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旅行風光
育兒分享
熱點新聞
娛樂明星
綜合推薦
装修
奇聞趣事
創業職場
心靈語錄
趣味測試
生活小妙招
軍事
设计
動漫影音
酷車
明星
獅城資訊
情感百態
科技遊戲
養魚
毛孩
全部
    
對父母冷漠的子女真是白眼狼嗎?了解這幾種心理后,會有不同看法
2023/04/23


文/蘭媽談育兒

放學的路上,一位媽媽忍不住吐槽說:

「現在的孩子都是怎麼了,一天說不上幾句話,你問他不回答,提個建議吧還嫌你煩得不行」

為什麼孩子越長大對父母的情感就越冷漠?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走 「斷親」路線,沒有多少 人情世故,和父母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冷漠

有人說,時代在發展,孩子們都需要 外出闖蕩,一年到頭只有春節才能和家人團聚, 聚少離多的情況下感情就越來越淡了

還有人說,老娘 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現在好了,翅膀硬了就飛出去不回來了,這就是不孝順的白眼狼

很明顯,最后一種認知是比較急躁而負面的,根本也不利于親子關系好轉

因為,子女并非生來就薄涼,既是情感上的冷漠,那就必定是在相處中體現的

子女對父母 情感冷漠了,這也不是 白眼狼行為,而是受到了一些心理傷害的影響

比如,在以下幾種心理狀態下成長的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就很難好起來:

第一種:

孤獨心理

所有孩子的冷漠都是 有跡可循

過去你所缺席的每一個日子,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內心傷害

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

那些和父母之間關系冷漠的孩子,童年記憶里的 孤獨感會很強

我就是那個和父母關系冷漠的孩子

可我的冷漠不是白眼狼、也不是不孝,而是揣著一顆 無處安放的孤獨心

因為 單親+留守的童年經歷,我和父親之間的互動幾乎是 屈指可數

即便是春節期間的 短暫團聚,每天不是 走親訪友、就是和朋友去 打麻將

童年期就有那麼一段時間,每到了春節前一個星期,我就會蹲在家門口的三岔路口期待著

希望老爸回家第一個見到的人是我,也希望某個時刻突然能看到親愛的老爸出現在我面前

可盼了又盼,等了又等

經歷了兩年的期待、和失望后,內心的 孤獨感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老爸的依賴、和思念就沒有那麼強了

等到長大后更是不知道如何相處,甚至父女倆見面時 生怯怯地喊聲「爸」,內心都會覺得怪怪的

後來,也因為長大后很少跟家里聯系,老爸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白眼狼」

對于這樣的稱呼,我不認可、更不服氣

畢竟,童年那段記憶對老爸的情感是那般深深愛

孩子需要你的時候 視若無睹,等到孩子冷漠后又跑來斥責「 白眼狼」,這是多麼糟糕的認知呀,而這種單方面的 情感攻擊也根本無利于親子關系

所以,不想孩子長大后跟你的關系變得冷漠,那麼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回應,別讓孩子帶著孤獨形成習慣性的冷漠

第二種:

羞怯心理

能和父母冷漠到連幾句話都懶得說

簡單地說,就是日常和父母的互動性太少了

比如,留守兒童、被拒絕、被否決,乃至經常被命令的孩子,就會因為缺乏自主感而慢慢變得羞怯膽小

我認識一個女孩就是這種情況

8歲年紀的她,一直都比較排斥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女孩說:「在人群中顯得好尷尬呀,還不如一個人待在家里有安全感」

其實,女孩并不是一開始就生得如此生怯膽小

記得上幼兒園時就表現得特別 活潑可愛,每次但凡是在街上遇見了,她都會熱情地打招呼

可之前活潑的孩子為什麼越長大就變得越冷漠了呢

我一直不理解這件事,也覺得百思不得其解

可某一次,女孩和她媽媽的對話讓我發現了問題所在

大概上一年級后,女孩開始沉迷手賬貼紙

那段時間每做一個精致的小作品,都會興奮地拿給媽媽分享

但媽媽對這件事并不怎麼友好,一看到女孩玩貼紙、做手賬,就不停地嘮叨打擊說:

「作業寫完沒有」「一天天就知道整那些沒用的東西,你要是學習有這一半用心,我也欣慰多了」「看你把地上扔的紙屑,實在是太不像話了,以后我再也不會給你買貼紙手賬」

大概是一次次否決、批評的情況太多了,成績才是王者的認知也在慢慢侵蝕著女孩的內心

她自卑著、甚至內疚著,總覺得「都是自己不好,總是惹媽媽生氣」

在這種比較悲觀的心理影響下,女孩就變得越來越生怯了

也可能是覺得出口很容易惹媽媽生氣,女孩也漸漸習慣用 「不言語」來減少傷害

可感情從來都是 靠經營、靠維持的,你越不說話、彼此之間就會變得越來越冷漠

所以,愛孩子一定要跟他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如果實在不能做到 感同身受,那就從 耐心傾聽開始吧,當你對孩子了解的足夠多時,彼此之間的關系自然就會拉近很多

第三種:

