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自己的孩子嗎?
估計這個問題一拋出來,就會有無數口誅筆伐。是啊,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呢?哪對父母想的不是辛苦點,累點都沒關系,只要孩子能成龍、成鳳?
父母愛孩子毋庸置疑,可是,孩子愛父母嗎?我是說,不只孩子小的時候,還有孩子長大以后,成家立業以后,他還會像小時候一樣愛父母嗎?
紅紅老家在農村,每次回去,總有老人一邊羨慕地說,丫頭回來了,一邊殷切地看進村的方向,怎麼我家孩子總不來,可能工作太累了吧!
和孩子小時候天生對父母的依戀不同,長大以后的孩子愛不愛父母,從3個細節就能看出來。
有些困惑,他是否愿意和你探討
孩子越長大越不愿意和父母說話了,有時候明明看著孩子像是遇到了困難,他就是不肯說出口,問得多了,孩子還會生氣,發火,怪父母多事。
相信這是很多父母都有過的經歷,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做起事來風風火火,說起話來,火氣十足。
其實,說到底,這是因為孩子有了小心思,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想要變得和大人一樣成熟。可是,在父母眼里,他們還是不懂事的孩子,甚至父母還會把他們的糗事拿來與人分享,讓孩子下不來台。
他們不但沒有得到渴望的認同,努力爭取的行為反而被當成了孩子的胡鬧。一邊是拼命想要獲得認可的不懂事的孩子,一邊是當玩笑看待的權威的長輩。
久而久之,孩子有了困惑也就不愿意和父母探討,親子關系也就淡了,孩子對父母的愛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一些心得,他肯不肯跟你分享
都說孩子不藏事,有什麼說什麼。孩子小時候,無論遇到什麼事,無論是開心還是不開心,他都會和父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他甚至還會繪聲繪色地進行表演。
比賽得了第一名,他會把獎狀鄭重地貼在墻上,洋洋得意求夸獎;考試取得了成功,他會開開心心回家等著父母夸一夸;甚至看到了好玩的事、愉快的經歷,他都會在第一時間跟父母分享。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他的喜悅,他的憤怒,甚至他的沮喪都不再和父母分享,親子之間有了隔閡,這樣的孩子,即使再愛父母也不會表現出來,可能剩下的只是孝順、乖巧的外殼。
即使他就在眼前,心里的想法也遠在天邊,至于對父母的愛,可能也不如想象得那麼深沉。
力所能及的事,他會不會搭把手
有個故事說,三位媽媽在背米回家的路上紛紛夸贊自己孩子孝順。後來,在路上就遇到了自家孩子,第一個媽媽的孩子見了媽媽,不言不語自顧自回家;第二位媽媽的孩子一邊說媽媽辛苦,一邊牽著媽媽走;第三位媽媽的孩子,二話不說就接過媽媽的米袋,然后牽著媽媽的手離開了。
哪個孩子更愛媽媽?答案不言而喻。
有人說,愛不一定擲地有聲,也不一定是豪言壯語。但是,愛一定能暖人身心,它一定充斥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如果家里的孩子,在看見家人做家務時不言不語,在看見父母辛苦付出時無動于衷,甚至被呼喚幫忙時都懶得搭理。這樣的孩子對父母能有多少愛呢?
曾經有位媽媽非常悲傷地說,為了照顧好孩子,她辭掉了工作,遠離了社交,把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結果,孩子不但不感恩,反而說她多事,在她讓孩子幫忙洗碗時回答她: 你看我像是做這種事的人嗎?
她說,那一刻,她感覺天都塌了,她已經能預見自己凄慘的晚年生活了。
那麼,怎麼才能養出一個懂得愛父母的孩子呢?
無條件的愛,有邊界
愛孩子是本能,也是天性,孩子的安全感也主要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
但是,無條件的愛,并不意味著溺愛、放縱,無條件的愛其實也有邊界。
身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需要教會他們怎麼與人相處,還要帶著他們認識世界。
但是,正如那句話說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正因為我們愛孩子,我們為孩子想的才要更深遠,要讓他們以后走的路更好更寬。
讓孩子小時候有無條件的愛保駕護航,在孩子身上出現偏差時也能用愛來約束孩子的行為,讓他成長為一個端方有禮的人。
愛人先愛己
很多時候,家長全身心投入到照顧孩子的事情中時,很容易忘了自己,總想著孩子太小,離不開家長,他什麼都不會,事無巨細都應該家長來。
過分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家長忘了自己,也導致孩子間接地忘了家長。當家長想讓孩子幫個忙洗碗、掃地時,孩子理所當然認為,這不是我該做的。
說到底,是家長舍不得用孩子,愛孩子時忘了愛自己。越舍不得用他,他越體會不到家長的不容易。
每個人都有變老變慢的那一天,我們能陪孩子一陣子,卻無法陪他一輩子。因此,愛孩子時不要忘了愛自己,一個足夠愛自己的人,才有余力愛別人,也才能感染他人,對孩子更是如此。
做榜樣,不做督軍
每個人都是從不會到會,從生疏到熟練,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更要做好孩子的榜樣。
可惜,很多時候,我們會無意識地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做錯的地方,卻忽視了孩子為了獲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本來是促進孩子成長的契機,結果卻在有色眼鏡下中變成了監督孩子的直升機。
都說,年輕人需要指點,但是不需要指指點點,孩子也是如此。他不會喜歡在努力向前的路上被人兜頭潑冷水,也不會愿意在辛苦付出的時候被最親近的人一再挑刺,被逼著前進。
孩子需要的是榜樣,是給他加油打氣的伙伴,而不是只會打擊他的督軍。
愛是相互的,尊重和感恩也是,沒有夸壞的孩子,只有打壓過頭的失敗者,想要孩子有愛心,懂感恩,我們要做的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