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寶寶三歲前,添加輔食做到「3早1晚」,對娃發育有利,家長別做錯
一般情況下,寶寶長到六個月左右就要添加輔食了,而且最好要堅持到寶寶三歲,在這個時間段內正確添加輔食,對寶寶更有益,要知道。
那麼如何正確添加輔食呢?要注意的事情非常多,但要牢記,寶寶三歲前,添加輔食做到「3早1晚」,對娃發育有利,家長別做錯!快來看看吧,避免入坑。

【3早】
一、早些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長全了牙齒,才能咀嚼食物,那麼沒有牙齒的情況下,只能吃流質或者泥糊狀的食物,于是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期間,家長遲遲不給寶寶吃帶有顆粒狀的食物。很多人要等到寶寶一歲,也就是一歲前都吃的是泥糊狀這種不需要咀嚼的食物。

這麼做看似對寶寶好,實際上是大錯特錯,長期只給寶寶吃泥糊狀的食物,寶寶的咀嚼能力無法得到鍛煉,還會習慣吃不嚼就吞的食物,今后再添加顆粒狀的食物時,寶寶會很抗拒,適應起來很慢。
而且寶寶的咀嚼能力差,吃進去的食物容易傷到脾胃,對身體不好,也會影響營養吸收,對發育不利。
所以鍛煉咀嚼能力要趁早,正常情況下,寶寶長到八個月左右,就可以添加小顆粒的食物了。

二、早些讓寶寶吃肉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在吃輔食期間不能吃肉,不然吃了不好消化,對身體不好。其實這麼做是錯的,太晚給寶寶吃肉,會影響到發育。
因為肉中富含鐵等營養,早些給寶寶吃,可以及時補充生長所需的營養,不會耽誤發育。蔬菜等食物,雖也有營養,但和肉相比低了很多。所以肉要早點給寶寶吃。
一開始可以添加瘦肉泥、豬肝泥,等寶寶適應后,再逐漸增加種類,后面再做成碎末狀,鍛煉咀嚼能力。

三、早些鍛煉寶寶自己吃
有些家長給寶寶喂飯后就不肯撒手了,每次輔食做好,都會不自覺地給寶寶喂,這樣做不好,喂的次數越多,寶寶越不會自己吃。
想要寶寶早些會自己吃,家長要學會放手,一開始常給寶寶做些可以抓的食物,比如胡蘿卜條、西藍花、面條等,讓寶寶感受自己吃的樂趣,后面再慢慢地教寶寶用勺子等工具吃飯。
一般寶寶長到一歲左右,就可以這麼做了,當寶寶沒吃飽時,家長再喂。

【1晚】
一、晚些給寶寶吃重口味的食物
很多重口味的食物都很好吃,比如炸雞柳、糖醋里脊、紅燒肉等,但這些再好吃,也要晚些給寶寶吃。
如果太早吃些重口味的食物,會提前改變寶寶的口味,時間久了,寶寶容易出現挑食、偏食的情況,甚至會影響身體健康。

照顧寶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添加輔食方面,家長要更加細心,別弄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