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知道,聰明的大腦會在手上顯「信號」

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知道,聰明的大腦會在手上顯「信號」
2023/04/20
2023/04/20

我們常說「 心靈手巧,手巧心更靈 」,越是聰明的孩子,他們的動手能力就越強。


就像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的確如此,加拿大神經外科醫師 彭菲爾德 ,經過多年科學研究發現,人的雙手在大腦皮層對應的控制區很大。


換句話說,手與五指在大腦皮層代表區的面積,幾乎與整個下肢在大腦皮層代表區的面積相等。



這就意味著,雙手的動作越精細、操作程度越復雜,在大腦皮層所占的面積就越大。


如果你發現孩子的小手很靈活,那麼恭喜你,這預示著孩子大腦發育的很好。


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是會在手上有所信號。


孩子手部能力發展特點


作為家長,我們要了解孩子手部能力發展特點,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孩子鍛煉手部能力。


如果你仔細觀察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會發現,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一般會有「 握拳」的動作。


慢慢地孩子學會了有意識地用手抓,等到他會坐起來的時候,喜歡用手扔東西;


學會走路的時候,喜歡用小手抓、對捏細小物體…


孩子的小手動作發展就是這麼神奇,我們成人是用雙手來做大腦發出的具體指令,而孩子的雙手是他們用來感知周圍的世界。


當孩子的小手變得越來越靈活的時候,這也表明孩子的智力發展越來越好。



著名教育家瑪利亞·蒙台梭利博士曾經指出:「兒童發展自我,必須通過自身的運動和雙手的活動才能實現。」


孩子雙手的動作發展,主要體現在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而這個發展也是具有階段性特點。


1-3個月的嬰幼兒,小手可以握成拳頭,會無意識地揮舞手臂。


4-8個月嬰兒,可以將物品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會玩弄手中的物品。


8-12個月幼兒,可以抓起、捏起物品,并用手中的物品進行敲打,能夠將物品從箱子里放進和拿出。


1-2歲的孩子,雙手會越來越靈活。他們可以有意識地涂鴉,會抓起勺子舀食物吃,可以用剪刀剪紙等。


可以說,孩子雙手精細動作發展,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孩子智力發展水平。



因此,精細動作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弄臟衣服,或者擔心孩子摸這摸那不衛生而限制孩子探索的欲望。


當你限制了孩子動手的欲望,其實也在影響了孩子大腦的發育。


孩子聰明與否,

關鍵在于手的鍛煉夠不夠


人的大腦一直在發展,一直在變化,孩子從剛出生到1歲,是其智力發育最快的時期。


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每天幾乎以1000毫克的速度增長,比他剛出生時的大腦發育增長了175%之多。


大腦發育進入爆炸式增長時期。


到了3歲,孩子大腦發育已經接近成人的80%-90%;

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成人大腦的水平。


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大約有140萬億個腦細胞,每個人相差不多。


但是腦細胞的使用率卻不同,就連最聰明的愛因斯坦腦細胞使用也 不超過5%



神經學家在測量腦細胞使用率的時候,會看有多少腦細胞上面有「 突觸」;


突觸是連接腦細胞的神經節點,也叫神經元。


突觸越多,說明腦細胞的使用率越高;突觸越少,腦細胞的使用率越低。


科學家發現,大腦突觸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就是0-6歲時期,其中0-3歲的孩子腦突觸增長最快。


腦突觸是靠外界刺激來形成的,若我們能在孩子小的時候,抓住機會,讓孩子不斷地通過雙手探索、思考,那麼孩子的大腦就會得到相應開發。


因此,3歲前,父母要有意識地鍛煉孩子手部精細動作,孩子雙手得到發展可以促使大腦神經得到發育。



3個方法,讓孩子雙手越用越靈活


孩子每一次用雙手進行探索,都在刺激大腦神經元連接,這種連接與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換句話說,孩子的手指越靈活,認知能力就越強,大腦也就越聰明。


孩子手指靈活這麼重要,那麼怎麼幫助孩子鍛煉手指,讓孩子更聰明呢?


1、三指捏、五指抓,手指越來越靈活。


蒙台梭利博士說:


「手的靈巧程度取決于孩子大腦的發展程度,就好像歷史的曙光與社會文明的發展相聯系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所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積累的生活經驗也就變多。


這些經驗提升了孩子對事物的判斷能力,體現在生活中,自然就越來越聰明。



在蒙台梭利教學中,幼兒動作的發展會遵循兩條發展路線,即手的發展和保持平衡能力的發展。


在蒙台梭利幼兒園,孩子們會從日常生活開始,在日常生活中鍛煉自己的動作發展。


如日常生活中的 三指捏、五指抓、夾、穿、縫、舀、編織等工作,都在發展孩子手部肌肉能力,手眼協調能力。


比如蒙氏日常工作「夾的工作」,這項工作夾子、容器和夾取的物品都是控制這項工作難度和保持幼兒操作興趣的重點。


投放不同的夾取物品,難度就不同,孩子需要通過學會用拇指、食指、中指協調持物,控制小肌肉的力量,夾住物品。


家長們也可以在生活中,利用家中常見的一些物品,讓孩子有意識地進行 抓、捏、舀、夾、剪等基本動作練習。



2、玩沙和玩水,發展孩子感知覺。


從心理學上來看,玩沙和玩水的游戲,對促進孩子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首先,玩沙子和水可以發展孩子的感知覺。


沙子和水都是無形的,可以隨著孩子的喜好而隨意變化。


當沙子和水從孩子的小手中流過,可以給他帶來特別的感官刺激。


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可以接觸到不同質地的沙子,比如潮濕的、干的、顆粒粗細不同的沙子等;


在玩水的時候,孩子也會感覺到柔滑流動的水,觸摸到不同的水溫。


就這樣,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的感知覺會鍛煉的越來越敏銳。



其次,玩沙和玩水可以練習孩子的肌肉動作和協調能力。


用沙子堆一個城堡,或者挖一個陷阱,拿著小鏟子鏟過來挪過去;


在這看似無聊、無意義的重復動作中,孩子鍛煉了自己的精細動作和協調能力。



3、允許孩子自由探索。


當孩子能夠靈活掌控自己的小手那一刻開始,他就渴望著通過親身的體驗來獲得各種經驗和認知。


他對周圍的世界保持著高度的好奇,想要到處去 「看一看」、「摸一摸」,甚至放到口中 「嘗一嘗」


然而,我們成人總會覺得孩子會碰著、磕著,或者弄臟了衣服,干脆束縛了孩子探索的欲望。


孩子的感覺器官異常敏銳,蒙台梭利博士將孩子的這一特性稱作「敏感期」。


她認為兒童是感官的探索者,感官探索的高峰期是0-6歲。


比如手的敏感期到來時,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


尤其是孩子微小事物敏感期出現時,對小洞口、小紙片、小紐扣等特別感興趣,非常喜歡用小手去摸、去探索。


手的靈巧程度取決于大腦的發展程度!


所以,孩子想要用手去探索的時候,是他的敏感期到了,成人不應該以各種理由阻止孩子自由探索。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腦學家托尼·布贊在《使用你的大腦》一書中指出:「 人腦就像一個沉睡的巨人。」


如何喚醒大腦并盡可能得進行開發,將決定了一個人發展的高度。


而雙手精細動作的發育,能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大腦靈活度,手指越聰明的孩子,大腦越聰明。


因此,讓孩子雙手動起來吧,幫助孩子開發大腦,巨人醒來之時,正是即將成功之日。

*每日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成長交流平台,一個有內容、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