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幼崽有三大「磨嘰神功」 ——吃飯、出門、睡覺!
尤其是睡覺,別看娃歲數不大,這磨磨蹭蹭的魔法攻擊,能對爸爸媽媽們產生日積月累的1萬點傷害。
俗話說, 長跑累死馬,孩子晚睡掏空媽!
更氣人的是,睡得晚就罷了,早上醒得比公雞打鳴都早,娃一醒,那大家都別想睡了:
現在的人類幼崽們,已經漸漸把晚睡做到了「全國統一」~
根據《中國寶寶睡眠白皮書》數據顯示: 我國嬰幼兒睡眠問題發生率高達76%。
這不免讓咱們跟著擔心起來, 孩子睡眠越來越少,強制孩子睡也不現實,這可怎麼是好?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孩子睡覺這點事兒。
睡多VS睡少
十年后有何不同?
我們對晚睡不好有著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但具體對孩子能有什麼樣的影響?
早在30多年前,就有人將這個問題的答案研究得明明白白。
1983年,加拿大路易斯威爾大學醫學院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召集了百對雙胞胎,對其進行睡眠情況和10年后成長情況進行跟蹤評估。
研究發現,雙胞胎中一個睡眠時間長,另一個睡眠時間短, 10歲時,睡眠長的孩子會比睡眠短孩子在智力和學習能力更強。
不僅如此,斯坦福比奈智力測驗之父劉易斯▪M.特曼博士《天才的發生學研究》指出:
長期缺覺的娃
會怎麼樣?
我們的睡眠會分為 深度睡眠 和 夢境睡眠兩種模式。
◆ 在我們睡著后,前半夜以深度睡眠為主,少夢,全身都會處在很放松的狀態;
◆ 到了后半夜,開始進入夢境睡眠,會做一些不著邊際的夢,還可能會說夢話。
這兩種不同的睡眠模式,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不同的影響力。
—— 記 憶 力 ——
曾經有一個相關的睡眠測試實驗,研究人員將志愿者們分成兩組,一組睡一覺,另一組一直不睡覺。
之后讓兩組實驗者去學習同樣的資料內容,再收回資料,考察他們的學習情況。
最后研究結果顯示: 第一組睡覺的實驗者,成績高出未睡覺組的20-40%。
所以,咱們平時總說睡覺多,孩子學習更好的根本原因—— 是提高記憶力呀。
孩子睡覺首先進入的深度睡眠中,大腦并不是停止工作,反而復盤工作, 大腦中負責記憶里的海馬體會將白天學到的知識、技能有效保存到大腦中存儲起來。
反之,睡眠不足時,海馬體就會罷工,拒絕接受新鮮知識,孩子的記性也會變差,記不住學過的知識。
—— 想象力和創造力 ——
前半夜深度睡眠對記憶的復盤完工后,就要進入 夢境環節 了。
后半夜,孩子開始在夢里,時而環游世界,時而進入童話王國,亦或者是回到冒險的侏羅紀公園......
大家發現沒有,咱們在做夢的時候,什麼離奇玄妙的事情都能實現,沒錯兒,孩子做夢的時候,正是 想象力和創作力迸發的時刻。
可那都是在夢里,能有啥用?
