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蘭媽談育兒
女兒班里昨天開家長會了
在長達2小時的家長會里,最讓我受益匪淺的還是孩子學習磨蹭這件事
而說起孩子學習磨蹭呢,大部分家長都認為磨蹭背后無非是兩個原因:
第一,基礎太差,孩子不會做題
第二,貪玩心強,孩子總想著玩

從表面原因來看,基礎能力差、貪玩心強似乎是主要的影響力,但其實還有一種影響更容易成為孩子的學習干擾
它就是來自父母的情緒
為了突出這個主題,老師還給我們簡單地描述了2個例子

例子1:回家寫作業太急了
班主任孫老師,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美女教師,待人友善、親和力強
像孩子帶著滿是油漬的作業本到學校,難聽的話從她嘴里出來也是那麼的真情有理
孫老師先是告訴大家:「我不需要家長幫忙批改作業,這是老師的事」
接著又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有些孩子的作業本交上來,滿是油漬,甚至還粘著米飯菜葉」
說完這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后,孫老師還順了順衣袖打趣地說「講真的,這樣的作業本批改的時候都怕把我袖子弄臟了」
這樣的話,或許聽上去可能有些傷某些家長的自尊,但從某種角度來說,孩子看待作業本的態度就決定了寫作業的態度

正如老師所講的那樣,剛吃完飯就在沒擦干凈的餐桌上寫作業,那該是有多急呀
最重要的是寫作業這件事需要慢功出細活,你越是急、大腦就越容易短路
確實如此
在老師講這個例子之前,我自己就親身經歷過一次
那個時候女兒還沒有上小學,從幼兒園大班開始老師也慢慢布置一些書寫、和背誦的作業
某一天,幼兒園布置的任務是背誦《夜宿山寺》這首詩
女兒回家后也一直念叨說:「如果明天背不會就站在教室門外」
那不睡覺、不吃飯也要勵志背會的詩,可怎麼讀、怎麼記就是不過腦
直到時間悄悄地進入了深夜,女兒還依舊焦急地拉著我 陪讀,如果稍有怠慢,脆弱的她就開始 玻璃心了

看到陷入焦急狀態的女兒,我明白:你越是急、就越是記不住
于是,我安慰女兒說:「你已經表現得很不錯了,大腦也需要休息才能把這些東西記下來,如果現在乖乖睡上一覺,明天早上再大聲讀幾遍肯定就會背了」
果不其然,當你的心態放松了,看待一切事物都簡單多了
而放松狀態下的女兒呢,清晨只是大聲讀了3遍,就能很順暢地把一整詩順利地背誦下來
可見,好的學習心態對孩子的學習效率也是至關重要的

例子2:好心輔導卻先發怒
「你長耳朵沒,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
相信大家可能都很難想象得到,這句話居然是出自于一個小學生之口
就連老師當時聽到這句話時也是覺得 不可思議的
而在孫老師的 繪聲繪色模仿下,我們也見到了事情背后的真相
老師說:「你幫同桌輔導作業,這本來是好心好事,可為什麼要發那麼大脾氣呢」
學生答:「脾氣大嗎?我媽平時在家的嗓門可比這個大多了」
簡簡單單的對話,卻完美地體現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這句話

特別是在這種鏡像環境下,家長平時的 言行舉止也都會給孩子產生 潛移默化的影響
比如,遇到一個小動作就批評貪玩心太強,遇到一個字沒寫好要求擦了重寫,遇到基礎題不會做又罵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
很明顯,家長用急躁的性格去輔導孩子,那麼孩子也會用 急性子去書寫作業
像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呢,可能還會因為父母的過多嘮叨、和批評而產生 逆反心理
同學之間是因為好心而輔導,家長與孩子之間卻是責任、也是一份影響力
如果家長不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帶來 正能量傳遞,那孩子就很容易受到焦躁影響而急性子看待學習
正如,女兒帶著 急躁心理背了半個晚上詩都沒有效果,反倒清晨大聲讀幾遍就掌握通順了
這就是 排空焦躁、梳理急性子的妙處,真正的學習也是 一心投入、認真對待
特別是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小學生,他們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很容易不受控制

就像老師所說
有個別孩子從家里拿零花錢買捏捏樂帶到學校玩,當其他同學見到這個從來沒有看到的 新奇玩意兒后,開始是單純地喜歡羨慕,到後來就會 情不自禁地也想擁有一份
因為沒有見過,所以想要擁有
可是,能回家拿零花錢的孩子可能就自己去買了,那沒有零花錢、或者拿不到零花錢的呢
前不久
女兒想要買一盒馬克筆,考慮到金額太大,我就陪著她到學校門口的文具店用手機支付
由于當時正處于上學路段,校外文具店也簡直如春運一樣 擁擠
當時我還注意到,中午上學時間段的 文具店格外忙碌,老闆還特意把親戚們都叫來幫忙看店
看著 推人不動的擁擠學生,再看看一排站著一個人專門監督的局面,我不解地問出聲「門口不是有監控嗎,小朋友們應該也不會渾水摸魚的」
老闆尷尬地笑笑說「小孩子嘛,就是經不起誘惑」
看來老闆 小心謹慎背后是有前車之鑒的,而孩子成長經不起誘惑如此,寫作業的磨蹭問題也是如此
只有先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 學習習慣、品格修養,才能在自我成長這條路上慢慢走出屬于自己的優秀腳印
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孩子提升好習慣、養成品格修養呢?參加完這次家長會后我總結了這些養育路徑:

