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8090后,回想起中小學時期,一定對老師懲罰學生不陌生。
那個時候,老師「修理」學生的方式有很多:高聲斥責、拿戒尺打手心、讓學生去教室外面罰站……
但不論老師如何懲罰孩子,家長們的態度都挺統一:這孩子就該揍,老師,他不聽話你盡管打,打是為他好,打壞了算我的!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校園的管理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義務教育法》中明確規定禁止老師體罰學生,此外,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保護,在一些父母看來,老師打學生手心這樣的懲罰,不僅會讓孩子受皮肉之苦,還多多少少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
也正因如此,老師一旦拿出戒尺來管理學生,就很容易被家長投訴,被學校懲罰。
不久前,江蘇泰興某中學的一位老師就因為用戒尺打學生手心而給自己惹來了麻煩。
視訊中,一位老師當眾用戒尺狠狠地抽打一位學生的手掌心,這一幕被班里其他同學悄悄用手機拍了下來,并上傳到了網絡。
由于輿論的發酵,這件事情也引發了當地教育局的觀注,對于老師體罰學生一事,學校表示若屬實或將責令該老師停職。
有意思的是,原以為很多網友看到視訊會斥責這位體罰學生的老師,但令人意外的是,評論區里竟有眾多家長表示支持老師適當體罰學生。
有網友表示如今的教育制度讓老師對學生不敢有一絲絲的懲罰,但實際上有些孩子只有接受了懲罰才能做出改變,老師對孩子只有鼓勵沒有批評的教育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亦有網友坦言雖然老師不該過度體罰學生,但適當的懲戒還是要有的,這樣才能樹立起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才能罩得住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真正懲罰孩子的老師都是很負責任的老師,應當把戒尺還給老師。
還有人將矛頭對準了學生家長,認為就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一有問題就投訴老師,舍不得孩子吃一點點苦,受一點點罪,導致如今很多老師對學生毫無責任心,不打不罵,不管不問,試問這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 現在的家長動不動就投訴老師,搞的老師一點都不敢懲罰孩子,我們80后小時候經常被老師打手心,父母還支持老師,因為他們知道老師這樣是為了孩子好。」
「 朋友就是小學老師,對孩子都是夸獎為主,孩子犯錯也不打不罵,這樣家長是高興了,但對孩子真的好嗎?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小孩將來遇到一點挫折都會受不住。」
「 只能說現在的孩子太嬌貴了,老師是罵也罵不得,打也打不得,否則分分鐘就有家長來找你麻煩。」
雖然很多家長都對老師適當體罰孩子表示理解和支持,而小小的懲戒也的確在教學管理中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我們也不可以忽視校園體罰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影響。
不可否認,很多孩子在成年之后都會對體罰過自己的老師心懷怨憤,而一些老師在懲罰學生時會因為情緒沖動而導致下手沒有分寸,如此一來,不僅師生關系迅速惡化,還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和逆反心理。
因此,雖然老師懲戒學生看起來無可厚非,但教育的本質并不在于「罰」,如何通過正向引導的方式去建立起自己的威嚴,如何在懲罰與激勵中讓學生收獲知識,才是老師們應當思考的問題。
本期話題
你能接受老師用戒尺打學生手心嗎?歡迎討論分享!