怨恨心理

還有一種孩子,他們或許對別人熱情友愛、偏偏對父母表現得冷漠疏遠

這種孩子往往存在家庭層面的 怨恨心理

就拿我的表妹青青來說吧

姑媽是一個 野蠻、強勢的性格,在她的字典里從來沒有「拒絕」二字

青青的童年生活雖然沒有過上 金絲雀的生活,但卻有著 籠中鳥的孤獨

因為,但凡是姑媽決定的事情基本上就沒有 反駁余地

幼兒園不想學字就被每天罰抄,小學不允許和朋友玩就被關在房里寫作業,國中想住校逃離家庭的壓抑氣氛也被同樣被剝奪了想法…

就這樣,在相對于壓抑的環境下,青青對姑媽有著很大的意見

特別是進入青春期階段后,叛逆心來了,兩個人經常爭得 面紅耳赤、雞犬不寧

都說沒有 自我權力的孩子,不離開還好,一離開就冷漠地不想回頭

青青就是這樣,大學畢業后和姑媽通話的目的只有一個:要錢花

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更是冷漠到沒有幾個電話

如果說青青就是屬于天生的 冷淡性格吧,可她過年回家和同學聚會、各路親友交談時,都表現得那麼 積極熱情、落落大方

有人說,這就是典型的吃里扒外

我卻不這樣認為,孩子對父母冷淡只不過是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而已

青青就曾告訴我:「我媽他們跟誰說話都溫柔,唯獨對我兇巴巴的,他們要是不愛我,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受罪」

這句話讓我認識到,原來人與人之間不止是溝通,還有共同話題、彼此尊重,乃至是否禮貌相待,這些都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

如果家長對外人善解人意、對孩子惡語相待,一方面會讓孩子照著學,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容易生出怨恨心理

而一個感覺不被愛的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冷漠、親情關系也是很難修補好的

第四種:

自卑心理

不想孩子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就不要讓娃們帶著自卑心理成長

朋友女兒小娟,今年8歲了

和班上很多孩子比起來,小娟是屬于比較自卑膽小的性格

什麼時候看上去,她都始終一副低著頭的模樣

平時很少參加集體活動不說,和同學老師交談也不敢直視眼睛

有一次,老師讓小娟在課堂上回答一個問題

可小娟站起來 支支吾吾也沒有說個所以然,老師只得換其他同學來回答問題

卻不曾想過,因為這個無意之舉,小娟回家就開始 悶悶不樂,第二天說什麼也不愿意再去上學了

朋友認為,這件事就應該找到老師談談,讓他們平時多注重自卑孩子的心理健康

可這件事情并沒有那麼簡單

老師沒有義務幫你看孩子,特別是在大環境的集體狀態下,即便是老師有心偏袒照顧,也會因為事情太多而無暇顧及

所以,孩子自卑、甚至偏愛情緒化,當前最要緊的就是幫他們建立自信心,在健康的心理影響下才能跟負面情緒抗衡

那麼,面對自卑心理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做好心靈溝通、親情感化呢?

首先,改變對孩子的看法,用積極、尊重和認可的角度去欣賞孩子

其次,停止對孩子說狠話,你對孩子說「早上好」,孩子也會對你說「早安」

最后,為孩子做好榜樣,家里、家外最好態度一致,從小樹立正確價值觀

自卑孩子就是缺乏正面的引導、和改善,如果不及時活躍家庭氣氛,讓孩子繼續帶著自卑心理去成長的結果,無非是陷入更加糟糕的親子僵局

可見,好的關系先從健康內心開始養護吧

第五種:

失信心理

有人說,每一個和父母不親的孩子,都經歷過很多次「失望」的內心傷害

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某些話、某些行為讓孩子受傷,也失望了

那麼,孩子的內心自然會 不知不覺形成排斥感,讓孩子始終帶著 正面光環成長,這也是保障 健康內心、態度端正的最直接方法

這一點,我自己就深有感悟了

因為,在家庭教育方面多數都是一個人在 孤軍奮戰,寶爸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時刻陪伴在孩子身邊,也時常生出內疚心理

而內疚心理的寶爸呢,為了 不得罪孩子常常是「話說得漂亮,卻很少真正實現」

比如,去年暑假時爸爸就承諾說「等你放假了,我就帶你去xx玩,買xx獎勵你」

當時女兒因為這件事情還開心了許久

好不容易 盼星星、盼月亮迎來暑假,也成功到爸爸所在城市小住一段時間后,爸爸卻對昔日的承諾忘得 一干二凈

雖然女兒沒有因為這件事大發脾氣,可我感覺到她跟爸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冷漠了

後來一次聊天才知道,爸爸一次次的 爽約已經讓她習慣、甚至失望了,因為不再相信爸爸、所以也就沒有了期盼

可見,父母的 言而有信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你的一句承諾或許覺得只是哄哄孩子、不得罪孩子,可孩子卻當成了真話,甚至還會整夜整夜期盼著

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良好關系還要建立良好的信任感

比如,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隨便承諾,既然承諾了就要盡量做到

又或者,如果實在是因為某些事情耽誤而無法履行約定,那就和孩子事先做好溝通,盡可能地讓孩子了解事情的原委,這是尊重孩子、也是信任孩子

那麼,關于子女對父母冷漠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40歲主婦的8個生活小「智慧」,經濟又實用,讓人不得不佩服!
2023/06/07
提醒中年人:不管有錢沒錢,這2種白酒不要碰,全是香精勾兌酒
2023/06/07
想買兩瓶飛天茅台,有急用,怎麼買?
2023/06/07
見過大世面的女人,穿裙子從不配平底鞋,看何超瓊、孟晚舟就知道
2023/06/07
建議中老年女人:穿褲子少搭配T恤,看看三木的打扮,你會有啟發
2023/06/07
楊冪帶火了一種穿法,叫「上半身全遮,下半身不穿」,減齡顯腿長
2023/06/07
等你老了,務必遠離這2種「廉價感」穿搭,懂得這4點更體面
2023/06/07
女人可以不戴項鏈、耳環,但這「2種」配飾一定不能少!美得高級
2023/06/07
中年大叔別總剪「板寸」,試試這幾種「鏟青」髮型,干練又帥氣
2023/06/07
今年流行白發「不染」,這種爆頂染越來越火,白發人群紛紛響應
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