•懂得控制情緒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這樣去批評他們的孩子:
「真不知道這孩子性格隨了誰,脾氣那麼大,動不動就哭鬧、摔東西,家里時常都是雞飛狗跳般的戰爭場面」
「看看家里那個不聽話的孩子,感覺最怕帶她出門了,特別害怕情緒突然失控起來的時候,就跟個小無賴一樣讓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明明就是孩子自己犯了錯,卻動不動無理取鬧、還莫名其妙地亂發脾氣,教育個孩子怎麼就那麼難呢」
事實上,任何事情一旦碰上了抱怨,就很難生出好的結果

孩子亂發脾氣、或者明知故犯,那是因為他們在情感和生理發育上超過了自身接受能力
不能理解、無法理解、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做不到工作、家庭和教育的情緒分離
在了解情況前先做到這三件事:
1、蹲下來和孩子平視
2、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
3、幫助孩子提出恰當意見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教育好孩子的基礎
特別是孩子做錯事、表現得抗拒或者不服氣的時候,這三步靜心法可以有效調節情緒,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做到真正地對事不對人

•營造良好氣氛
女兒的數學老師是修心理學的
此番家長會,除了班主任 用心良苦地做好家校共育之外,數學老師也講述了她的一些養育心得
她認為,好的家庭氣氛是決定孩子的 成長底氣,特別是有了二胎后的家庭,大部分 親子矛盾都是從偏愛、和失寵開始的
而說到二胎家庭后的親子矛盾,這就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經歷的一件事
周末去爬山時遇到這樣一幕
爸爸抱著年幼的妹妹,媽媽拉著7、8歲的女兒,一行四人的 周末出游本來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可接下來的 拌嘴插曲讓美好的心情不再美好了
因為妹妹餓得 哇哇大哭,大家才想起來出門前只裝了奶粉、忘記把奶瓶帶上

爸爸知道后指著媽媽大罵:「你一天天能干點什麼,連裝奶瓶這件事都能忘記,我看以后就待在家里別出門了」
媽媽被罵后又轉過頭向大女兒埋怨說:「不是告訴過你,記得提醒我把奶瓶裝上嗎,以后還能指望你做些什麼」
女兒強忍著委屈弱弱地回了一句:「我忘記了…」
一段家庭教育,最怕遇到的就是不分 青紅皂白的批判責備,更害怕有了二寶后認為大寶就應該聽話懂事
如果因為小寶年齡小就應該得到 呵護,那麼對大寶將會是一種心靈上傷害和拋棄,而健康的教育也不應該在沒有必要的責任推卸上消耗彼此
所以,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氣氛一定要做好家庭氣氛的和諧與安寧
包括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共同去愛孩子
還包括育兒先育己的責任劃分,特別是在孩子犯錯時家長也要跟著一起尋找自身原因
當我們找到那份可以帶動孩子改錯的影響力時,良好家庭氣氛也就營造到位了

•家校共育勤配合
鏡像環境告訴我們: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也是不可忽略的成長榜樣
特別是我們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時,并不是站在教育者的位置去 批判、糾正,而是做到和孩子一起共成長
就像此番的家長會,老師還現場做了一個小調研:孩子放學回家后是自己寫作業多,還是家長陪著寫作業的情況多
結果,通過舉手表決的簡單統計,我們發現全班54個學生里,自己寫作業、和陪著寫作業是屬于平局

關于這個小統計,老師給出的建議是:
1、放養不等于放羊,對于一些自律性差的孩子要做到適當引導,像寫作業磨蹭、效率太低的孩子,就要引導他們做好預熱準備,包括:制作計劃表、安排作業順序、規劃單科完成時間
2、陪讀不等于監督,孩子寫作業時不要打斷思路,哪怕孩子遇到不會做的問題,也讓他們先獨立思考一遍,等到最后再去查漏補缺,這是一個習慣,更是獨立完成學習的態度建立
3、孩子學習家長別閑著,可以搬個椅子坐在孩子旁邊看書,哪怕是讀讀小說,也是把對書籍的熱愛傳遞給孩子,并形成對閱讀熱愛的潛移默化影響
4、習慣是慢慢產生的,家長要學會去等待孩子慢慢成長,一個星期不行,就兩個星期,兩個不行就一個月、或者兩個月,當你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與信任時,孩子自然會一天比一天優秀
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場獨角戲,家長也好、老師也罷,為了祖國的這些花朵,大家都嘔心瀝血地期待著、教育著、也付出著
而在教育這條路上呢,家長也應該 盡可能地做好家校共育的勤配合,尤其是老師向家長反映某些問題時,說明這就是孩子當前存在的最大問題

這不,昨天才開完家長會
老師今天就發信息反映說「孩子上課傳紙條,還商量著把錢帶到學校」
經過老師在學校的提醒與教導后,我發現和女兒之間的溝通確實輕松多了,沒有以前的 爭鋒相對、也沒有 一言不合的爭吵
都說「良人一言三冬暖」,家校共育里的老師就像是起到裁判的作用
如果孩子在學校就已經意識到了錯誤,那麼回家后就 大機率地減少了親子間的 雞飛狗跳
因為,老師是孩子學習路上的指點迷津,也是家長教育路上的良師益友
當你像一個學生一樣向老師求助問題時,老師看到了家長重視教育的態度,在學校自然也會更關注被注重教育的孩子

那麼,關于孩子學習磨蹭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