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為啥男孩長大后和媽不親了?親子溝通三個重要階段,媽媽不可錯過

為啥男孩長大后和媽不親了?親子溝通三個重要階段,媽媽不可錯過
2023/03/16
2023/03/16

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豆芽媽媽。

寶媽群里有位媽媽很苦惱,向姐妹們訴苦:

「我兒子小時候可粘我,一會不見就哭鬧,為什麼越長大,越不愿意搭理我呢,說他幾句,還嫌我嘮叨。」

很多姐妹都有同感,尤其是家有男孩的,感觸更是深刻。

小女孩小的時候,是自己的「小棉襖」,長大了,好多和媽媽處成「母女姐妹花」,一起逛街、旅游、約會。

反觀很多男孩,難道真是個中看不中穿的「皮夾克」嗎?

曾經小時候也是軟萌可愛,成天媽媽、媽媽的喊著,還會給媽媽說情話,夸媽媽漂亮,但是越長大越氣人,輕則和自己「橫眉豎眼」,嚴重的還能和媽媽處成了「愁人」。

為啥男孩長大后和媽不親了?這是很多家庭的疑問,也是媽媽的心頭之痛。

其實,在男孩的生命成長過程中,有三個重要階段很重要,在日常親子溝通中,父母如果能夠了解其背后的成長規律,適時規避、正確引導。

那麼,男孩長大后,和原生家庭尤其是媽媽的關系也差不到哪去。

第一個階段:0—6歲,用盡天下「溢美之詞」夸贊孩子

《養育男孩》中提到0—6歲是男孩的「溫柔期」,也叫做「溫柔歲月」。

男孩因為其生理構造,比起女孩來說,更缺乏安全感,也會更依賴媽媽。

在孩子斷奶、入園等要承受心理重大變化的時期,男孩對分離焦慮表現出更為敏感。

這個階段是男孩和媽媽建立親密關系的關鍵期。這時候的男孩完全屬于媽媽。

事實上,很多媽媽也能全身心的感受到這個階段孩子帶給的甜蜜體驗。

情人眼里出西施。這時候的小男孩,完全就是媽媽的「小情人」,看自己的媽媽就是全天下最溫柔、最漂亮的人,沒有之一。

所以,當孩子全身心愛著我們的時候,媽媽也要用力抱緊孩子,多夸贊孩子。

不要害怕夸贊孩子會讓孩子驕傲、不好管教諸如顧慮,要知道,孩子是夸不壞的。

孩子也是敏感的,尤其對于小小嬰兒來說,他們雖然不會說,但是感受力卻是超強。

媽媽經常給他說「情話」,孩子接受到父母的語言刺激多,大腦皮層也會發育更好,尤其是在情感上和父母親人的連接也會更緊密。

第二個階段:6—12歲,用「情感引導」的方法鼓勵孩子

等孩子步入小學階段,6—12歲的時候,正是小小少年初步長成的階段。

這時候的男孩感受內心世界的召喚,「中二」之魂熊熊燃燒,對英雄充滿幻想和敬畏,嘗試成為一名男人。

他們渴望能夠接受到來自外部世界的贊美和激勵,證明自己是一個有力量的人。

也希望和爸爸更親密接觸,但是在叛逆期又喜歡挑戰權威,經常會引發一些家庭「父子大戰」。

這時候,媽媽扮演好家庭「調節劑」的角色,幫助孩子在和父親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

在日常親子溝通中可以試試「情感引導」的方法:

「情感引導」是美國家庭與兒童情感治療師金伯莉首創,并且在家庭教育中得到踐行和驗證,是一種可行的情感溝通方式。

首先,發現孩子問題。發現孩子作業沒寫完,大人想不要焦慮抓狂,只需平靜的陳述事實:我發現你今天的作業還沒做完。

其次,解決孩子情緒。時間有點晚了,媽媽知道你寫了很長時間的作業,也累了。你這時候一定不想再掏出作業本寫作業了吧。

再次,引導解決問題。你說: 當日事要當日畢,你今天作業沒寫完,你看你是這會補,還是明早早起寫?

最后,表達同理心。無論孩子作出哪一個答復,相信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只需認真聆聽,復述孩子的選擇,表達出同理心,「無論多早或者多晚,媽媽都陪著你一起」。

少年時期,母子關系的紐帶就是支持和肯定。經常用欣賞、微笑回應孩子,孩子也會對學習和生活充滿自信和熱情。

第三個階段:12歲之后,媽媽要學會「閉嘴」

有一句話說的好,真正的母愛,就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孩子尤其是男孩在低幼齡期,他的世界渴望媽媽的用心參與。

一旦男孩到了青春期,注定媽媽以往的教育模式不再適合他。

這時候的媽媽要退后一部,多觀察多傾聽,默默陪伴孩子走向成熟,向真正的男人邁進。

很多有男孩的家庭,守著青春期的孩子,像守著一個「老虎」般小心翼翼,就怕一句話說不好,就引發家庭矛盾,孩子離家出走。

媽媽也是感覺力不從心,明明一顆心在孩子身上,為什麼孩子就是理解不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到了12歲后,父母要學會閉嘴。

與其在孩子后面一直碎碎念,耳提面命讓他好好學習,總是質疑和批評孩子。

不如安靜的陪伴和得體的退出,相信孩子的內驅力以及處理事情的能力。

其實孩子什麼都懂。

大寶前幾天就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最近要準備臨期的考試,還要忙著畢業答辯,也是分身乏術。本來想忙中偷閑回去找孩子們玩。

大寶極力勸阻我,對我一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直呼:這肯定是要出啥幺蛾子。

但是同事卻說:說不定孩子長大了呢。

事實上,確實,我沒有回家的三天,他不僅把古文背誦的非常流利,平時三催四請讓他完成的練字、看書、閱讀等課外作業,他也完成的很好。

看來,我還是不夠信任孩子啊。

家長的養育態度,決定孩子長大后和父母的親密程度。

愿我們的孩子都能在愛中成長,生命圓滿而具足,長大后也能活成一道光。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和你親嗎?你們溝通存在困難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