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份,各年級的同學們已經逐步適應了新學期的校園生活,個別學校已經組織了第一次月考模擬,注定又會有一批小倒霉蛋,遭受家長的批評甚至是「毒打」。
與四月份一起到來的,還有春季學期的第一個法定假日——清明節,作為傳統節日,就算是小學生,也會從語文課堂上,了解到其深刻含義。
貴州一名剛讀小學的男孩也是如此,清明假期,家長帶著小學生,去老家祭祖,懷念已經過世的奶奶。
可以看出,小學生和奶奶之前的關系很親密,因此雖然已經不在一個世界,但小學生對奶奶還是有很多話要說。
家長開玩笑式地逗他:你有什麼愿望可以跟奶奶說,她在天上會聽到的,小學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然后繼續碎碎念起來。
正當家長感動于學生對奶奶的思念之情時,卻聽到學生在小聲嘀咕著: 奶奶,保佑我不用寫作業,也不會挨打,然后每次考試都能被考100分。
家長聽后又氣又樂,把這段視訊分享到了網上,也逗笑了許多家長和老師,大家紛紛被小學生的天真和單純給打動了。
面對其他家長的喜愛,小學生的家長也出面回應:孩子今年讀一年級,平時的成績就不太好,以前每次考砸了,都有奶奶護著他,因此才對著奶奶許愿,希望能不用寫作業,也能考100分。
不過雖然行為很單純、可愛,但家長也理智地表示:絕不可能縱容學生逃避學習的想法,已經嚴肅批評教育了。
有愛湊熱鬧的大學生評論:現在的小學生學習壓力都這麼大了嗎?但就算學習辛苦,也不能把這份學習壓力,轉移到奶奶身上呀。
從這名一年級的小男孩身上,筆者看到的,不僅僅是小學生的單純和善良, 更有家長值得點贊的教育方式。
當家的教學環境,追求超前教育的家長層出不窮,雖然并非所有家長都認可這種教學模式,但對教育的焦慮,還是不可避免地讓許多家長迷失了初心。
尤其是面對小學低年級的成績不理想,就有一些家長選擇提前給學生補習功課,節假日也不得空休息。
但超前教育只是把提前學習了知識,對學習成績有顯著的提升, 不代表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觀念得到了改善。
就比如這位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 對成績的重視并沒有讓他對教育的重點本末倒置,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對寫作業這樣重復的學習方式,有排斥心理是很正常的。
這種學習觀念如果不矯正,是很難通過補課這樣的方式做出根本性質上改變的,這位家長沒有選擇打罵這樣極端的教育方式。
而是嚴肅地和學生溝通,和學生分析寫作業的利與弊,幫助學生意識到,作業是對知識的鞏固,在學習環節中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不用寫作業,看似很輕松,但成績不會欺騙你,想考好成績,逃避寫作業的任務是不現實的,與其向奶奶許愿,不如認真對待作業。
家長在教育低年級學生時,可以采用以自身為例的方式,不僅可以拉近自己和學生的距離,還能讓學生切實地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同時,也要注意以友好的方式去溝通,減少居高臨下的指責和批評,多些平心靜氣地相處,會讓學生更樂于和家長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
國內的教育氛圍,相對比較壓抑,多數家長更愿意用嚴厲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努力進步,但在實際的教育環境中,適當的鼓勵式教育,要比一味地批評打壓,更容易起到成效。
寫在最后:
最后,家長應該理智看待學習成績,學生成績不佳有很多原因,但挖掘到原因并不意味著家長能百分百地解決問題。
換位思考,家長曾經作為學生時,也未必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教導,而當自己也從學生的角色過渡到家長時,反而更容易對自己的孩子「高標準、嚴要求」。
在學習這件事上,習慣遠比當下的成績更加重要,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分數只是一時的,但習慣的養成,卻能讓學生受益終身。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