」、和「解鞋帶」的兩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他對人物形象的 把握到位、還善于 良好溝通
這大概就是魔術師能成功的秘訣之一吧
其實,在育兒方面我們也更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平時多了解孩子的內心、并掌握他們的童年形象
比如,跟孩子交換一個「小秘密」來喚醒和親子溝通的積極性:
「聊朋友之間的秘密,小時候最喜歡跟朋友做xxx破壞」
「聊課堂上調皮秘密,把站起來回答問題同學的椅子挪開,然后害對方摔了一跤」
「聊青春期的小秘密,記得上學時特別喜歡跟班里的xx同學傳紙條」
良好的溝通是教育好孩子的親子紐帶,如果不知道和孩子聊什麼,或者缺乏聊天動機,不妨從交換「小秘密」開啟新的溝通篇章
05
今天有沒有遇到什麼難過的事情呢
(負向情緒)
女兒最近沉迷上了玩跳跳棋游戲,最主要的是她只跟爸爸玩
了解內幕后才知道,原來爸爸跟女兒玩游戲時畫風是這樣的:
爸爸每次玩跳棋的時候都會輸得很慘
陪女兒玩5局里,其中有3局是故意輸的,女兒也玩得特別開心,平時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喜歡找到爸爸分享
剛開始我還嘲笑他:「連個小孩子都贏不了」
不料爸爸一句話讓我 感觸蠻深的,他說「孩子玩得開心就行,至少我們相處得很愉快,她有不開心的事情我可以及時了解負向情緒」
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其實 輸贏并沒有那麼重要,和孩子相處在一起,能夠做到「 不較真」也算是一種大智慧
并且,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 壓制、輸贏,而是家長能夠做到和孩子一起共成長
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適當地「輸」給孩子,我認為這個不是溺愛、也非無能,而是真正親近孩子的一種高情商
當你能夠卸下身份真正投入到和孩子聊天時,你會發現育兒原來也可以那麼的輕松
比如,和孩子聊聊負向情緒:
「今天有沒有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
「如果你不開心或者難過了記得找爸爸媽媽聊聊」
「假如你想哭就哭吧,即便是你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也依然愛你」
和孩子聊負面情緒,讓孩子能真正接納壞情緒時,他們的不好情緒才不會在內心 積郁成災
也請記得,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學會擁有 彈性心理才更容易適應壓力,這才是 優勝劣汰環境下的真正強者,也是我們一直希望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06
如果你是老師打算如何管理學生
(課堂紀律)
有兩個好朋友相約去爬山,他們爬到山頂駐足時發現 景點指示牌的數字貼掉在地上
兩個人又剛好站在數字的頭和尾,于是也因此有了不同的 視覺答案
站在數字頭的人非說是「9」,站在數字尾的人非說是「6」
兩個人因此 爭執不休、甚至還 一拍兩散
這件事情就告訴我們,人與人相處時需要學會 換位思考
尤其是學生坐在課堂上學知識,如果無法做到換位思考,那麼也很難理解老師的 三尺講台
像孩子上課 東張西望、或 專注力不集中,除了要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之外,還要多幫助孩子意識到 課堂紀律的重要性
如何通過聊天來達到明確的適應效果?記得和孩子聊聊當老師的那些事:
「如果你是老師打算如何管理學生」
「假如有同學當眾違反紀律你會打算懲罰嗎」
「批改作業時遇到字跡潦草是種怎樣的體驗」
和孩子聊聊當老師的那些事,即便是無法做到 感同身受,在 換位思考里也可以建立一定的課堂概念
這就是和孩子建立 共情能力的魅力,也是幫助孩子養成 良好習慣、品行端正的高情商智慧
07
如果有陌生人敲門你會怎麼辦
(防范意識)
和朋友聊天時,她告訴我一件比較揪心的事
全職媽媽小梅獨自在家帶娃,差點就因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悲劇
某一天,小梅到臥房打掃衛生,因為擔心孩子搗亂,就把3歲兒子留在客廳看電視
不曾想,有個戴口罩的陌生男子突然敲響了房門
小梅的兒子呢,也因為剛打開門就被陌生男子 迫不及待往外拉拽
好在拉扯的第一時間,小梅從臥房返回,聽到響聲也連忙機智大喊:「老公,快出來看看,這是誰」
大概是陌生男子聽到家里還有其他人后,急忙道歉說「對不起,走錯門了」
而 驚慌未定的小梅,雖然和兒子暫時脫險了,但也因此留下了心理陰影
像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小梅從來不會讓孩子離開大人身邊半步
其實在我看來,不管小梅口中的陌生男子是真走錯門、還是假走錯門,我們對孩子的 安全教育一定不能少
尤其是 初懂懵懂的年紀里,一定要多跟孩子聊聊「不隨便開門」這個話題
比如:「如果有陌生人敲門你會怎麼辦」
這句話可以測試孩子對 自我安防指數的同時,也為孩子普及更多關于「不隨便給陌生人開門」的安全防護知識
08
如果給你50元錢你打算怎麼花
(計劃觀念)
有位媽媽問女兒「你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嗎」
女兒一臉稚嫩地回答:「從手機里來的」
原來,媽媽每次帶女兒出門買東西的時候都是用手機付款
這一方便快捷,也讓女兒 自然而然地認為:「錢就是從手機里來的」
而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快捷便利,我發現缺乏金錢觀的孩子是越來越多了
就拿表姐的女兒涵涵來說吧
年三十那天,奶奶給涵涵一千元壓歲錢,結果被小家伙隨手反扔垃圾桶
這一舉動當時嚇壞了表姐,也讓老人尷尬當場
如果說孩子年齡還小,倒不如說現在的很多孩子都缺乏金錢觀念
數字時代的消費便利,也讓很多年輕父母忘記了讓孩子體驗零花錢的 支配概念
請記得,從孩子3歲開始就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金錢觀念,這也是 品行教育里的一種感恩意識
比如,和孩子談談零花錢的如何規劃、如何消費:
「如果給你50元錢你打算怎麼花」
「你知道低于50元的商品還需要老闆找零錢嗎「
「如果你把50元換成1元、5元,那麼消費起來可能更方便」
讓孩子帶著消費、和數字去思考如何規劃支配,這種 有零有找的零花錢體驗,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可是一節生動的金錢觀教育課堂
09
你希望將來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理想目標)
有一個小男孩在接受采訪時被問:「你希望自己將來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說:「我想要當飛行員」
主持人接著問:「那如果將來有一天你當上了飛行員,但飛機爬到上空時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打算怎麼辦」
小男孩想了想說:「我會告訴飛機上的每一個人要系好安全帶,然后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在場的觀眾都紛紛嚷嚷起來,他們覺得男孩膽小懦弱、將來也無法成為飛行員
不料男孩又透露說「我還會回來的,因為我要去拿燃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別人說話不要聽一半,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事情中
也要知道,每一個小朋友心中都有一個偉大而充滿活力的夢想,幫助孩子建立 理想目標,成就他們更好的人生方向,請記得多跟孩子聊一些有關 理想目標的事情
比如,跟孩子聊聊未來的人生規劃:
「你希望將來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給你一份計劃表你會如何規劃人生目標」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你會怎麼做」
教育好孩子,其實做一個好的聽眾就可以了,鼓勵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理想的自己,在氣質上互相傾慕,在心靈上互相溝通,在世界觀上互相合拍
而那些能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便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那麼,關于高情商父母如何和孩子聊天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