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個小男孩的視訊。
與周圍同學在聊天、吃零食不同的是,小男孩完全沉浸在眼前的書里,外界的嘈雜與他無關。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說: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專注力越好,學習效率越高。」
深以為然!
還記得北京奧運會上的「青蛙公主」谷愛凌嗎?
她憑借一個從未有人嘗試的超難度動作,斬獲奧運金牌。
還以近乎滿分的成績,考入美國名校斯坦福大學。
談到如何平衡學習和滑時,谷愛凌分享道:
「我要是寫作業的話,就是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做,然后用百分之百的時間去滑雪,這樣我就能滑到最好的成績,在學校得到最好的成績。」
超高的專注力,做事時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
這就是谷愛凌為什麼能同時兼顧好學業和訓練,取得別人望塵莫及成績的原因。
專注力水平的高低,似乎成了「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分水嶺。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擁有超強的專注力。
現實情況卻是:
孩子理解能力太差,學習跟不上。作業寫的拖拖拉拉,好多題都錯了!上課一點也不專心,東張西望!
加上來自周圍事物的誘惑:電子產品,手機游戲,短視訊等也在著孩子的注意力。
2004年,《大眾醫學》雜志就組織全國100多名專家,分析10個會影響兒童學習的問題行為,最終,「專注力差、容易分心」高居榜首!
孩子專注力差,是一直困擾父母的問題所在。
1.專注力,是孩子能力發展的底層能力
專注力作為孩子發展的底層能力,如果沒有培養好,其他方面的能力, 如記憶力、想象力、邏輯思維等能力等也很難得到良性發展。
正如蓋房子如果底層的地基沒有打好,那蓋好的房子也是搖搖欲墜的。
前段時間,全國百強中學衡水中學的一位高級教師,做了一個試驗。
她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是成績較差的,一組是成績優異的。
觀察一段時間后老師發現:
成績較差的學生:上課經常分神,即使老師和家長在旁邊盯著,也無法認真專注學習;
成績優異的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里,學習的專注力非常強,往往一坐兩三個小時,都可以不受外界打擾。
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并不一定是更聰明更努力的。之所以他們能學什麼都快,學什麼都能學好,絕大部分原因在于他們很強的專注力。
這也與心理學上的馬太效應,不謀而合。
專注力強的孩子,學習效率高,理解能力好,他們的學習起來如魚得水,更享受學習。而專注力不好的孩子,效率低,吸收知識的能力差,導致學習起來吃力,更加不喜歡學習。
這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也是當今學生狀態的真實寫照。
家長如果忽略對孩子底層能力——專注力的提升,無異于緣木求魚,南轅北轍。
2.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不能「靜待瓜熟」
一篇發表在《英國教育心理學》期刊,研究調查了5-12歲孩子的學習成績與其他行為問題的關聯。
結果發現學齡期兒童的專注力表現,對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這些研究認為提高學習成績最佳的方式就是改善專注力問題。
有的家長可能會認為:是不是孩子長大了,專注力自然就會提升?
這是一個認知誤區:
孩子注意力不好的問題,并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動消失,甚至可能變得更糟,影響到孩子個人學習和成長的方方面面。
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需要家長把握好黃金期,專注力訓練越早開始越好。
3.孩子的專注力,可以通過訓練提升
哈佛的心理學家,曾經通過一個小游戲,證實: 孩子的專注力,可以通過訓練提升!
研究人員準備了一張帶有25個小方格的表格。
將1到25的數字順序打亂后,填到表格里。
讓參加測試的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將1到25的數字按順序一一找出,并用秒變計時。
結果發現:
7-8歲的孩子,按順序找出這些數字的平均時間為40-42秒。
此后,研究人員每天對參加測試的孩子進行訓練。
一周之后,時間縮短到25-30秒。
一個月以后,時間縮短到十幾秒。
有遠見的父母,會懂得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及時尋找解決方案。
孩子專注力出現問題,通過專業訓練機構的科學評估,專門的設備儀器,加上專業老師的指導,可以科學有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研究結果顯示:
人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腦電波來提高注意力。
2020年2月份,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神經科學家Desimone教授在《神經元》(Neuron, 影響因子14) 發表人類腦磁圖MEG研究:
競思(點擊了解機構詳情),是一家采用科學腦電生物反饋技術,進行注意力訓練的專業教育機構。
采用美國進口的腦電生物反饋技術搭配輔助訓練相結合的形式。
訓練方式寓教于樂,形式豐富多樣。讓孩子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注意力水平。(點擊了解課程詳情)
早期孩子通過專業訓練專注力,對他今后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意義重大。
哈佛大學前任校長魯登斯坦說過:
「要想成為哈佛的優秀學生,不可或缺的就是專注力,而「普通學生」和「優秀學生」之間的差距,可能就體現在「專注力」這三個字上。」
有遠見的父母,都在提升孩子專注力的能力上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