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能稱為「高校」的,共計3013所,但在這之中, 只有1270所院校是本科。決定一個院校發展命運的,是每一名學生。
招生決定學校發展,這也是高校最在意的問題,但多數家長在報考時,借鑒的資料只有《大學聯考填報指南》,里面能看到的, 除了歷年分數,就只剩下學校名字了。
校名決定了家長的第一印象,最直觀的, 「清華」和「五道口職業技術學校」,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因此,擺脫尷尬校名,成了很多院校的夙愿。
河南這兩所高校正式更名,今年畢業的學生最幸運,身份「逆襲」了
河南省教育廳發布公示:當地教育局經過考察后, 通過了兩所高校的改名申請,今年的畢業生都樂開花了。
網友不解:改個名字而已,至于嗎?但看完學校名字才驚覺:改的好,從野雞大學,直接升級為優質本科了!
第一所改名成功的大學, 原名為信陽師范學院,先更名為信陽師范大學。學院變大學,簡單改變兩個字,對來年的招生影響卻不是一般的大。
對于很多本科院校而言, 如何去掉「學院」二字,成了學校最煩惱的問題。在河南當地,不止信陽師范學院對此執著不已。
許昌學院,作為地地道道的本科學院,辦學資質和綜合實力都不差,但卻因為名字,經常被誤認為是民辦的低質量專科。
這也導致許昌學院只在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地學生很少報考, 常年招生不足的情況讓校方很是苦惱。
為此,學校曾兩次申請更換校名。第一次,申請更換為「河南工業學院」,這個時候學校已經不在乎學院標簽了, 只想通過學校名稱,體現出自己的特色。
但由于政策嚴格,更名沒能成功。但校方并沒有就此放棄, 第二次又申請更名為「河南理工學院」,遺憾的是,又被拒絕了。
自己的失敗固然傷心, 但看到別人的成功,一定更加難受。看到有成功案例,許昌學院估計又要再次申請更換校名了。
學校改名更像改「命」,最成功的的當屬這所大學,改成「雙一流」
第二所更名成功的學校, 原來是鄭州工業大學的分立學院,即易斯頓美術學院,也是當地赫赫有名的藝術類高校。
現更名為「鄭州美術學院」,雖然名字簡潔了,但卻顯得更加有格調,「易斯頓」聽著很有國際氣息,但放在國內的地名后就顯得不倫不類。
況且現在,人們對國外水碩的偏見越來越深,這也導致了許多家長格外警惕這種名字聽起來很「國際化」的學校, 生怕是那種學費很貴但又學不到東西的「野雞大學」。
這兩所學校更名后,最直觀的好處就是, 招生問題會更加理想,畢業生也不必再礙于面子,不敢說出自己學校的名稱了。
高校改名并不罕見, 現在我們比較熟知的重點大學,也都經歷過改名的風潮。比如西南醫科大學,之前曾叫瀘州醫學院。
南京財經大學,原校名常被學生吐槽「太村」, 叫南京糧食學院;備受家長喜愛的華北理工,以前也有一個聽起來很奇怪的名字—— 河北聯合大學。
這些校名的更改都收獲了學生的肯定, 但中國海洋大學的改名,卻直接把學校抬高了好幾個檔次。中國海洋大學,校名大氣、唯美,而且國字號開頭的大學,給家長的第一印象也是最好的。
而在過去, 這所高校曾叫「角山東海洋學院」,一聽就是專科學校吧,後來又改成了「青島海洋大學」,但顯然比不過「中國海洋大學」。
之后學校的招生也是順風順水,發展自然蒸蒸日上, 如今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海洋大學的改名操作,可謂是非常成功。
寫在最后:
高校改名其實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 需要教育部門經過嚴格的審查才有希望被批準,所以許昌學院改名屢屢受挫,歸根結底是學校資質的問題。
至于 「五道口職業技術學院」、「海淀種豬選育場」、「海底撈大學」等,這些都是本校學生自己想出來的綽號,雖然好笑,但的確風格顯著。
校名決定第一印象,但校名再好聽,沒有教學實力,也不過是外強中干,希望這兩所高校改名成功后, 能專心提高教學水準,不要讓信任你的家長和學生們,在開學后感到失望。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