雖然孩子醒來后,很多時候是記不住夢的內容,但是通過夢,可以悄悄地 將孩子固有的僵化思維打破 。
一個睡飽了的孩子,思維會更加敏捷,看待問題時也會調用通過夢境打通的想象力思維,以不同角度去思考觀察。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大家發現沒有?咱們大人在晚睡或熬夜后,大腦就會像不會轉了一樣,思考問題也變得很遲鈍。
孩子也是一樣,這是因為,睡覺的時候,我們大腦中有一個叫 腦脊液的物質,就開始工作了。它們會在大腦中進行一個「大掃除」, 清除掉我們白天腦細胞間隙間的垃圾。
睡醒后,大腦中占內存的「垃圾」騰出地兒了,邏輯思辨能力得到整合優化,咱們的思維才能靈活轉起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更靈活。
長期缺覺的孩子 ,這些能力都會在一天天的睡眠減少中, 像溫水煮青蛙一般,記憶、判斷、決策等相關的認知功能都會減退。
不僅如此,覺少的孩子, 會影響到生長激素的分泌 ,不利于孩子的發育,尤其是對于身高。
還會導致免疫能力下降 、精神不振、體重減輕、降低食欲感、全身沒有力氣等直觀身體感受。
每天睡多久
才算達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發布《5歲以下兒童的身體活動,久坐行為和睡眠指南》,指南中建議:
1-2歲的兒童每天睡眠時間應為11-14小時;
3-4歲的孩子應該在10-13個小時;
5-13歲的孩子平均在10個小時左右;
14-17歲的孩子睡眠時間,建議不少于9個小時。
美國兒科學會還有一個家長可靈活操作直觀判斷孩子是否睡夠的方法:
在一天快結束時(晚上),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行為。
如果他依然溫和友好、配合度高、精力充沛,說明他睡眠充足且質量較高;
但如果他經常煩躁、愛發牢騷、容易生氣、脾氣古怪,則說明他可能有輕微、甚至長期的睡眠不足。
當孩子出現后一種狀況,其實是在提醒我們:應該讓他早點上床睡覺,他睡不夠!
很會睡覺的娃
這樣養成!
拋一個大家一定很想問的問題: 孩子幾點睡覺才不算晚?
兒童保健科專家曾給出過建議:
道理我都懂,奈何娃不受我控制,TA就是不睡怎麼辦?下面咱們就來具體講講如何養成一個睡覺不困難的娃!
1 晚飯趕早不趕晚
你沒看錯,娃的睡覺大業其實和晚飯也有著很大的關系。
凡事趕早不趕晚,孩子的晚飯也是一樣。
吃晚飯的時間過晚會導致孩子在入睡時腸道仍然處于消化的狀態。 這使得孩子難以進入睡眠狀態,孩子只會睡得更晚。
入睡前盡量避免讓孩子吃東西 ,會增加腸道消化負擔,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
2 4B睡前準備法
已知孩子需要在22點前睡著,那麼咱們就 不能卡著點 讓孩子說睡就必須睡著,睡覺這個事兒到底有多不受自己控制,我想失眠過的你們一定都知道。
娃有時并不是存心要和咱們對著干不睡覺,他們也是真睡不著啊。
想讓孩子早入睡,就要給出足夠的睡前準備時間。
比如,孩子10點入睡,那麼我們從8點半開始,就需要提前進入睡前準備環節。
這里推薦大家一個比較好用的 4B準備法 :
bath→ brush→book→bed
洗澡→刷牙→讀繪本→睡覺
更像是一種睡眠儀式感,讓孩子進入此項準備時,給大腦提前預告:即將進入睡眠模式。
另外,在陪孩子睡覺的時候,還可以通過 給娃按摩小手、腳丫、捏脊背、耳垂等,讓孩子放松下來 ,「催眠」一絕~
3 電子產品睡前不要看
孩子在玩電子產品的時候情緒會受到影響。
所以孩子入睡的時候會保持激動的情緒狀態,這時的入睡的時間變長導致有效睡眠時間減少。
另外如果孩子玩手機的話,也會潛移默化中以延長游戲時間縮短睡眠的時間。
4 孩子睡你也睡
孩子從小就會是模仿身邊事的,尤其是和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
當你晚上不睡覺玩手機打游戲,孩子也會學你 ,并且在你趕他去睡覺的時候用你反駁你自己,讓你無言以對。
因此,叫孩子睡覺時,咱們大人最好也和孩子一起睡,實在是有家務和工作的家長,咱至少「做戲」要做全套 (非不要不鼓勵)。
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咱們也要跟著睡,等確定孩子睡著后,再去做自己的事情。
5 多曬太陽,晚上助眠
你們有沒有這種體驗,曬太陽的時候,會產生想睡覺的感覺;不僅如此,當咱們蓋上白天曬過的被子時,也會因為陽光曬過的味道而更容易入睡。
有研究發現—— 孩子白天多曬太陽,會有利于晚上入睡。
平時有時間,可以多帶孩子去戶外做做運動、曬曬太陽, 讓孩子合理放電,適當動起來才能讓晚上更容易靜下來。
對了,趁著白天有陽光時,記得也給孩子的被子多曬曬,助眠真的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